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948|回复: 4

陆羽故里之走进陆羽的故事系列 上(天门人应该了解的)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36

主题

290

帖子

46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65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2-6-10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羽是怎样找到顾渚的
 
  公元733年,朝代为唐,年号为开元,干支为癸酉,有一个弃儿降临在盛唐的末期。再过23年,李氏王朝就将盛极而衰,开始走它的下坡路了,但它的统治者显然没有那种乱世将临的思想准备——玄宗在梨园与美人之间敲着檀板,《霓裳羽衣舞》正在酝酿当中,而中国版图上所有的文人都在苦吟高歌,出口成诗。那年,杜甫二十出头,而李白则刚过三十,他们都在虔诚并近乎痴迷地渴望得到朝廷的承认——那是个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所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谁想到,那个刚刚出生的后来被人唤作陆羽的婴儿有朝一日则会反其道而行之,徜徉湖光山色,事茶终其一生。
  陆羽的后半生虽然与江南的顾渚茶山生死相依,但出生时,他却被人发现是在荆楚之地湖北天门的一侧湖畔。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定论:如果说他的归宿是山的话,他的出世则在水。
  他的出生涉及两个版本的记载,而他的名字则与水有关。虽然《新唐书•隐逸》的“陆羽传”中说他“不知所生”,生世神秘,但出生贫贱甚至赤贫这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两条记载都认定他是一个弃儿,不过年龄上相差了三岁而已。一条来自清道光年间的《天门县志》记载:“……或言有僧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另一条则在《全唐文》中说:“始三岁,茕露,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
  这两条记载都提到了僧人,那便是陆羽的师父智积禅师。第一条说这个智积清晨到他所在的天门龙盖寺外的竟陵西湖边散步,听到有雁叫之声,循声暗寻,竟然有数只大雁正用翅膀护围着一个婴儿,于是积公善心大发,把他抱回寺中收养。另一条说是陆羽长到三岁了,瘦得皮包骨头,孤苦伶仃地被人扔在龙盖寺外,智积见了不忍心,就把这孩子捡回来了。
  后来的《新唐书•陆羽传》没有采用后面那个三岁才被扔掉的记录,这是可以理解的。两个版本,两个指向:婴儿被大雁保护,怎么想怎么都是一个神秘的美。那是人与天发生的关系,人被自然界保护,本身就象征着某种神喻,某种灵瑞,某种不同凡响的开端:也许他是神的后代?也许他是老天降下来为人间问茶的?也许鸿雁是专门指派来送这个婴儿的?总之一团模模糊糊的光芒,怎么想象推理都很浪漫。而三岁被收养,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老花样了。没有了关于鸿雁的想象,却可以推断出,陆羽的父母可能是一对逃荒要饭的叫花子,或者已经饿死了,或者临饿死之前把孩子送到寺院门口。总之,不过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一种现实诠释而已。
  还是陆羽自己的传记中说的好: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这个“不知何许人”,真是道尽人间辛酸,却又不卑不亢,尽显茶人尊严。实际上,他已经暗示了那种一生下来就有数只大雁护着他的神话传说的不可信,但又无法找到其生身父母家族的真实来龙去脉。对所有人世间的人而言最简单的不言而喻的事情,对他,则成了渺不可及之事。罢了,“不知何许人”五个字,便俱往矣。
  弃儿无名,积公要给他取个名字。取来《易经》为其占卦,卜得了一个“蹇”卦,又变为“渐”卦。卦辞这样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里的“鸿”,就是大雁的意思。而“渐”,则是慢慢的意思。《周易•渐卦正义》中说: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而这里的“陆”,就是水流渗而出的陆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鸿雁徐徐地降落在临水的岸畔旁,它那美丽的羽毛显示了它高贵的气质。瞧,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卦,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这个卦里能用的字都被用来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了。孩子在岸边发现,就姓了“陆”,他要成为一个仪态万方之人,所以名为“羽”,大雁缓缓飞来,“鸿渐”也不能放弃,就拿来作了“字”。
