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00|回复: 15

端午杂忆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75

主题

233

帖子

6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2012-5-17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2-5-16 22:41
啊,端午就要到了。
既然大家读说好,精华!

哈哈,元版主真大方,送了拙文个精华。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为新散文加油。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两百年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64181152856186&site_id=29093 QQ:457862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5-18 0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荆河闲人 的帖子

哈哈,共同为新散文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75

主题

233

帖子

6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 2012-5-17 1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德邦 发表于 2012-5-16 20:13
楼主谦虚了!您的散文写得颇见功底,犹如一幅描绘乡村传统节日场景的工笔画,人物、景致等元素俱全,生动形 ...

楼主与我只一河之隔。我是监利人,与沔阳的排湖一带的风俗大致相同。因而楼主捧了场,即使是乡愿,我也高兴。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两百年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64181152856186&site_id=29093 QQ:457862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75

主题

233

帖子

6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5-15 13: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荆河闲人 于 2012-5-15 13:41 编辑


   乡下人把街上的集市叫“小菜行”,大约是因为这市场早集早散的缘故吧。前天早晨,我到“小菜行”买菜,看到有农妇在出售簝叶,我知道这是快要过端午节了。第二天,应朋友之约到镇上的一家餐馆吃饭,多数菜肴是老生常谈,乏善可陈,却有一盘粽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粽子包成四角菱形、小巧别致,用水煮过的簝叶和漂草,依然碧绿可人。粽子一提十个,放在一个青花瓷盘之中,先就从视觉上惹人喜爱。粽子先用冷水澎过,可用手拿,食客自己动手剪断漂草、拨开簝叶后,就嗅到了一股糯米和簝叶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然后用筷子夹住,沾少许白糖,缓缓入口,细细咀之。一个个都象美食家似的闻其香、尝其糯、感其凉、品其味,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
    我的家乡,古风犹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把端午节称为“过端阳”。端阳的前几天,就有姑娘女婿开始送端阳礼了。第一次过门的女婿称为“新亲”,因此端阳送的礼品也要重些,一般是一刀肉、两斤酒;送的对象也要广些,包括女方直系的叔子伯爷,无一遗漏,一家一份。男方家境好的讲面子,也可以将旁系亲属多送几家。得了新亲的礼物,尽可坦然享用,如果是嫁出的女儿和新姑爷第一次送端阳,则需要回馈,俗称“打发”。打发以女方的父母为主,得了礼物的人都要凑些份子,买些席子、凉床和毛扇等消夏产品,送给在娘家住过几天以后回家的女儿。俗话说“家家生男,户户养女”,因此,那时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打发出去和打发进来的凉床。凉床所用的楠竹产于湖南,是商人把楠竹长途贩运回来后,再由本地的篾匠制作而成,所以一张凉床价值不菲。我们家的凉床显然是我母亲娘家打发的,从我记事起,这凉床就变成了赭红色,睡在上面凉幽幽的。我母亲从小没有哥哥和弟弟,只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刚过七岁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姊妹两人靠一个远房的跛子叔叔养大,她给我们讲到娘家打发这凉床的甘苦时,就会流下眼泪。
