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545|回复: 1

警惕县乡招商引资热背后的腐败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9

主题

236

帖子

34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5-26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招商引资现在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被各级地方的政府官员和媒体反复的炒作,许多地方几乎都把它当成一种解决当地财政危机的起死回生的良方。不用置疑,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融资手段,确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吸纳了不少发展资金,特别是在纯农业的县市、乡镇和中西部不发达的地区,这一效果尤为明显。问题是这种特定环境下的融资手段,如不加以规范化的管理,仅凭部分人的头脑发热和主观臆断,为招商而招商,其结果与预期势必会呈有差距,甚至会适得其反。到头来是既伤害了地方经济,又容易滋生了腐败。
        国有(集体)资产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中成为无辜的牺牲品,造成了国有(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现在招商引资活动在一些县市、乡镇是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制造”条件上。怎样制造条件?那就是出台所谓的优惠政策,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牺牲国有(集体)的资产为代价。
        (一)是低价、无偿违规割让国有(集体)土地在招商引资中常态化。上世纪的招商还有提供优惠银行贷款这一招,但随着银行信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用提供优惠贷款作诱饵的招商条件已不复存在,地方官员们只好打土地的主意。只要能吸引外商来投资,哪怕是对土地采取低价、无偿方式进行割让,甚至以出让或行政划拨的方式违规割让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也在所不惜。这些例子虽说在近几年的媒体上都暴光过,但现在仍有不少地方的招商文件依然在出台这种违规用地的优惠政策。如:某省级区招商引资文件的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对投向我区鼓励发展的项目,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缴纳的土地出让金50%优惠;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也按50%优惠”。再如:某省级市的一个农业科技园区的招商文件也有这样的规定:第二款第二条“高技术、高附加值投资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以及对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财政税收有重大贡献的重点项目,可按征地成本或低于征地成本价格使有土地”第五条“外商投资企业获得产品进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证书的,其场(土)地使用费从批准之日起免缴3年”。省级文件尚且如此越轨,县市、乡镇则上行下效,大有过而不及的势头。大量的农村土地就这样被低价或无偿地割让给所谓外商投资者,使本来就紧张的人地矛盾进一步恶化,大批的农民从此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无业流民!
        (二)是使本来不多的地方财税收化为乌有,县市、乡镇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现在不少地方的招商引资一是以土地作赌具,二是以牺牲地方财政税收为代价,使本来就收不敷出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有限的财政税收被人为地流失掉了。还是那个省级区的文件,第三条规定:凡工业生产企业,经营10年,自获利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五条规定:对农、林牧、副及加工经营15年,自获利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这仅是所得税,还有增值税、工商税收和地方财政税收返款都得填进招商引资这无底的窟窿!如某一县的招商政策规定:“新办加工企业,自盈利之日起5年内给予实际交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金额扶持,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的,7年内给予实际交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金额资金扶持。”如此政策说明,即使这个地方引进了外商来投资兴业,但5-7年内无法给地方提供财政收入。既然无法提供财政收入,又何需去用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违规挪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保运转方式来做赔本生意?这难道不值得令人深思吗?当然,出台这种税收优惠政策的远不止上述这一二个地方,可以说是遍及全国,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的地区。
        (三)是大量的固定资产被贱价处理,外商投资者们从中大饱钱囊。为了吸引外商来投资,各地招数可谓五花八门,所有能用手段无不用其极。一些贫穷的县市、乡镇,本来就没有多少的税收和土地,只好贱卖固定资产来吸引外商。如有一个中部地区的县级市,为吸引沿海地区的客商来投资旅游业,不惜将一整栋价值超过850万元的宾馆,仅400万多一点就给卖掉了,原有职工全部被迫下岗。而一些乡镇则更干脆,一分钱也不要的将那些价值几千上万的厂房、设备送给所谓的外商们。其中的一些投资商,也正是抓住了这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招商引资的急迫心理,从中大发横财。有的只是签签意向性合同,或在银行设个帐户,就骗去地方政府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钱。一方面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一方面是大量的血汗钱被人一次次的骗走,这就是不规范的招商引资带来的恶果。