   在这个姓名的表面看不出这个孩子与茶和江南的关系,但我们也可以说这里是有一种暗喻——顾渚山,正是一座被水流渗的陆地上的丘陵山冈。
  关于陆羽和湖州的关系,呈现在名字中的,还有一段演义。对这位古代茶圣怀有特殊感情的中国茶人们,因为同情陆羽的一生未婚,常常喜欢把唐代女道士湖州人李冶和陆羽联系在一起,主要根据就是李冶在湖州生病时陆羽去看过她,她感极而赋诗一首。又因为陆羽还有两个重要的名字,名为疾,字为季疵。有人说,他被名为疾,是因为他从小多病,而被称为季疵,则和李冶有关。因为陆羽幼时曾由智积禅师委托弃官卜居竟陵的李冶父母抚养,陆羽和李冶俩人“同窗读书,青梅竹马”。陆羽在李家住了三年,因为李冶字季兰,所以陆羽也被李家字为季疵了。因此他们俩人又是兄妹,又是青梅竹马,长大以后又有一段情缘,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罢了。没有什么正式的史书记载过李冶父母和陆羽之间的那种收养关系,那一首唐诗也不能确证李冶和陆羽之间的特殊关系。李冶是女道士,湖州人,这两点还是可以公认的,卒于784年也有记载。与陆羽、皎然、刘长卿等交往,有“女中诗豪”之称。李冶美丽多才情,又善弹琴,我觉得她其实很像陈白露那样的女性,又有点像唐朝的公关小姐。她曾被召入宫,后因上诗叛将朱某,为德宗所杀。她的诗今存十余首,大多都是赠人遣怀之作,其中也包括那首送给陆羽的《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据近代文学家闻一多先生考证,李冶生于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见《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而被大家所认可的陆羽出生年代,则是公元733年,也就是说李冶要比陆羽大二十四岁,显然俩人是不可能“同窗读书、青梅竹马”的。
  我们至少可以说,陆羽的童年时代和湖州顾渚山没有一点儿联系,他后来走向顾渚山,是有着其深刻而又单纯的心路历程的。
  唐时的顾渚山,早已经在那里默默等待着陆羽了。我们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将看到这样一种诠释——一座山会因为一个人而诞生,虽然这座山早已存在。
  顾渚山在湖州长兴,从大的地理环境上看,它属于长江流域的太湖流域,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从长江上游的四川巴山开始,沿江东下,经过武汉、九江,就到了下游的太湖流域。这里的气候、雨量和土质,都是最适合茶叶生长的。而顾渚山的具体位置,则在吴根越角的浙北——浙江、江苏和安徽的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天目山的余脉从西南延伸过来,缓缓地渐入太湖之中,我们的顾渚山,就是这将入未入水中的天目山余脉的最尾端。而西北方向,则树起了一座由啄木岭、黄龙头、悬脚岭构成的天然屏障,海拔虽然只有五百多米,在杭嘉湖平原上,那就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了。这一组山峰向东南方向缓缓地伸展过来,一直抵达到滨湖平原。
  我们再谈顾渚山本身形势,它的北面,有南川、北川山;它的南面,有尧市山、官山,顾渚山就夹在这其间,形成了三条向东南方向的平行山谷:北边为雷坞岕(也就是葛岭坞);中间为悬臼岕,也就是明月岕,南面是斫射岕。岕这个古字,几乎在别处已经见不到,几乎就属于长兴顾渚山的专利,是狭小的山谷的意思。顾渚山的这三条岕中,每条都有一条溪涧,三条溪涧出岕之后,就汇合成一条溪,我们叫它金沙溪。溪涧旁两侧石壁峭立,湖州刺史张文规曾说:大涧中流,乱石飞滚,茶生其间,尤为绝品。这茶与水,就构成了顾渚山的双绝。
