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13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
黄石大江公司“吞”下大冶有色集团公司的工业三废,年创产值6.5亿元;废弃的矿坑变成矿山公园;昔日“光灰的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生态重建,迎来“第二春”:去年黄石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全省3.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幅却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 黄石因矿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黄石坚持“高新化、集约化、低碳化”三化并举,奋力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径。
2010年底,大冶有色公司引进世界规模最大的铜冶炼澳斯麦特炉投产,成为湖北省“十一五”节能减排标志性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较原来的冶炼方式,节能一半以上。新冶特钢、东贝铸件等机械制造业,让黄石人从“地下”走到“地上”,“黄石制造”已经成功应用于“神六”飞船和“嫦娥”工程。近几年,劲牌饮品、雨润食品等风生水起,新型制造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八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黄石芳通药业采用新工艺从黄姜中提取医药中间体皂素,相对于旧工艺,排出废水为原来的1/40。过去5年,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近百平方公里起步区累计完成投资767亿元,集聚各类企业达4300家,成为黄石新的经济增长极。
资源枯竭更要珍惜资源。现在,黄石重要矿产工业矿体勘查深度已推进到1000米以上。实施了16个省部级危机矿产找矿项目,新增资源储备价值约700亿元,其中两个项目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地质找矿十大成果。大力开展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补偿平衡机制,全市复垦矿山废弃地2.7万亩,争取增减周转用地指标5025亩,在此基础上,将大冶、铁山地区的工矿废弃地统一规划、连片治理,规划建设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0平方公里的省级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