   过端阳当然要吃粽子。现在,端午临近,一般超市都有各式各样的粽子在销售,粽子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吃粽子也成了一个平淡的食品消费行为,我常常想,这还叫吃粽子吗?其实吃粽子的乐趣还在于包粽子。包粽子是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全家动手才能完成。首先是预备簝叶和漂草。在我们家,这是哥哥和姐姐的事。簝叶是芦苇的叶子,那时,我们村房前屋后的池塘沟涧,四处芦苇丛生,但这些芦苇的叶子不是太小,就是叶子上有斑点和虫屎,很不卫生,只有长在土肥水美、洁净向阳之处的芦苇,才会有柔韧宽大的叶片,这需要哥哥和姐姐他们带上竹蓝和镰刀,结伴而行,到很远的湖汊去寻找,这寻找的过程俗称“打簝叶”。打簝叶的时候,也顺道把湖中一尺多深的三轮草割回来,作为系粽子用的绳子。其次是煮芦叶和三轮草,这是母亲的事。青青的芦叶和三轮草只有经水煮成深碧色,再用清凉水养了,去尽火气和躁气之后才称为簝叶和漂草。第三是淘洗和浸泡糯米,这也是母亲的事。我们家兄弟姐妹多,一般是泡五流升米,省着可吃三、五天。第四是包粽子。端阳当天一大早,母亲就起床了,她要我们到河边去采集野艾。多年以后,我读了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才知道这一习俗是古已有之,据这本最早专门记录两湖地区时令风俗的著作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我们荆州地区就有了在农历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所不同的是我们把野艾采来并没有扎成人形,也没有悬于门上,而是捆成一束,竖在大门的旁边。可见这习俗历经一千多年,它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化繁为简。现在,这一习俗更加淡化,再过若干年,年轻人恐怕就无从知晓了。
   把艾条捆好,竖在门旁以后,父亲就带领我们兄弟开始洒扫房前屋后。特别是门口的禾场,要扫得干干净净,用母亲她们一辈的话说就是要“舔得起盐来”。清洁做完,姐姐才搬出一个竹椅,把漂草栓在椅背上,把糯米和簝叶用木盆装了放在椅子脚下,和母亲一起坐在矮条凳上包粽子。包粽子讲究细致功夫,得不矜不躁、慢条斯理,显然不适合我们男孩子,我们只能走进走出,做些搭帮手之类的散活。我仔细观察过母亲和姐姐包粽子,觉得他们的步骤基本一致。先是将两片簝叶左右挪开、多半重叠,接着用右手把簝叶的根部转出一个三角筒形放于左手掌心,然后用一个小勺往三角筒子里装糯米,再将簝叶盖住三角平面、顺势依形绕出四角,最后用漂草齐叶尖将粽子缠成一个活结,一个粽子就成了。包出的粽子十个一提,由我拿到厨房的灶台上。这些粽子拢在一起,我也能分辨离它们各自的特点,可以说母亲包的粽子是以敦实见长,姐姐包的粽子是以精巧取胜,方法相同却又风格互异,各有千秋,都让人爽心悦目。
   时近中午,家家户户开始煮粽子,于是村庄上空就弥漫开了轻烟和粽子的香味。粽子熟了,隔壁两三家都要互送尝鲜,于是,家家户户在一片“多谢”和祝福声中开始吃粽子。至此,一种浓浓的乡土俚语、一种融融的邻里亲情,才算是拉开了我们村过端阳的序幕。
是的,在我们村,吃粽子还只是过端阳的开始,只有划龙船才会把过端阳推向高潮。那时,各村以生产小队为单位都有龙船,在端阳的前一二天就已收拾停当,吃过粽子,村人就推龙船下水。龙船一般分两种:一是真龙船,一是撮头划子。一艇真龙船可以长达数丈,船头船尾雕龙画凤,髹漆得油光可鉴,平时不划拖上岸还要专门做一个船屋将船供奉起来。在我的记忆中,好象只有北口曾家湾有一艇真龙船,据说曾代表公社参加过全区组织的龙船比赛。我们村和大多数村一样,龙船是用撮头划子组建而成。撮头划子是农用船,平时拦泥打草、运肥送粮,到过端阳的时候再加上些物件组合成龙船使用。这些物件平时放在队屋里,它们是龙船头、龙柱、桡子、宝梢、皮鼓和鼓架。下水前,这些东西都要拿出来重新上桐油和清水漆,下水时,龙船头要请木匠安装,近一丈长的木翘头斗在船上必须不偏不倚,严丝合缝,再装上龙柱,使踩龙头的人能时刻保持平衡。斗好龙头以后,就开始物色人选,组合团队。一个划龙船的合格团队,根据不同的岗位对人选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踩龙头的人要精明强干、纵览全局;打鼓的人要通晓音律、夸张扇情;拿宝棹的人要老成持重,处变不惊。在我们村,这些都有现成的人选,关键是划头份桡子的人不好确定。划头份桡子要两人,是左右船舷上桡手的领队,必须膀大腰圆、臂力过人,因为船在前行时,下头份桡子的水是静止不动的,有时甚至是逗风和逆流,这第一桡子划下去,要把水划拉出一个筛子般大小、哗哗向后的旋涡,第二桡手才可以顺势而划。其实,这划头份桡子每年都是金来玉来两兄弟的事,但有一年中学毕业后的朱凤山提出这两兄弟力气虽大,但不懂力学,下桡子的角度不准,因而影响了划船的速度。于是就有人要求启用新人,形成两派。支持者说,金来玉来两兄弟身大力不亏,换了别人肯定不行;反对者说四两拨千斤,这划船还得讲技巧,不然,国家船队还要教练做什么?后来,“技巧论者”占了上风,朱凤山等一班年轻后生才成了我们队划龙船的主力队员。
