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记得那天天阴阴的,跟已经在实习的姐姐通完电话,心里忽然很郁闷。一下子,工作,未来……这些现实的字眼不断的冲击着我的每根神经,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袭上心头。于是,一个人溜出了宿舍,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游荡着。风拍打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哀鸣,似乎也在嘲笑着落魄的我……
不知不觉走到了我们法律系的教学楼前面的亭子那里,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条复古式的走廊。以前也经常从那里经过,但只是经过,很少停留。然而那天,本想如往常一样只是经过,但只是瞥了一眼,我的脚就不听话的迈了进去,只因那里悬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国学走廊”,以及那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纸片。
一张张精致的纸片被一条长绳串着,守候在走廊的两侧的围栏上,似乎在等待着懂它们的人将它们一一翻阅。手轻轻拂过那一张张纸片,内心深处那沉睡已久的文学灵魂开始慢慢复苏……
随手挑出一张卡片,上面是一个问题:“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基地是?”作为从小成长在荆楚大地上的一员,这个应该算是小儿科了吧!当然是长江三峡啊。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庆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它曾是三国的古战场,也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已名列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关于长江三峡,一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五、六千年前,神州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当时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时代,尧作为部落统治者,先后派鲧、禹前去治理水害。据记载,禹是从岷江开始治理水害的,整理好岷江后,禹顺江东下经江州,最终到达三峡,便开始了疏浚三峡的工程。一番努力后,终于使长江顺利通过三峡,向东注入大海,也解除了水患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至今,一提起大禹治水,人们总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如今,又有多少这样可以为大家舍小家的人呢?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还总是埋怨着上天的残忍,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便想着打退堂鼓。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与伟人之间的区别吧。
继续翻开下一张卡片,还是一个问题:“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这应该是非屈原的《离骚》莫属了吧!屈原不仅创作了《离骚》,他的一生还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同时他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屈原就是一个诗人而已。
然而事实上,他的一生则是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而他的作品更多则是他政治斗争的结晶。
在七雄争斗之时,屈原受命辅佐怀王。当时怀王很信任他,并委他以重任,“造为宪令”,即主持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然而楚国的变法遭到一些贵族重臣的扼杀。之后,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直到怀王死后,其子顷襄王,又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最后,无奈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中,以明忠贞爱国之志。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也随处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特地把他跳江的那一天——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等活动。一代伟人的逝去了,但他的思想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间。
遐思已不在遨游,但脑海中却闪现着屈原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啊,前方的路还那么长,我怎么可以就此沉沦,停止我追寻太阳的旅程?曾几何时,我不是自豪的告诉自己要成为法律界一名有名的律师,让父母不在奔波劳累吗?如今,只不过是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就如此一蹶不振,以至连自己最原始的梦想都给忘记了,难道我就该如此平庸的过下去吗?
过去的纵然辉煌,但事实上过去也只能成为过去,总是背着过去的行囊,我们的步伐只会愈加沉重,又如何飞向梦中的天堂呢?现在的我,如此平凡,又有什么资格让别人注意到我呢?一直以来,我总是抱怨环境不好,可事实上,环境也不过是外在因素,不管身在名校,还是普通的三本,甚至是高职,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只要自己愿意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那么一切都还有机会重新改写。有时候,不是别人放弃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自己,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如今,看着那些飘荡的纸片,想着荆楚大地上那些曾经鲜活的古人,心中那个模糊已久的梦再次清晰,我知道圆梦的路并不好走,但我也相信可以随随便便得到的不是成功。既然还有梦,那就应该放手去追,现在的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我们还年轻,而让梦实现的最好方法就是醒来,然后起航。
曾几何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是闻名世界,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旗帜高扬,西方的新奇文化随着历史大潮涌入中国。于是渐渐的,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开始侵占了中秋节、七夕、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在90后这年轻一代人心中,传统节日就有点名存实亡的感觉。虽说传统节日还是在过,但大家的热情度明显下降了不少。这一切变化,其实不管是上一辈人,还是作为90后的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随潮而动,接受现实。
当然,历史不会永远静止在某个时代。不管是人,还是文化,都有其局限性,要想不被历史淘汰,保持一成不变的传统是无法符合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步伐的。不过既然是传统文化,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对于弘扬荆楚文化,重拾遗失的美好,不能笼统的照单全收。我们不是常说有舍才有得吗?如果舍不得放弃那些已经失去时代意义的文化,那我们的社会就无法真正的进步。现在,作为一个国家,拯救濒危的千古文化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是传承和发扬优良文化的最佳人选,可是他们也有叛逆,所以,要想在学生中唤起大家对千古文化的热情,学校就有义务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类似“国学走廊”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为那些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能平衡校园中每次活动都以文体特长生为中心的现象。
不过,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遗失文化崛起之路,更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可是我也坚信,中国这么大的民族,荆楚大地上这么多子民,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文化古国的名声会再次响彻世界。
微风拂过,那些纸片相互拍打着,发出动听的合奏曲,我想拿一定是古人对我,也是对沉睡的荆楚文化的呼唤,我们,是该继续扬帆起航了……
袁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110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