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来武汉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里,从一开始脚踏上武汉这片土地的陌生到现在对这片土地渐多的依恋。开始回忆那些在这座城市里发生的很多很多…… 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来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也许只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一份深深的感情。记得当一开始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盼着,盼着,随着火车的慢慢停止,下车,仰头,我便看到了武昌站。对武汉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是一座有着古文化气息和现代气息并存的城市,因为提前到达了几天,便可以和父母游览几处比较著名的景点。黄鹤楼,户部巷,长江大桥……这一些都是我最初的对武汉的记忆。 静谧武汉——东湖 渐渐的走进武汉,你可以发现这座城市里有着一些你特别熟悉的味道和感觉,对于武汉这个城市来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偌大和繁华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感觉。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看到的车很多,人很多,没有自己家乡城市的那份宁静,感觉到的是拥挤,是快节奏,是难以言表的感觉。于是喜欢小幸福小宁静的自己努力在寻找在一个快节奏城市中的那个宁静的地方。带着小小的愿望,去寻找。武汉没有让我失望,我找到了那样一个可以让我心灵休息的地方,像家乡一样有小幸福有小宁静的地方。它便是东湖,在湖边走没有很多人也没有很多车,在夜晚,你可以看远方朦朦胧胧的昏黄灯光,看灯光安静的反射到湖面上。走到湖边,拿一根细小的树枝轻轻的敲打湖面,一圈圈的涟漪。我喜欢这样的小幸福,我喜欢这样的武汉。喜欢它带给我的感觉。这便是静谧的武汉。 文化武汉——楚河汉街 作为万达集团新建成的楚河汉街,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有特色有文化的街道,以楚河汉街为中心扩散的是武汉中央文化区。别样的建筑风格像是已经把自己带到了威尼斯,在这里有着别处没有的风景,这里有汉秀剧场,电影文化公园,汉街大戏台等等,整个步行街有5个以湖北地区历史名人命名的大型广场,分别为“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药圣广场”(李时珍),“太极广场”(张三丰)。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长街。在汉街上有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它便是文化书城,走进去,这里几乎有你所有想找的书籍,优良的设施,静谧又有特色的环境让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里。读了一下午的书,便有了些许的困意和饥饿感,便选择了一个装修很有新意的餐厅,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天色渐渐的沉下来,品尝这精美的菜肴,凝视窗外,楚河的水像一位纤柔的姑娘,微微的波光映射到晶透的玻璃杯上,游轮缓缓的从远处开来,再缓缓的划过了窗前,在河面上留下微微散去的涟漪,我想这便是生活,一种有着浓郁文化的生活。我便在那一刻觉得:生活,有的时候是忙碌后给心灵充足的安静,生活,是背负着各种责任后面的自心快乐。 时尚武汉——光谷 时尚元素诸多也是武汉的标签之一,喧闹的街道上总有抢你眼球的时尚品,可以在繁华的街道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在有特色安静的街道上的店铺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了解各种各样的品牌文化。最熟悉的距离最近当属光谷一带了,西班牙风情街的建筑总会让你在这里驻足停留,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张甜美的笑脸。周末或是闲暇之余,邀三五好友坐在路边的铁椅上聊着最近发生的趣事,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时候在这里手握一杯浓郁的好巧看着车来车往,思索着自己的未来。当华灯初上,当所有的灯光逐一亮起的时候,自己便觉得心情也好起来,白天有阳光照耀,夜晚有灯光星光闪耀,便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感觉,我也喜欢,这便是时尚的武汉。 清新武汉——昙华林 第一次去昙华林的时候是在前些天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说那里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出于好奇心便搭车过去。通往昙华林的路名也特别好听,叫做胭脂路。搭车从胭脂路站下车走到昙华林的时候,映入眼帘是那些古老的房屋,一时间所有的熟悉感充斥着全身的每一处细胞,让我想着原来自己家的感觉。同样的古老砖墙,可以自己穿梭在任意的一个楼道里,微微的风吹乱发丝,看年过近百老人坐在楼道里拿一把蒲扇微微的扇着,那脸上的慈祥总是不禁意的让我想起看着我慢慢长大的爷爷奶奶,突然便心里酸酸的,好想回到家乡再去看看她们是否安好。这是一个让我寻找到浓浓家乡气息的地方。我爱这里,犹如我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昙华林的主干道两旁都是一些很清新很个性的店铺,这里的时间总是慵懒的,没有吵闹,安静到一滴水滴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十分真切。在这里,可以过一个慵懒的午后,可以在任意一家店铺里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小玩意,亦或是可以点一杯果汁拿几本好书窝在暖暖的沙发里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站定在这片土地,感受到的是别样的清新,没有喧闹,没有忙碌,只有真真切切心跳动的声音。爱这里,爱这样清新的昙华林,爱这样清新的武汉。 荆楚,武汉,爱这个省份,爱这个城市,爱这片土地,两年里,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爱这里的文化,静谧,时尚,清新。看着缓缓将要结尾的文章,似乎这份感情永远都不会划上句点。是这里让我成长,是这里让我梦想起飞。加油,自己!加油,武汉!加油,荆楚!
所在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所属专业: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编导1班
作者姓名:姜玮
联系方式:13163336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