   吃完粽子,妇人、小孩和老人就侯到河边看龙船。
   龙船早已停在队禾场前边的水渠里,队长坤来哥指挥村人往上面抬皮鼓。皮鼓大约两围桶粗,显然有些年月了,鼓架的木头、鼓肚上的铁箍、钉鼓皮的靴钉、鼓皮都成了酱黑色。皮鼓放在中仓后,鼓手修平哥拿着两个硕大无朋的鼓棰把鼓敲了两下,果然是一面好皮鼓,立即发出雄浑而又厚重的响声。接着响器班的人拿了大锣、勾锣、钹和镲子上船各就各位。再接着是桡手登船。十六名青年列了两队站在禾场的中间。一色的银鞋帽、白汗搭背心、蓝短裤、赤脚。他们拿了桡子,臂上的筋肉突起,显示出一种力度与自信。凤山和柏来拿了头份桡子,拿了多年头份桡子的玉来和金来两兄弟,屈居第二。桡手们迈着矫健的步伐登船的同时,德生伯和尚典伯已搬了宝棹稳稳地坐在了船尾。一切就绪,队长坤来哥才从队屋的房梁上取下龙头。他用一方红布巾擦去龙头上的灰尘,又在龙颈上围上一黄丝带,与踩头的尚忠哥抬了龙头先朝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点三下头,再朝围观的村人点三下头,意思是真龙下水,托上天保佑和乡亲们的洪福,今年一定会风调雨顺。年纪大的村人还拱手还礼。这一切结束了,才把龙头端端正正的斗在龙船上。中国古代的绘画有“画龙点睛”一说,这龙头也是安装整个龙船的点睛之笔,斗上了龙头的龙船立刻显出了精气神,有了“神气活现”的样子。
   就要开始划船了。尚忠哥手持一面红色的小令旗,俯下身在水里蘸了蘸,把旗上的水朝龙头上潇洒的一甩手,修平哥就扬起双手,举了鼓棰敲向了鼓的木边。这叫敲边鼓。村人把帮衬人说话也叫敲边鼓。边鼓敲了三下,才把鼓棰打在鼓皮上。同时尚忠哥把手朝前一挥,大吼一声划哟,十六把木桡一齐下水,龙船就冲到了河心。拿宝棹的立刻将龙船调直,向东方划去。只下了四五桡,龙船就像离弦的箭朝前方射去,二丈多宽的河面涌起层层波浪。河中的灯笼泡、水蒿子、牛掉尾随了波浪一起一伏,也有小鱼忽然受了惊吓跳出水面,站在坡上看船的人也欢呼得拍起手来。我们一帮小男孩和一些大姑娘们跟了龙船跑,年纪大的村人则点了旱烟站在原地观望。他们说这叫划游船,还会回来的。果然龙船只向东划出了四五百米,鼓声就缓了下来,宝棹开始将龙船掉头,向西边划过来。游船划了两个来回,尚忠哥手持令旗,像一个乐队的指挥一样,在空中做起了一些优美的动作,修平哥也调整了皮鼓的节奏,把头左右摆动地打起来。随了鼓声的咚咚咚咚,木桡也有节奏地出入水中。龙船的速度放慢了,年纪大的村人说,这鼓声是《十面埋伏》,是要求桡手们蓄势待发。游船绕着队屋划了几个来回以后,尚忠哥向岸上的人抱了一个手势,就向邻村划去。村人开始回家,我们一帮小男孩则跟了龙船看热闹。跟着龙船跑是蛮背体力的,好在我们的肚子里都吃了像秤砣一样的糯米粽子,经得起消化,所以看一个下午并不会觉得饥饿。
   我们队的龙船以划游船的方式,往东划到了洪湖的西流河,往西划到了邻村的黄袍岭。这样做的意思一是要向远近昭示,邓岭六队的龙船已经下水,要比赛就可以定个日子了;二是要给沿途的七姑八姨们拜端午节。说的是给人家拜端午,其实也是取彩儿。这也是约定俗成的,那个岭上的龙船经过,和这岭上是亲戚的人家就要备了鞭和烟到河边欢迎。那时物质紧缺,农村普遍贫穷,一般人家能放一架100响的“螃蟹夹子”鞭,送二包“圆球牌”香烟就行了。圆球牌香烟2角一包,要凭烟票,一般家里有抽烟的男人往往供不应求,所以最不济的是送三包9分一包的“经济牌”香烟。船划过来,也有备不及的人家,那不要紧,船还要回转的。亲戚们听到是邓岭六队的龙船来了,就出来当家人在水边的挑码头侯着放鞭给烟,还讲礼行说要留下来吃饭。踩头的尚忠哥是个猴精,沿河几十号亲戚他都认得,并且能用相应的口吻称人家为姑姑姨娘,拱手抱拳叫多谢。村人把烟收了,怕在船上打湿,就用个袋子要我们男孩背着。有一次收了两包“古巴”烟。原来是这家亲戚的儿子在外面当兵带回的。烟味特重,其实是一种雪茄,村人不习惯,就无偿地送给我家专抽老虎叶子烟的大伯抽了。还有一次,居然收了二包“常德牌”香烟,村人叫干部烟,只有公社党委一级的领导才能“开后门”搞到。原来这家亲戚里有一个姑娘在县文工团唱歌,长得漂亮,嫁给了一个县领导的儿子。这二包烟让村人开了眼界,饱了口福,一人两支分了。
