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小吃出了名咧!”“那个锅块哥就是我们那附近的。”“网上随处可见《 舌尖上的荆州》。”这两天,荆州的网友们不淡定了,闲聊、QQ上、微博上都会谈论晚报新推出的栏目——《舌尖上的荆州》。 短短几天时间,《荆州晚报》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舌尖上的荆州》更是每天期待的美食指南,吸引眼球的同时,还勾出了肚里的馋虫。近日,不少荆州吃货们主动加记者为好友,打听其他的美味小吃。晚报微博和楚网微博里也是热闹非凡,博友们对每日发表的《舌尖上的荆州》的微博都转发并评论。
“锅块哥”“:嘿嘿,这不是我吗?” 锅块哥成了荆州网络明星
“我们荆州的锅块哥上了新华网咧!”昨日,有热心读者致电晚报称,首期舌尖名人“锅块哥”被几大知名网站转发,成了荆州的网络明星。
记者用百度搜索“舌尖上的荆州”,显示出40700个结果,而首页上显示的多是新华网、网易、大楚网、荆楚网和省内一些纸媒的电子版。记者随机打开一个网页,就看到锅块哥手拿一把大钳,夹住一个金黄的锅块,乐呵呵地笑着。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沙市区工农村社区发现,锅块哥的生意非常好。有些顾客是慕名而来,还有一些不知情的市民则拿着刊登锅块哥照片的《荆州晚报》传阅。
“锅块哥”的摊位排起了长队。 栏目提高了荆州知名度
“《舌尖上的荆州》这个栏目做得好,把荆州的饮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很多不知道荆州特产的外地人,看了就想去吃。”沙市区工农村社区主任钟菊芝说,栏目提高了荆州的知名度,推动了荆州的经济发展。
“酱是他自己做的,很多人都是冲着它的味道来的,一年四季都没见宋老板休息过。”钟菊芝说,宋老板的锅块在社区比较有名,很多搬走的居民都经常回来吃。钟菊芝建议他开个门面,方便荆州居民饮食,同时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第一期《舌尖上的荆州》选在工农村社区,钟菊芝感到非常荣幸。她希望,社区报记者们能多宣传荆州饮食,举办居民体验美食的活动,同时推荐荆州土特产,让游客将荆州文化广泛传播。
平民美食经济又实惠
“他的锅块经济实惠,每个人都消费得起,希望你们能继续推荐平民化的食物。”乔世凤曾是宋老板的邻居,他们在沙市区老船民宿舍住了十多年。乔世凤搬到玉桥后,经常回来买宋老板的锅块。买宋老板的锅块已经成了乔世凤的生活习惯,一段时间不吃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对于美食推介的栏目,各个媒体都尝试着报道过,但乔世凤觉得,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还是有点远。“有的高档美食,看得眼馋,却没有尝试的欲望,毕竟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乔世凤说,“但你们的栏目不一样,从平民化的小吃入手,着眼点很小,我们却觉得亲切。希望你们的栏目一直办下去,让市民有获取美食的途径。”
微博链接
@骑兵马赛克:很喜欢这个让人嘴馋的栏目,正是这个栏目勾起了身为当地人的我,许多和美食有关的美好记忆。现在虽然不能时时吃到这些食物,但是至少透过@《荆州晚报》的《舌尖上的荆州》栏目,自己总算是能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一饱口福。
@五哥老伙子:《舌尖上的荆州》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介绍荆城美食的栏目,我感觉它更多的是在借美食的壳,讲述这些美食背后荆州的风土人情,唤起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对于吃、对于生活的那份记忆和热爱,增添情感的归属感。
@空镜头:我想推荐一样我很喜欢的小吃,那就是洪垸邮局后面第一家的热干面,真的非常好吃。我觉得主要是他们家的芝麻酱,味道特别香醇。不怕辣的,还可以加上一勺他们家的辣椒末。吃一口热干面,喝一口免费的小米粥,只能用舒服两个字来形容。(荆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