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67|回复: 3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3

主题

305

帖子

46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14 15: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提要] 在“极端主义”者眼里,一说到“文凭腐败”,似乎所有官员的在职文凭都是以权谋私的结果;一论证某人抄袭,所有寻常的细节、片语都被牵强附会成有力论据;说点本土实情为本土利益辩护的,则被指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某个具体事情被上升到“爱国”层面讨论时,一方往往指责对方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另一方则斥之为误国误民的“爱国贼”…

  生活中,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不仅一方根本不理会另一方的意见,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会“两头不讨好”。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大多固守一隅而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又下意识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层次,狭隘是其主要特征。在“极端主义”者眼里,一说到“文凭腐败”,似乎所有官员的在职文凭都是以权谋私的结果;一论证某人抄袭,所有寻常的细节、片语都被牵强附会成有力论据;说点本土实情为本土利益辩护的,则被指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某个具体事情被上升到“爱国”层面讨论时,一方往往指责对方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另一方则斥之为误国误民的“爱国贼”。
  在立场上,旗帜鲜明本没有错,是非分明更值得嘉许。我们反对骑墙和圆滑世故,批评在价值观上模棱两可的中庸主义,倡导坚持真理。但这并不代表一事当前,就能以自我价值判断为准,顺乎吾心便全盘肯定,不合己意便彻底否决。极端主义的危害正在于,他们常常自以为把握唯一道义标准,觉得自己的话语诉求是唯一正确的,因此无视其他见解和认识。这样的极端思维之下,不仅思想观念难以交流,基本共识难以缔结,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不管是哪个极端,都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真实判断我们所处的方位,客观评价国家社会的进步,更无益于形成社会合力、促成问题解决。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时代,开放包容的观念,健康理性的思维,不仅是个体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极端主义”的判断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悖于行为的内在规律。作为一种片面的方法论,“极端主义”审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违背了事物存在的现实逻辑。作为一种情绪化的社会心态,“极端主义”的言行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十分不利。
  越是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就越需要理性的思维、健康的讨论。每个社会成员若都能以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就会更加公允持正,与人相处就会更为和煦宽怀,我们的社会必会少些矛盾、多些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77

帖子

38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8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2012-6-14 16: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4

主题

4253

帖子

57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0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14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公众是痛恨国家吗?不是,绝不是,是痛恨某些政府官员!
搞清楚,政府是政府,国家是国家,二者不容混淆。别把“政府”绑架在“国家”身上,就像经常把反G势力说成反华势力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30

主题

876

帖子

117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78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14 1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20614181240.jpg

政务微博观察【党报昨日“理性批评”之倡议何以遭遇“非理性”网评?】根本在于当下“政民互信”机制的缺失。“理性批评”即“有话好好说”,政府更要首先认真听、积极应、务实推动“批评”所指的问题解决。否则,“理性批评”或沦为一种单向的、不对等的“安民告示”,更难免“理性批评”被曲解为拒绝批评之措辞。

  我不认为,一个不能善待自己同胞,不爱自己同胞的人,会爱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