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0

楚地人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07

帖子

297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5-30 1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湖南到湖北,曲曲折折行了六小时车程,烟雨濛濛中回望三湘的天空,一马平川时已看得见荆州鼓楼了。
  这是一个湖南人从历史到历史的穿越,这是一个楚人回眸千年历史的积淀。
  尚武,精勇,果敢,湖南人的身上留下来的是楚人“不服周”的倔强气概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两千年前观兵周郊,饮马渭水,问鼎之轻重,楚人在春秋最黯然失色的时候涂抹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方圆五千里的霸主的底气,如日中天般烙上铜鼎的侧柱。岳麓书院檀木竖匾至今还撰着一副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湘,资,沅,澧,汉水,长江,还有,汨罗。上潜下浮,问天责地,碧浪滔天时承载着一颗厚重的诗魂,“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屈子放浪形骸之外,流连于楚地时,楚人的精神便植入了骨髓,活生生从文字里跳出来。去年端午,在沅江边观龙舟,看着堤上如云的人群,冥冥中有种力量,是我以我血荐轩辕时才会迸发的感情,他让我想起近代一位哲人的一句话:“只要中国还有湖南人,中国就不会亡。”
  湖南人狠,狠在对敌人的无情上。西楚霸王坑杀二十万秦军,曾国藩血刃天京农民军,“湘军”这两个字曾经让半个中国都为之颤栗。余秋雨先生零四年曾经在岳麓书院开坛设讲时谈到过湖南人,也是楚人的这种性格,他认为这种天然习性:尚武,精勇,果敢很容易形成坚毅,执着的品性,而这种品性一旦放纵,那其冷酷与铁腕手段也是不堪设想的,楚地骄子毛泽东想必在晚年也没有逃脱湖南人的这种性格逻辑,而项羽的下场无一不诠释着楚地人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敢为人先怎么了?
  敢为人先需要一种开拓和坚毅的品质。电视湘军的崛起也暗示着新千年的湘人如何去“挥霍”自己的虎气与猴气。从长沙雨花区的两栋小房子到现在中国地方卫视第一品牌,湖南人成功的秘诀便是一股“不服周”的霸气。娱乐冲击到文化冲击,湘军的异度开放让中国的历史上再次灿烂非常。楚地人用自己的犁耙开拓华夏蛮荒,用自己倔强的脊梁顶起自己的天空。
  于是我又想起了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一个标准的湖南人应该有的胸襟和气魄——敢教日月换新天,而不是沽名钓誉,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改错的决心。偏执,在清醒时能力挽狂澜;在昏聩时是万丈深渊。
  忽然忆起湘西凤凰是的感触。沱江边清新的,歌声里水灵的人,一捧黄土后埋藏着的是游子之魂。沈从文先生的墓前没有碑,抑或是铭文。一尊巨石压着热土,手书“听涛”二字,听涛声,闻乡音——心静,这才是楚人涵养性情的良药。白石老人九十岁高龄仍不忘告诫我们:蟹可横行,人岂可霸道?湖南人需要的是容人的气量和韬光养晦的睿智。
  楚地楚人初相识,知学知用治乾坤。风风雨雨从屈原一人我们总算走了过来,而今我们走出了样子,走出了气派就应该继续走下去。楚国人不服周,什么时候才能让人家服我们,仅仅敢为人先四个字不是开始,也必将不会是终结,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内敛同样重要,也同样可怕。湖南人真正的长征才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淡然了,什么时候也就自信,什么时候也就服人了。而那个时候,我们也一定能看到湖南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宏大场面,虎气和猴气的融合是龙气的翻云冲天。那是才是楚地人性格成熟的标志。
  有道是:
  一花一叶一世界,一山一水一人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产评估 郑杰夫            


电话 132770493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