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01|回复: 0

十年球事儿,多少糗事儿

[复制链接]

73

主题

79

帖子

1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3 17: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向正鹏    湖北大学新闻学研一学生    联系方式:13659874395
十年球事儿,多少糗事儿
拿到“十年”话题,特地让思维往前穿越了十年,除了我那褒贬不一的姓名和不计其数的考试之外,真正能贯穿十年的回忆并不太多,篮球应该算是有且仅有的一个。
球事儿从糗事儿开始
十年前的2002,我还是一个初中黑矮个的时候,便与篮球结缘。而这一年,姚明也踏上了去NBA征战的旅程。两件事其实并无任何因果关系,当时我对篮球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王治郅、乔丹以及一个被称为“乔丹接班人”的黑人小子身上,后来我知道他叫麦迪,全名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当时的小城镇,篮球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学校里有球赛的地方,总会有大批粉丝尤其是女粉丝的拥护,即使他们并不懂球,也或者是个乌龙球,只要有篮球入筐,你总能在时急时缓的掌声中听到异口同声的“好球”外加一阵唧哇尖叫。这对于男生是极具杀伤力的,男生寝室里最不爱运动的人有时候也会去球场边晃悠两圈,运气好还可以捡几个从球场上滚过来的球,憋足吃奶的劲把球推出去,然后你就会看到球场上的人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去重新捡球。
内向性格外加瘦弱矮小的身板,体育课上的篮球训练我是不敢去抢球的,只要有人投球,我就会闭眼并作抱头状,生怕被球砸,所以我的篮球情结是从看球开始的。
当时的央视还没有NBA直播,在一些零碎的录像片段里,我认识了那个叫麦迪的神奇小子,自此改变了我对黑人的看法。之前我对于一群黑人肌肉棒子在电视屏幕上晃来晃去是嗤之以鼻的。如果这个算种族歧视,我应该让十年前的自己面壁一个小时。
球事儿上升期和糗事儿高发期
精干、球商高以及飘逸的球风,这时候的麦迪无人能敌,目睹着他拿到两届得分王,而后来到休斯顿,与姚明会师。我也如愿以偿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姚蜜和麦蜜自此没有了界限,大家统称火箭迷。这个占据了班上大约五分之四的球迷阵容,在班上是存在话语霸权的,一些火箭对手的球迷通常也有自知之明,看比赛一般不做声。
按校规,教室里的多媒体在课间是不允许被打开的,但火箭队的比赛日里,所有人都在等待某一个按捺不住的人,冲上讲台打开电脑放比赛,然后派一个人站在门口望风。这招通常管用,也会有失算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你无法预知有个老师会有没事时候拿个望远镜从办公楼俯瞰教学楼的爱好,而这个老师刚好就是自己的班主任。出头鸟因此悲剧,我们一边说“早知道就不让你开了”,一边在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刚才忍住了。对于这样的心态,其实也该被谴责。
课间时间有限,通常看不了整场比赛,还要冒风险。一份名叫《篮球先锋报》的篮球周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周四校门口报刊亭能买到,每份三元。三元在当时的高中生物价标准中不算小数,在食堂可以吃上两荤一素,大家商议着轮流买报纸。当周买报纸的人可以优先阅读关于火箭队的报道版面,看完后相互传阅,然后你就能看到报纸上做笔记划记号的现象。晚上会有十分钟的读报时间,班主任通常把这作为思想教育时间,但学生是真的在读报。
比赛看多了结果,就是身边的“战术分析男”和“数据男”频现,他们可能纠结半个小时也搞不清抛物线问题的证明过程,也可能把常见化学元素的分子量记混,但讲起战术和数据来毫不含糊。我两者兼而有之,只是“数据库”的美名更为久远。班上女球迷的不时涌现纯属无心插柳,不过现在想想,按当时校规,女人心里住着一个男人是会被戴红袖章的老师带去政教处谈话的,所以先让她们心里住个篮球,算是上佳选择。
要得到第一手数据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得学会翻越学校的铁栅栏而不被门卫发现的本领,校门口的小店老板每到火箭比赛日就会锁定央视五套,来看比赛的人多了,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会因为不好意思或者忍不住要吃东西买点什么。这种互利共赢的生态保持了好几年,直到文字直播与高中生中手机泛滥时代的同时来临。06年季后赛,火箭与爵士关键一战,所有小店水泄不通,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药店挤了40多人,柜台被挤歪,一个听诊器掉在地上被踏坏。老板应该庆幸,那场比赛艰难赢下比赛,几个坚持到最后的哥们合伙陪了听诊器,虽然那并不是他们踩的,只因为高兴。
当然,有时候你也得学会独自承受。比如我,会赔上半个小时的赖床时间步行去学校,省下的钱中午放学直接打车回家追赶比赛最后的几十秒,抑或是那每天必看的《体坛快讯》,然后就发现左裤兜里的50块钱被当作右裤兜里的10块钱付给了司机。也会有人更倒霉,某天中午接到电话,一住宿生好友为了《篮球先锋报》翻越栅栏,动作不利索,在跳下的时候裤子被挂住,一条口子贯穿整个裤筒。我拿了自己的裤子去接应他,见到他的时候,他用手捏住口子屁股作靠墙状,那场景至今难忘。找了个公厕他换了裤子然后返回校内,远去的背影里,左手一条破运动裤,右手一份篮球报。当时要有微博,此图必火。
自己的球赛也不会少,理由是舒缓压力。也会因为英语老师或者化学奶奶在体育老师请假的时候“霸占”每周一节的体育课心生不满,然后装作不知情况的继续奔往球场,十分钟后被班主任请回来在教室门外站成一排,在异样眼光和窃窃私语中被邻班美女消遣。
没了糗事儿的球不算个事儿
  高考是个分水岭。
大学里有了大把的业余时间,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看比赛不用冒风险,也不用翻栅栏,但少了进球时的异口同声和比分落后时紧张兮兮的比赛也因此变得索然无味。
麦迪被裁,神奇小子不再神奇,拿着底薪但也庆幸还能偶尔昨日重现;姚明退役,移动长城淡出赛场本身,手握巨富却也唏嘘其实还在当打之年。穆大叔、霍二叔和巴蒂尔的远去,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然结束。当初那个经常投“三不沾的人现在已为人父,望远镜受害者也已为人夫,爬栅栏的哥们儿成了某装饰公司的监理……曾经渴望总冠军的一批天才老了,曾经谈论总冠军的一批少年也散了。
当篮球仅仅只是锻炼身体的载体或者连这一点功用都被健身房所替代的时候,难免怅然。我的比赛会在第24个生日到来时开幕,我又该庆幸自己还身处校园,还有机会在球场奔忙。
只是这十年,经历过辉煌和沉沦过后的我们,与当初的火箭和麦迪一样,希望和希望破灭交织的日子悠然眼前。
这十年,我当过裁判,做过解说,报道的比赛更是不计其数,跟篮球走的更近,却也走的更远。
十年过去,少了那些令人回味的糗事儿以及糗事儿中的人,一切都不再算个事儿,顶多算个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