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再有如此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着小心翼翼陪护在考生身边的家长们,不由得一阵悲凉从心起。前几年玩《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时,认识了海上云归处,至今还记得她的长篇《家有考生》,说是纪实也好,或者认为是小说故事也罢,高考的残酷不言而喻。 有人说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长。我相信经历过“家有考生”的家长们都会有更深的感受,我也不例外,深受折磨。记得70年代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家都很淡定,可不知道从那一年开始,直到2008年越过高考人数巅峰,在高考人数抛物线在下落的时候依然热度不减,这样的大战愈演愈烈,越战越酣,将人的耐性和通天解数发挥得极致。 高考于人生来说是一项艰苦的持久战,至少是十八年的苦心经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的艰难的高考之旅。早的从胎教开始,准父母们为肚子里的孩子念唐诗、诵宋词、说英文,甚至可以追溯到婚前基因调查,挑选“绩优股”,为将来的孩子而寻找“好血统”。不管孩子喜欢还是不喜欢,作为父母,总会为孩子的将来规划设计,希望高考的那一天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找到理想的工作……一路下来,累了家长累孩子,可见,高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轴心。 其实,作为准父母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三、四岁,或者更晚一点,坚持到三十左右,和十八岁的考生相差也不过几年或者十多年。而这几年不是在上大学就是忙于找工作,刚刚稳定下来结婚生子,就沦落到下一轮的高考大战之中。 人的一生,掐指算算,还真不知道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或许只有那些沉睡的时段才是真正的自己。现代人累,备考的孩子累、为考生的家长更累,可作为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永远不会缺少默默奉献和心甘情愿的努力,刻在心里的笑容会浸透到每一根神经的末梢,只要做的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这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尽管高考人数已由2008年的抛物线顶峰上落下来,可丝毫动摇不了那一颗颗对待高考的心;缓解不了紧绷的心弦;什么“211”、“985”、“托福”、“雅思”,谁也不想孩子输掉,其实,也是不想输掉家长们自己的付出。 看着拉起的高考警戒线,看着网络热传的呼声:一切为了考生、一切为考生服务、一切为高考让路。电力部门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高考保电、公交部门为考生提供快捷的免费车辆、餐饮宾馆为考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卫生部门也在考点做好医疗服务、环保局对考生的近距离进行卫生和环境监管、城管局也在为畅通高考通道在努力、单位也特批特假给家有考生的员工……整个社会真可谓细致入微呀,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今天的一考。高考如今已成为一道最为强悍的社会风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行为。 突发奇想,假如不再有这样的高考,突然卸掉了人们肩上的重担,这种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惯性思维被打破,将会走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 又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还会生活么? 有朋友说了:假如不再有如此高考,可能会减少大部分的少年儿童的培训班和作业,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游戏和快乐,情商会比智商提高的快,创新和开发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国家会因此走向新时代…… 你说呢? 20120607高考第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