在对外开放打开国门之后,为何到境外非法打工的被困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而我市近几年也多了起来?此类事件屡禁不止,打工者前赴后继上当受骗,不法中介牟取黑利,外派劳务市场鱼目混珠,一旦出事,政府总是付出高昂的管理及善后成本。受骗后,有些人又不能理智对待,采取堵门堵路等极端措施,甚至不惜触犯法律。造成如此现状的根源究竟何在?又该寻求怎样的长效解决之道? 鄂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通过合法途径出国务工的,2009年我市有500多人,2010年有800多人,2011年近500人。在办理出国手续的时间上,快的有4个月,正常的出国时间为6至9个月,还需支付体检费、护照等相关费用。商务局提醒,劳务人员出国务工,在交纳中介费前和出国前,都应事前了解一些国外务工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已确定的出国务工的务工人员,应由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前往商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只有这样,务工人员在国外发生劳务纠纷时,政府部门才方便介入调解。 吃生米挤蒙古包白干活 2010年10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鄂州打工者被解救回国,被众多媒体广泛关注的我省赴俄、蒙非法劳务事件,在喧嚣中渐成旧闻。在我驻外使馆大力帮助和协调下,在省市政府的有效运作下,该事件得到成功的处置。 当月19日,在鄂州市商务局一间会议室,记者见到18名被解救归来的打工者。他们都是经黄石市海发劳务输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发)组织赴蒙古国非法打工的。18人中,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24岁。两个有高中学历,其余则为初中及小学学历。其中还有两人在安哥拉合法务工过。 “还不是为了多挣钱嘛,在国内打工一个月顶多两三千,中介公司承诺在蒙古国干一个月5000元保底!”“我们也知道是打黑工,出境时中介也交代要对边检说旅游。我一门心思就是想干活挣钱。”面对记者的提问,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陶湖村3组村民黄某如实说道。老黄今年48岁,原本在鄂州铝材厂上班,每月能挣2000元。今年春节后,认识一个姓万的中介人,称可以通过海发出国打工。在了解万某曾在安哥拉打工挣了钱后,老黄决定效仿,趁身体还吃得消时出去拼一把。 据介绍,2010年4月,黄大火交给万某5200元押金,开始等待护照等手续。8月22日,在万某的通知下,老黄等18名鄂州人赶至黄石与海发公司签订《境外务工合同书》后,经北京、二连浩特奔赴蒙古国。抵达乌兰巴托后,他们便被中介和工头收走护照,送往各自的工地,最远的工地距乌兰巴托1300公里。 因旅途劳累和水土不服,龚某抵蒙后第二天便持续高烧,4天都无人问津。随后的工作环境更令人吃惊:七八人挤一间蒙古包,吃的是煮不熟的米饭,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雇方迟迟不结账,别说高薪,一个子都没有!罢工,复工,交涉,冲突,直至最后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实行救援…… 事发后,根据省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商务厅统一指导协调,鄂州、黄石两市政府迅速行动,抽调力量,组织专班,研究援助方案,筹措专项资金,积极实施援救。 2010年10月1日,鄂州市救援小组出发前往乌兰巴托。在我驻蒙大使馆的支持和协调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经与包工头、中介以及工人代表协商,最终于10月12日凌晨,将所有打工者全部带回故乡。 据鄂州市商务局外经科尹祚兵科长讲述,为了救援远在距乌兰巴托1300公里的戈壁阿尔泰省布尔嘎斯台口岸海关工地的15名打工者,他们费尽周折联系到从蒙古往国内拖矿石的卡车队,与矿石相伴颠簸7个多小时才分批回国。 收入缩水工资难保障 商务部门通报,今年年初,几名鄂州籍务工人员到苏丹非法劳务,被困当地。经商务部门协商,被困务工人员被解救回国。 2012年1月17日,几位出国务工人员的亲属前往鄂州市商务局反映,市民吕某等9人于2011年下半年陆续前往苏丹务工。现在,由于当事人认为在当地收入过低,他们已和四川籍民工一起罢工了,请求政府帮助他们回国。 接到反映后,鄂州市商务局紧急与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取得联系,对此事进行协调。经了解,吕某等人均为通过非正规途径中介,办理为期一个月的旅游签证,前往苏丹务工,属于典型的非法外派劳务。 吕某等7人在给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的反映信中说:我们的待遇与公司的承诺与合同上的严重不符。我们打杂工只有120元一天,那么月工资就是3600元,比国内还低。瓦工的工资每天110元、120元、140元不等,月工资4200元不到,而且工资还要押上6个月,也就是从第7个月开始结算工资…… 此次非法组织务工者的胡某是鄂州人,她说,因为自己的丈夫经常出国务工,有不少人请她介绍出国务工,她的这条到苏丹务工的信息吸引了吕某等9人。胡某说,她收取了吕某等9人每人3000元的介绍费和200元的面试费,袁某等3人便将吕某等人介绍给一家招聘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再由对方办理出国手续。 吕某等9人应聘的公司叫长江集团北京萨菲经贸有限公司。在商务部网站查实,该企业不具备对外劳务合作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 经过鄂州市商务局和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多次协调,吕某等9名被困务工人员在苏丹度过了春节后,于2月下旬才回到祖国。 正确的出国务工之路 能出国务工,敢于出国务工,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开拓了自己的致富之路。不过,鄂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走旁门左道出国务工。那么,怎么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国务工之路呢?鄂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要了解招聘人员的公司是否具有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 为避免上当受骗,鄂州市市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解出工国务工情况:一、向市商务局了解相关情况,并可登陆湖北省外派劳务服务网http://www.hbwp.gov.cn/进行查询。二、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外派劳务人员投诉机构了解(电话:010-84242447,84242557)。三、在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合作指南”子站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名录》上查询。四、在出国劳务网(www.chinalabor.mofcom.gov.cn)的“企业名录”上查询。 了解到让人心动的出国务工信息之后,还需要掌握哪些情况才可以开始报名呢?鄂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报名前,你要重点了解以下情况:一、去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公司和外国雇主的名称;二、将从事什么工作、工作期限、有没有试用期、每月或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三、工资待遇:包括月基本工资、超时和节假日加班费、工资和加班费发放方法。一般情况下,外国雇主会直接将工资支付给你,或者通过经营公司转交给你,或者存入你的银行户头。 同时,你可以要求经营公司出示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与雇主签订的合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 目前,鄂州市有“市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为需要出国务工的人员提供服务(电话0711—3265537),为你搭起出国务工的桥梁。 特别注意事项 一、在国外工作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合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不要在为雇主工作的同时再为其他人打工,不要去赌博场所或者色情场所,更不要擅自脱离工作岗位。脱离原工作岗位到别的地方工作,是违法的,可能被抓捕或被送回国内。 二、履约期满后必须回国。如果在国外工作期间雇主企业倒闭或者破产,合同中止执行,必须回国。回国后可以要求经营公司按比例退还管理费,其他损失根据合同依法追讨。 三、遇到问题,不要采取罢工、游行等过激行为和违法举动,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触犯当地法律而受到惩罚。在国外工作期间,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不允许参加任何当地政治组织和邪教组织。 四、将工资存入银行或汇回国内,一定要通过正规银行。不要为了赚钱轻易相信那些利息比较高的私人银行,避免受骗。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出国务工期间,国家会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但是通过不正规途径出国务工,或者在国外违法犯罪,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 六、护照、工作准证等重要证件,可以委托外派经营公司的现场代表统一管理,也可以自己保管。如自己保管,一定要妥善保存。
在蒙古打黑工的居住地
被解救人员为市商务局送来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