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当油菜花香四溢,我就深深的担忧:数月后,荆城是否又是浸泡在菜杆浓雾中,每年政府反复公告,相关负责人电视讲话,宣传车四处宣传。但年年如此不见起色,年年烟熏火燎,满城老幼无不苦不堪言,真担心这样下去,荆城是不是又要为华夏文明添一道名为“菜香薰肉”的新菜。 实事求是的说,此烟非荆门独享,周边荆州、黄石,远处合肥、成都无不在与我们同样被熏的晕头转向。 难道此症真为不可治之顽疾? 答案是:可治! 我的四个建议是: 一、政府补贴,为农民配置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机。 1981—1982年,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卢绍煜等对油菜秸杆直接还田的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启国内油菜杆处理研究的先河。试验结果证明:在黄壤田上按一定比例(每亩500—600斤,再配施氮素3.7斤调节C/N到41左右)进行油菜秸杆还田,两年平均水稻每亩每年增产稻谷124.5斤,每100斤秸杆可净增产稻谷7.5斤。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杨东方、李学垣等研究证明:油菜秸杆还田能大幅度提高新形成腐殖质与土壤无机部分的复合,增强土壤腐殖质活性。目前,国内已有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先后研发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机,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从专利数据报告看,均能对油菜杆进行很好的粉碎后还田。因该机目前售价稍贵,建议政府补贴农户购买。 二、工业新源,为装饰建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组织收购原材料。 原料和能源必在今后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市东宝区、京山县、钟祥市、沙洋县均均有大量建材企业,每年因原材料问题砍伐林木,遭到网络上下口诛笔伐。而油菜杆本身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科学处理后,可制造环保的新型装饰材料(如:装饰沿条、装饰板,地板,汽车内饰板和后隔板材)。国内已有成功应用先例:1996年,青海省的西宁火柴厂就对油菜杆生产刨花板进行了生产试验,生产性试验表明,以油菜杆为原料可以工业化生产出质量符合GB4897-92标准的刨花板。同时,油菜杆在食品生产加工业也有用途:2004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凌菇业有限公司和金坛市食用菌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成功采用油菜桔秆和桑条生产金针菇。根据《金坛年鉴》的记载:该市年近3000吨金针菇的生产要消耗棉籽壳、油菜秸秆、桑条等6000吨左右,其中1000吨油菜桔秆和桑条的利用,不仅有效控制了秸秆和桑条焚烧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使油菜秸秆和桑条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2006-2008年,安徽合肥的张新、夏志伦等开展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对油菜秸秆进行饮料化的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并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建议政府组织企业以村为单位,统一收购油菜杆后送于生产再循环利用。(至于用油菜杆发电、制酒精等不符合我市实际,故略) 三、就地取材,利用油菜杆为农户广建沼气池。 沼气是农村可以推广的新能源。采用油菜杆发酵制沼气技术已经成熟,国内已多有报道,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油菜杆处理过程中,采取新型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沼气产量。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万楚筠、黄凤洪等以油菜秸秆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试验,发现预处理后的秸秆日产气量最高峰值较未处理的提高了37.6%,累计产气量提高了17.8%,此法虽最为简便,但需要有关部门将此与农村爱国卫生、改水改厕工作结合,对农户补贴和技术指导。 四、统一收购,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鉴于油菜杆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颗粒,具有极强的生化效果,建议组织各农户统一装运至南海、西沙、钓鱼岛或军事边陲,定期根据国际形势进行集中燃烧,定能让让他国卫星云山雾罩、他国军士望烟而逃、让他国战机高空坠地、让他国香蕉园寸草不生、让他国渔船军舰迷失方向,投入低,效果强,是目前最为环保、最后潜力的大杀器。是荆门广大农民兄弟们为我国防做出的新贡献。 以上四点,前三点的核心需要政府坚定的决心、适当的财政补助、有关部门的扎实工作。后一点需要众网友开道齐心,众人拾柴火焰高。 个人陋见,供广大网友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