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粪而食”,实在来说是一个新名词。百度下,其条目下是这样解释的:
该词出自吴恒的《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与《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两篇报告。另一来源可能来自于一则寓言,说两名经济学家吃了两泡狗屎,创造了200万GDP的经典笑话。
中国人很重视吃,吃文化也是相当的盛行。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也就是部”吃”与”被吃”的历史。“易子而食”首见于《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遇上天灾人祸,冒了吃的,眼睛都红了。那树皮,藕带,沼山的观音土都拿来填肚子。更甚者,盯上了人。与其都饿死,不如活一个。对自己的儿女下不了手,那就和邻居旁人交换着吃。”易子”证明道德良心还有那么一点点底线,起码还没能做到那么赤裸裸的残忍或无耻! 如果以为这只是很久远的时代的悲剧,那就错了。在三年困难时期,类似的人伦悲剧实在再次发生。俺就曾经听一位同事讲,安徽某地就有一例。因血淋淋,就不细谈!在天灾人祸面前,中国人的道德良心底线很容易就到”夺人性命”这个终点,也就是说,底线没了。 现在的中国,食品丰富。国人饥饿的记忆已经淡忘了。取代而来的却是,商品虽多但差,国人争相”易粪而食”了。商家底线似乎高了那么一点, “易粪而食”似乎不至于夺人性命。于是,只要暂时不会出人命,一切道德的约束几乎都没。一些专家还能够堂而皇之的论证,只要“吃粪”不超过多少多少,那是没问题的! ”粪”在这里是一个通称,它表征的是”毒食品”问题商品””水货””垃圾商品”等等。而”食”也需要做广义引申,不光是吃,还有用,玩,乐,消费,等等。 简单一个例子来说明:甲村卖给乙村100斤地沟油,乙村卖给甲村100瓶假药;甲卖乙假种子,乙卖甲假酒.诸如此类。 甲地以为只要地沟油他们自己不吃,本地知道的人也不会吃,偷偷卖给乙,符合最大利益。而乙地同理也做如此考虑.结果到最后,不论是甲,还是乙,双方都将是受害者。遍地没有放心的商品了。博弈上有种困境叫囚徒困境,两犯人如果互相配合,结果最好,而不配合,结果最坏。但博弈者就是逃不出困境。有种说法叫劣币驱逐良币,好人玩不过坏蛋。你甲卖假,如果乙卖的是真货,那乙撑不了多久,市场就淘汰了它。如果排队,插队的买票,谁排队?如经商,正规的破产,谁遵守商业道德?也是现在所谓的逆淘汰。从物到人,无不例外! 有人就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别国好像很少这样呀?容我粗浅的思考,觉得这现象实与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密不可分。各地从自身的经济发展考虑,一味单纯的追求GDP增长。因这项经济指标关系各地官员的事业前途升迁。而设计的这项指标对于一些隐性及负面的影响要么没考虑到,要么不去考虑。很简单的来说,热电厂计算了发电,用煤,人工成本,但考虑过空气污染成本?周边居民的身体伤害,治疗成本?有些负面成本被当地居民无形中承担,而责任主体却缺失。计算了收入,没计算支出!也可以说被不该承担的人承担了负面代价。结果,大家都热衷吹气球,越大越显眼,但内在的却很空虚。 我从不相信一个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的企业,个人的生产情况不了解?是骡子还是马,明摆在那里!因为成了连体人,利益交织穿插,所以很多时候不到事情闹大,瞒不住了,才不得不揭盖子。而之前打压一些”扒粪”的人,恶意对待曝光者,也就不难理解了。本来是企业,个人的丑,一些地方却觉得丢的是自己的脸。
似乎有些绝望,中国的伪劣毒肆虐,貌似不可控制。不是说邪不胜正?难道没有办法解决?
我觉得首先考核一个官员的业绩不能单纯看GDP数字的增长,这种逻辑很片面,荒谬。人才任用机制上要做合理转变。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体制上,根源上很多方面要改革适应,这是关键! 其次,无良商人的出现不是一天二天。这个群体的出现和堕落有个人道德原因,但还不能全归结于个人,这是现象而不是本质。如我所言,宜采取一松一紧。松者,要减税,减负,许多不合理的成本都得减掉。税负太重,自然也是促使企业或个人变坏原因之一。一紧,那就是对于无良企业或个人要重重打击,要亮剑,要动真的。倾家荡产,牢底坐穿,那是必须的! 另听说,某些官员都吃特供?如果自身都脱离群众,那谁还相信你能胜任工作?只有与民同甘共苦,人民才可能相信你!不看广告,得看疗效。单纯靠谈舌尖上的美食,也难化解国人伸向食品犹豫的手。 ”易粪而食”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词,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历史!.
(2012/6/3夜观日于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