   然而,史书记载的顾渚山的被人青睐,却非那水与茶,因为顾渚山不是因为和平而被人关注的,顾渚山的最早被人重视,乃是因为君王的霸业和春秋的混战。两千多年前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为了防备越国的侵略而踏勘边关地形,上了顾渚山。登高远眺,自然心胸开阔,见那浩渺太湖,尽收眼底,那太湖流域的水中岛渚,星罗棋布,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欲望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顾其渚次,原隰平衍,可为都邑之所。顾渚山,作为这座山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据说夫概回到无锡梅里之后,成功地说服了吴王夫差,因此,“夫差顾望欲以为都”。好在因为吴越战事激烈,迁都之事不过一议,并未实施,否则,陆羽的顾渚山就不复存在了。从历史长河看,战事让位于茶事,此乃一幸。
  顾渚山的茶,千万年默默生长,直到唐代。遥远的湖北竟陵,那长江上游的一座并不算名山大寺的龙盖寺里面,小小的弃儿出生的小仆人陆羽正在为积公煮茶,我们不知道积公喝过的茶中,有没有来自江南的顾渚山的茶。我们只知道,童年时代开始,陆羽的天性与佛院就显然已经发生了相斥相关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种关系以茶为载体,贯穿了他凄凉、丰富、寂寞而又辉煌的一生。
  被僧人救命而抱养成人,并在寺院长大的孩子,又成为一个僧人,这实在是太天经地义了,国清寺的拾得和尚就是其中一例。倒是如陆羽这样,小小年纪就拒不剃度出家的人世为罕见。从陆羽的《自传》中看,陆羽的不肯出家来自他对儒家学说的信仰,他认为自己没有父母可以孝顺已经非常不幸了,如果再出家,没有后人,岂非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精神更加背道而驰,因此,他是死活也不能够削发的。这当然是陆羽成人之后对他当年真实想法的总结。然而在我们看来,陆羽由于弃儿的身份,又加他天资的聪慧,天性的敏感,使他对人世间的亲情有着强烈的想往。而在寺院里,一个求知欲过于强烈的弃儿,肯定不如一个愚钝、憨厚的孩子来的让人喜欢。积公选择陆羽做他的茶童,也说明积公知道陆羽的聪明,因为煮茶是个很讲究的、极有分寸感的过程,需要心灵的高度聪慧。对陆羽,积公或许还会有更高的目标,没想到到了剃度年龄,陆羽居然不同意。积公的暴怒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爱之深恨之切吧,这才让他去放牛。才十岁的孩子,你要让他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去悟出人生的空,对陆羽而言,适得其反。因此,扫寺地也好,清僧厕也好,修墙也好,养一百二十头牛也好,不但没有能够驯服陆羽,还让他越发愤怒和反抗。这样,又遭至更大的压迫,经常被打得皮开肉绽。
  我不太清楚这里的遭受毒打,究竟来自积公本人,还是积公手下的人。因为打得连棍子和荆条都断了,积公的形象,也就从当年的救命恩人变成催命鬼。不管是不是积公亲自动手,总之应该是在积公的默许之下,因此,陆羽不跑也是实在不行了。我在想,即便这时候陆羽同意做和尚,积公也已经伤了心,对这样一个没有慧根的孩子,积公也只有放弃了。所以,陆羽十二岁那年,逃离了龙盖寺跑到戏班子里学戏,做伶人,积公才没有再为难他。否则,要抓他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7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梅兰竹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20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6-11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陆羽文化
幽园叶条条长
玉阶丹点点黄
淑气清韵淡雅
沁人肺腑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7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梅兰竹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820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6-13 15: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羽故里传颂陆羽精神
幽园叶条条长
玉阶丹点点黄
淑气清韵淡雅
沁人肺腑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6

主题

2159

帖子

2571

积分

中尉

天门浪人

Rank: 6Rank: 6

积分
257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19 16: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