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热爱藏书。我就像一块海绵,吸水般的见到什么书就弄来收藏。我有很多书都来之不易,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师范读书,为了买书,从学校到家约二十余公里,我以步代车来回四次五十多公里,省下车钱购了《与习作者谈写作》(萧乾著)。参加工作后,工资低,家里负担重,只好从嘴巴角里省一点钱,购几本书。到九十年代,我可用稿费换书了。 在父亲藏书的故事里,都潜藏着人生的玄机,见证着时代的风云。父亲从小爱书却无钱买书,他的藏书是靠自己一本一本淘宝似的淘来的。好几次听父亲说起过“关帝庙觅宝”的故事。那是一九五九年,父亲二十岁,在生产队当记工员。一天傍晚,队里的一位社员告诉父亲说,在东山的关帝庙,那里书很多。父亲听罢,第二天一早就跟随这个社员去关帝庙,进去一看原来关帝庙已经改成造纸厂。那里堆着小山似的书,是准备捣成纸浆用来造草纸的。父亲翻动书堆,发现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宝贝,其中有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一百六十本,一本不缺,如此完整拥有这套民国版的书,这在全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图书馆中也属凤毛麟角。面对这些书,父亲爱不释手,他抽空就去看。去了几次父亲觉得不好意思,就顺便带上些粑粑送给造纸厂的工人。那里的工人平常吃的都是洋芋和红苕,一见有黄橙橙粑粑吃,自然满心喜欢。
他们对父亲说:这些书你爱看就拿回去吧,你称一下斤两,找一些废旧报纸和弄一些竹子来抵足分量就是了。于是,每天放工后,父亲都要拿上镰刀去山上砍竹子,然后送去关帝庙。这样,父亲就有了《文学丛刊》等一大书橱书了。
平日我的藏书颇多,除了父亲留下的以外,有自己购置的、有文友相赠的……日积月累,居然满满的八个大书柜。我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藏书、看书十分感兴趣,以至于我被妻子戏称为“书虫”。“闭户遍读家藏书”记不起是哪位名人说的,反正很吸引人。 从藏书中读书,有一定的启发,“温故而知新”固是一乐,同时也享受到生活中的情趣。
如白居易的“双燕诗”,属劝孝诗一类,令我动容:“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梁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嗞嗞,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千往来,犹恐巢中饥,殷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刮毛衣……”待到幼儿成长,便远走高飞,置父母于不顾,于是双燕日夜悲啼,想念儿女,最后是:“燕燕尔勿悲,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整首诗,以咏燕子为主题,从雏儿的出生以至成长,成长后又离巢而去,借动物而咏志,也是人生的写鉴。眼下许多青年学生,赖父母的抚育,或外地读书、或出洋留学,羽翼丰满,便对待父母形同陌路。且不说定省晨昏,连“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能不教父母伤心! 从我的藏书里,我知道了藏书是我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说,老子当过周“守藏室史”的官,注:“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汉代官方藏书很盛,《汉书》说,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编籍,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于私家藏书,公认最早的是孔子,他设帐授徒,必定集藏不少文献。墨子也是一位,他南游卫地,“载书甚多”。自汉而后,私家藏书代不乏人,只是唐以前成书不易,藏书家少些,宋元以后就多了。古人认为,藏书为士人生平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资,学问之本。清人孙庆增说:“购求书籍是最难事,亦最美事、最韵事、最乐事。”这是经验之谈,古往今来,一代代藏书家都在干这件很难也很有味道的事。
从藏书里获知古代不少藏书家见古籍则破产以收,获异书则焚香肃拜。明人郎瑛一遇好书就尽力购求,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以致藏书日富、学问日深,而家境日贫。清人马思赞知查姓人家有宋版《陆状元通鉴》,多次求购未成。后查家安葬亲人,选定的吉地正是马家田土,马思赞闻讯大喜,即以良田十亩换取该书一部。明人王文禄,家中失火,他大叫:“但力救书者赏,他不必也。”明人杨循吉爱书入骨髓,作诗云:“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明人杨士奇,少孤贫,想买一部《史略》,要价百余钱,买不起,他母亲就把一只老母鸡让他换了书;后杨士奇以史才被荐入翰林院,任编纂,擢礼部侍郎。人们称赞说:“有此母,安得不生此子。”宋代权臣秦桧之子秦,仗势欲夺王廉清家中书,说只要把书献给他,便可得做高官。王廉清号泣拒之,说“愿守书以死,不愿官也。”秦不能夺其志,只好作罢。
一些故事讲了藏书家们求书之不易及巧遇。钱谦益家藏宋版《汉书》乃绛云楼火后幸存,极宝爱,惜缺二卷,是个残本。他四处求购未成。一书商日暮泊舟乌镇,上岸买面做晚餐,店主从旧筐中取书撕页包面,一看竟是宋版《汉书》。书商立即购得,连夜撑船送到常熟钱宅,牧斋家藏,遂成完璧。郁礼购得厉征君樊榭山房书,其中《辽史拾遗》手稿缺五十页,百计寻求未得。一日在青云街见一僧负两簏字纸,便请僧停步翻检,竟是樊榭山房旧物,便全部买下。闭门整理两个月,所缺五十页手稿全部补齐。此书日后得由汪氏振绮堂雕板印行,郁礼功不可没。 古人藏书是为了读,洪亮吉说“藏书而不知读,犹弗藏也”。我一直爱书,想拥有很多书,心向往之。我的藏书,足足占了八个书柜,简陋地布置了一个书房,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乐园。
藏书之乐,其乐无穷。它促进工作,丰富生活,培养爱好,修养身心,促进家庭精神文明。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智慧、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认真读书使我在困难中勇往直前,在彷徨中坚定方向,在失败中增加勇气,书伴我工作生活风风雨雨平安地走。书是我重要的精神食粮,由于我有书为伴,生活很充实。可以潜心研究自己的爱好,总结自己创作经验,在报刊发表。书给我知识,给我启发。儿童文学作品读得多了,手痒,心痒,放下书,拿起笔描绘儿童生活。因为在我十多年的文化工作中,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形象。他们坚强勇敢的行为,忠诚老实的态度,热爱劳动的习惯,团结友爱的风气,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品质,在我的脑海中闪光。我拿起笔来写,歌颂他们的真、善、美。书帮助了我修养身心,业余时间钻在书报里,能抵住各种思潮和不良嗜好,能正确地认识、认真对待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藏书给下一代也有良好的影响。假日,七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问:“爸爸,有新书吗?给我讲故事。”我看书,他看图,家中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家庭的精神文明。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是我生活的乐园,藏书之乐,乐在其中。
我的书本本有用,我藏的书,大都集中儿童文学作品和作文教学研究两类。每本书我都认真阅读,点、划、批、圈。最初,我买书无藏书之意。为用而购,为喜欢而买。这样长年累月,日积月累,书多了。同时,每到年终,我把订阅的书报装订成册,送上书架,供日后参考。我的藏书还有两个特点:其中一部分是作家签名书,十分宝贵,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一部分书中有我自己的作品,这样使读书、用书、藏书、编书、写书融为一体,它是我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生命的轨迹。
作者:诸葛清溪
地址:湖北省五峰县采花文化中心 443408
电话:13545851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