         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成为了部分人窃取政绩的光环,劳民伤财,招致了群众的极大反感。招商引资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用来发展当地经济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把它作为一种考核下属部门和干部政绩的硬性规定层层分解,那就变味了。
      (一)层层分解指标,有一种逼良为娼的感觉。在全国一片招商引资热的大背景下,地、市、州、县层层分解招商引资的指标,尤其是县乡两级,年初要签定完成任务的责任状,年底要组织专班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就要挂你的黄牌,扣减你的乡镇财政下拨经费,摘你的乌纱帽。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招商引资指标,各地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与干部的升职、上岗、加薪,甚至发工资、福利相挂钩,所用办法无所不及。如,有一个乡镇在2004年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在干部年度百分考核中,有65分是招商引资分,干部人人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年终考核达不到分数的,一是停发当年的工资、奖金;二是第二年下岗待业。于是这些干部们为完成任务,不管这项目适不适应在这里落户,有无效益,投资人有无资本,只要能说出个123来,就抓来抽凑数;实在不行,就由几个干部私人掏钱凑份子,去买别人超任务的招商引资的指标来交差,闹得干部家庭不和。
      (二)凭招商引资数量的多少作为考核干部的政绩的依据,为官场投机者们提供机会。一些地方的主要政府官员为捞取政绩,在招商引资的问题上,不是因地制宜,而是搞攀比。今天你这个县市、乡镇搞了10个招商项目,引资了1000万;明天我这个县市、乡镇就想办法搞20个招商项目,引资5000万。于是,你比我看,相互攀比,最终结果是,虚报数字,弄虚政绩。如一个人口不到2万,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的贫困乡镇,在2004年的全县招商引资的统计报表上竟赫然写上当年完成招商项目3个,引进外资120万。这谁会相信?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穷乡镇,那有钱去招商引资,就连县里做报表得人都感到好笑。但依然是这个乡镇,却成为当年招商引资的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三)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引起百姓公愤。在不少招商引资的地方,招商引资成本高,资金效能比低,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钱花费了不少,但真正能到当地扎下根来的不多,能产生效益的则更少。如有一个县级市,一下子征用了上百亩地,化了上千万,建成了一个水、电、路全通的工业园区,实指望能引来上百家的外商投资建厂,谁知3年过去了,进园企业也只有稀稀拉拉不到计划数的20%。园区杂草丛生,很多设施都被毁坏或遗失。同样也是哪个受表彰的乡镇,在2004年化了4-5万元引来两家建材企业,一个是烧砖的,由于土场问题无法解决,中途夭折。而另一家是陶瓷厂,因土质和销售市场前景不佳人,人还未到就半路撤资,但陶瓷厂的场地是新征用的农田,厂办不成,农民的征地补偿拿不到手,土地又被荒芜了一年,农民为此大闹乡镇政府。而且所化的这4-5万元钱,又是用全体机关干部的血汗钱凑起来的集资款,一下子打了水漂,使全体机关干部及家属都起了气,吓得这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半个月都不敢来机关上班。最后由县市领导出面,通过市级财政拨款才平息此事。这就是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造成的劳民伤财而引发的民怨!
        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成为滋生腐败的为温床,严重败坏政府形象。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不仅会带来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劳民伤财,而且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当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行租,钱权交易在一些地方正在滋生蔓延。另外,在一些地方,少数的干部名义上是招商引资,实质上是游山玩水。其中,县市干部是游港澳,走欧美;乡镇干部是上北京,逛黄浦江。要知道这些地方多是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还在为衣食饱暖而发愁,他们却一掷千金毫不吝惜,极大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廖星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80

主题

3366

帖子

549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9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5-27 1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领导的理念就是:企业家老大!

可是,没有几个人会想: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我们的根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资本家服务,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个立场问题!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服务的方向错了,工作越努力,对人民的伤害就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