   游船划到夕阳西下才回家。第二天我们要上学,就不能看龙船了。据村人说,我们队的龙船外出比赛得名次的机会蛮多,原因是尚忠哥太精了,会冲线抢标。那时的龙船比赛多在民间进行,输赢都是为了好玩,因而奖品也特别。通常是赢了的船队吃包子,输了的船队吃梢瓜。我在洪湖的太平桥看过一次比赛,似乎没有吃梢瓜的船队,都吃的是包子。后来,因为民间组织的龙船比赛容易产生械斗,就为政府所劝止。再后来,因各地泡红麻,渠水受到污染,村人渐渐失去了划龙船的场所。现在的沟渠则已完全瘀塞污染,近十几年没有看到村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划龙船了。
   我盼望过端午,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龙船,然而龙船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我想,一个只有粽子吃的端午节还是一个真正的端午节吗?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两百年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64181152856186&site_id=29093 QQ:457862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3

138

主题

2832

帖子

4444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4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15 2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细腻地写出了民间风情!
其实,我喜欢吃粽子的,而且已经吃了一个多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75

主题

233

帖子

6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5-16 0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版主端午快乐。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两百年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64181152856186&site_id=29093 QQ:457862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96

主题

307

帖子

77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5-16 16: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细腻的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75

主题

233

帖子

6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5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5-16 16: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高人皆称拙文细腻,吾其为老人之唠语耶?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两百年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64181152856186&site_id=29093 QQ:457862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96

主题

307

帖子

77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5-16 2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谦虚了!您的散文写得颇见功底,犹如一幅描绘乡村传统节日场景的工笔画,人物、景致等元素俱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语言没有当前许多网上散文存在的拉杂废话,虽然篇幅较长,但都是经过认真提炼后形成的书面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2012-5-16 2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端午就要到了。
既然大家读说好,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