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shaning 于 2012-6-3 17:23 编辑
依沙凝(2012.06.03)
清晨,在河边漫步,听太极拳的旋律,品手中的书香,看小径上来来往往锻炼的人。风景在身边,思绪在心中。喜欢这种生活,恬静而又踏实,是经过了狂风暴雨后的坦荡,也是走过青春存激情后的安稳。父母也应该出门了吧,或是去买菜或是去小游园呼吸新鲜空气。
唐诗宋词由嘴里读出,吹得春天的风也有了一些诗意,河边的翠柳打在千年的绝唱上,竟感觉到“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的宋代才女朱淑真朝我缓缓地走来。也欣赏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一句诗就是声、色、情、光影的完美结合。记得有比喻是这样的:如果说唐诗是端庄贤淑的穿大红衣服的正室,那宋词就是娇媚多情着粉色丝衫的小妾。大气的唐诗和婉约的宋词共同构建了中国两大盛世的文化瑰宝,也是深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灵魂的精神血脉。爱在清晨或黄昏,在只属于一个人的空间里独享这份美食,如果能伴有《春江花月夜》的古筝弹奏或是《秋日私语》的钢琴曲,那简直就是人世间最爽的事了。
文学和音乐,宗教和信仰,都是能让人心灵睿智和明亮的良药。从小就喜欢摇头晃脑地朗诵唐诗宋词,也是因为觉得那些韵脚朗朗上口,像是在唱一首首动听的歌。喜欢听歌,特别是那些怀旧的歌,对唱歌的人也记忆深刻,几十年过去了,竟还能清楚地记得,中学时代某次在操场上领队唱歌的那个男孩。不知道是情感的延续还是文艺的执着。母亲告诉我,她朋友对她说,你的女儿好爱学习,我经常看她拿着书在读。母亲微笑了,“她这辈子就这点爱好!”不知道是骄傲还是伤感,我无法体味到母亲话里的心情。对于母亲,现在虽不如年少时那般惧怕了,却还是有些难堪,特别是家庭方面的事,不愿意深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心思正在春天的问候中游荡,一阵清脆的歌声突然传到我的耳际,我感觉到身上一阵阵发热,赶紧脱掉披在裙子外的小坎肩。“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孩子像个宝……”,一辆三轮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我跳到小径旁的草丛里。在我面前的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坐在三轮车后的拖车里,天真童稚地唱着我们都熟悉的那首歌,用力拼命踏三轮车的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想应该是小女孩子的妈妈吧!孩子只有在母亲的庇护和怀抱里才会有那样的安全和幸福。坐在三轮车里唱歌的小女孩没有穿洁白的公主裙,蹬车的母亲也只是着非常普通的工人衣服,但在我眼里,那小女孩子分别是这世界上最甜蜜最美丽的公主。那位已经收藏起华服的母亲,那辆普通的有点陈旧的三轮车,一定会带着这可爱的小天使驶向一条光明大道。
多年后,也许还会有一个聪慧温柔的少女,在春天的晨曦里,在竹皮河的绿波里,继续吟唱唐诗宋词,那是她对母亲的感恩,那是她对童年某个春日清晨“三轮车歌谣“的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