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经济系物流管理1003班郑妃妃 如果说每次远行,都将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那么我们庆幸我们的羽翼正日益丰满;
如果说每个朋友,都将是人生的一种财富,那么我们庆幸我们的财富正日益增多;
如果说每段记忆,都将是人生的一种提升,那么我们庆幸我们的精神正日益昂扬。
-----题记
我是一个典型的外地在汉求学青年,好多朋友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武汉?一个燥热嘈杂,拥挤得看不见天空的城市,甚至单调得只有冬夏的城市。对,这就是武汉印象,所有初来者的共鸣!但凡初到一个地方最先接触的便是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亦是文化的载体,武汉人的个性是很难用文字做出贴切的表述,既有川都之地的麻辣,却少了分咄咄逼;亦或有湘佬的辛泼,却多了分人情味;不过无论是到过还是没到过武汉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说的是武汉人的精明,然而蕴藏在武汉人精明之外的却是武汉人自有的一种放达不羁与豪爽冲动的气质,这才算是武汉人真实的写照。 走在武汉的大街上。脏,乱,吵。但却异常的富有生机和活力。人们讲话的分贝总是如此之高,总能把城外睡死的野狗唤醒,时而激荡的余音还回荡在厚重的浮尘中。武汉的大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看点,这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惊喜,也正是武汉,这个偌大的城市从无聊中催生出来的精品之作。早晨,男女老少,各自忙碌着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来回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里,这是荆楚人的早餐文化,俗称“过早”,这里不得不提一提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是一种武汉特色早点,也是武汉人过早必备餐点,武汉的街头巷尾都可见其踪。热干面因热腾,干燥而得名,亦称碱水面,淋以芝麻酱,辅以各种佐料,价廉味美;然而说起过早就更不得不说其闻名天下的早点第一巷---户部巷。户部巷,位于黄鹤楼下,长江之滨,巷子不过150米深,宽度也就是三四米的样子。巷子虽小,却远近驰名,历史悠久。追溯历代府志文献,会发现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就已经有了对“户部巷”的记载,假设这是最早的记载,它距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呢。从前,司门口为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 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到了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蔡林记热干面、新农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过早后,随即而来的是一阵上班潮。在武汉,离不开公共汽车;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汽车你追我赶。他们善于在拥堵的车道上“钻空子”,只要有点空隙,他们就会设法让自己的车立刻补上。但由于武汉街头上供行人过街的天桥和隧道都不多因此,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也很普遍。武汉的公交是牛人的,同时却富含真技术的;第一,速度惊人;在无垠的公路上,你会发现从你身边飞驰而过的永远是那些摸不着头脑的大怪物---武汉公交,而俗称时间速度的的士却只能随其而上,甚至避道让路。第二,人数爆满;武汉的公交上永远都是人山人海,尽管北京上海等地亦是如此,但武汉的爆满度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车上的乘客几乎有一半是悬浮在空中的,靠边的乘客更是一半在车里,一半在门外,当然这是夸张的比喻,却是最好的概括;第三,大钱找零;这个现象是我从未遇到过的,武汉的司机是典型的汉子,豪爽,彪悍,却不乏人情味,这里的定价是两块,然而乘客要是没有零钱,却可以向司机示意,并让后面的乘客找零,我想说起这点,其他的城市的无人售票车是毫无人情味可言的。 中午便是武汉最燥热的时候,特别是夏天。说到武汉的热,尽人皆知。武汉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它从二三月份变暖,进入万紫千红的春天,到五月份开始转热,到七月八月九月开始大热,在此期间,武汉一直是象是被浸润在热水中。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从十二月份开始,武汉又转入了冷。这里不像北方,冬天没有暖气。虽然气温不像北方城市那么低,但由于气候相对潮湿,所以显得阴冷,在这样的气候中,冻疮是经常发生的。这种大起大落的气候,外地人是很难适应的。刚来武汉会很难理解武汉人的生活方式,不解其压力究竟有多大,怎么会那么心浮气躁,沉不住气,现在看来武汉人这种大起大落的脾气,恐怕也与这种气候不无关系,因此在外地人看来很“凶”的武汉人,在你和他近距离接触以后,你也就慢慢的接受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武汉下岗的工人特别多,加上其“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外地人口居大半。 夜晚,武汉是内地的不夜城。一到七八点,江城万火通明,最为观之的是武汉的烧烤文化;一杯二锅头,再加上几盘香喷喷的烤肉,将武汉人一天的压力都随酒中泡,烟中散;武汉的饮食喜辣,但却不像川湘那般麻辣逼人,武汉人喜白酒,无论是二锅头还是白云边,武汉人总是将豪爽进行到底,毫不亚于东北老。
不知不觉,在求学的路上却已悄然爱上这座城市---武汉。这是一座热辣辣的城市,它充满着大城市的激情和活力却从不排外,它热情,好客,在这里没有外乡人的孤独,寂寥;它豪爽,可人,在这里可以听见尖锐而爽直的言谈,却很少听到肉麻的谀词,它见多识广,又经常沉溺于自我的冥想。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有个性?这就是武汉文化,荆楚之美,我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