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48|回复: 0

悠悠荆楚 灿灿文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4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13 17: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悠荆楚 灿灿文化
转眼间,来武汉求学几近一年了。一年的时光中,我被她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所吸引,更深深地折服于这片土地上博大精深的文化。毋庸置疑,但凡了解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其吸引,对其向往。于是,无数散落异乡的荆楚人多少次梦回荆楚,无数留驻湖北的游子多少次回忆那一年我们一起痴迷的湖北。
荆楚的文化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除了那本该有的大气磅礴,词藻优美外,更多了份可贵的赤诚之心。荆楚文化不是简单意义上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对文学的附庸,而是荆楚骄子们个体生命力的蓬勃呈现,内在人格的直接外化。
那汨罗江畔奋身一纵的屈子,不仅写下了千年在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的楚辞,更用生命的最强音感召了无数千年后的华夏儿女们。他不仅仅是荆楚大地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脱离了喧嚣的自我享受,而夙夜忧国忧民,屈原的情操早已非普通文人骚客可以比拟,更使得此后延续千百年的荆楚文化也一直带着那一抹无上珍贵的赤诚。
那远嫁匈奴的明妃昭君,不仅以其光彩照人的倾世容颜成为家喻户晓的“四大美女”之一,更因其为国家稳定做出的贡献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倍加推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出生在荆楚大地上的王嫱,在这片青山秀水的天地里,出落成那出塞是为人一叹的“落雁”之资,更是以她一介弱质女流赢得了边塞烽火熄灭了整整50多年。无论后世的文人墨客们揣测昭君出塞时的心情是喜是忧,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正是王昭君的主动出塞和亲,使汉朝与匈奴和好,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多少边界子民们不再为战乱所致家破人亡。她以一种“眷恋故土”的爱国精神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荆楚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千年,纵时代万变仍能保留自己独特魅力和永恒活力,在于荆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其具备强大的包容能力和感召能力,使其他文化亦能为其所用,更使得他乡才杰志士亦能被荆楚文化所深深的感染。
黄州赤壁并不是当年鼎鼎大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所在,却享此声誉,在于这里来过一个大文人,他就是苏轼。苏轼并不是湖北人,但在他被贬黄州之后,却深深的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而改变了他很多很多。来湖北之前的苏东坡是意气英发,但又不免年少成名的自负轻狂的,曾夸口说过:“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到了黄州后的苏轼,则深深地被荆楚文化的厚重所感染,更多了份稳重和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实际上也有他自身心理转变的映照。我不禁冥想,千年前的月夜里,荆楚大地的小舟上,苏东坡不禁歌出了屈原的“美人香草”式的唱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正是荆楚文化对伟大文人的濡染。余秋雨先生说:“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是的,不单是黄州,更是黄州这片热土上的博大而热忱的荆楚文化在与之对话。
转眼间,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对整个中华民族都难忘的一天,是全体中华儿女都该为此壮举而骄傲的一天。这难忘、这骄傲,就发生在湖北。这一天,挽大厦于将倾的爱国人士们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武昌起义,至此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并随之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整个荆楚文化来说,既是对从屈原以来,浓厚的荆楚爱国为民的文化的传承和后世再次体现,同时也展开了荆楚文化崭新的一页,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即现在革命文化。千百年来,荆楚文化的接力将无休的延续下去,光大下去。
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沃土上,区域文化如百家争鸣,各展其长。而荆楚文化以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伫立其中,耀眼其间。荆楚文化不仅有绚丽的外表,更有博大包容的胸怀;不仅有博采群长的开放精神,更有传承播扬的感染能力;当然,在各色文化炫彩夺目中,最美的是荆楚文化中那爱国的一抹赤色。正是这些让荆楚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亘古不朽!
作者:王藤锦
专业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联系方式 15527517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