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人马甲 于 2012-6-25 12:35 编辑
(个人信息:邱 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2011级硕士研究生, 武汉:我一直在爱你!
18岁,带着“千山我独行”的虚假豪迈来到这座两条江水穿越的城市。给自己设定了一万零一个梦想,任由它们在大脑沟沟回回的褶皱里,经历着漫长而无止境的旅行。就是在这样带着浩然之气的年纪,我背着装满书籍和梦想的行囊,在桂花飘香的一天,走进白云黄鹤之地的武汉。 因为是9月,扑面而来的热,直接而坦率,这便是武汉给我最初的印象。那个时候的自己,如此青涩,青涩的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又如此茫然,茫然的不知道此后的几年,我和这个城市将发生怎样的故事。于是,了解这个城市成了我的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从归元寺、古琴台,到黄鹤楼、昙华林,再到红楼、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为武汉丰富的历史内涵而感叹;从琴台大剧院,到光谷,再到万里长江第一隧道,我为武汉日日出新的发展变化而由衷叹服。一条长江三个镇,武汉的大,仿佛需要用尽一生的力气才能走完。 和许多的求学者一样,我也进入上课、考试、再上课的轮回。其间,有课余时间在大街小巷的游走,有做家教和暑期社会实践的穿插。 讲台上老师的滔滔宏论,江边青青学子的少年意气,还有黄鹤楼上的千古忧思,都一一入心入梦。 四年的大学时光一晃而过,毕业典礼之后,昔日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关于武汉的话题,在最后的几天,突然变得密集起来。在东湖边,急急忙地和蓝天白云飞鸟合影,恨不得把所有的波浪都收入未来的记忆。在户部巷里,我们大口地吃着被我们戏称为“乌鸦炸酱”的炸酱面,啃着刺激而浓烈的辣鸭脖,大家似乎要把这些专属于武汉的味道和记忆带到各自要去的地方去。毕业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未知的开始。散伙饭后,六月的晚风如同此刻吱吱生凉的心情,抬头仰望偌大的城市,却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不知道明天该从何处转角,从何地启程。在同学们隐约的泪光中,我发现这个被我们挑剔了一千次的城市,原来竟有那么多让人难以割舍的美好。在同学们纷纷收拾行装之时,我突然发现我在不自觉中已经爱上了这个城市。 也许是这种突然清晰的爱恋,也许是贪恋象牙塔里的那份单纯与美好,也许是为了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把硬币抛向空中的那一刻,我打定了主意;考研。 这是一大段寂寞无声的时光,看一本本书,听一堂堂课,做一个个的题目,在灯光与日光里跋涉穿越,只为了更近距离的触摸梦想。习惯了在露水初凝的早晨去图书馆,早上七点,豆浆和豆皮的味道总是让人很温暖很安心。一路上有晨读的学生,还有晨练的老人。他们就像这座城市一样,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未来的梦想,沧桑中总是勃发着生命的活力。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复习后,傍晚时分总习惯到沙湖旁走走。湖畔是散步的学生,是浅吟低唱的微风,是湖面氤氲的水雾,是殷殷如花的晚霞。喧闹了一天的城市也在这一刻沉静下来,似乎和人们一起开始检阅自己的心事,这时候清新的湖风便是最好的疗愈。半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逐渐习惯了这种看似单调孤独但目标坚定的日子,总是提醒自己,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样。 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来临 ,又是一年的九月。我手中捏着被汗水微微浸湿的入学纪念卡,来到了珞珈山下。在这所武汉最美的大学,自己的青春又将开启新的一页。古色古香的建筑,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下午三点图书馆门前的草坪上弥漫的青草味,学校里短暂开放季纷飞如雪的樱花、色彩艳丽的曼珠沙华、甚至是气味诡异的石楠;还有临窗眺望时,东湖上的潋滟流光、色彩斑斓的游船、周末拥挤而彪悍的公交和暖黄色温馨的路灯。这一切,都开始让人迷恋。站在新建的东湖大桥上,看这片蕴藏着博大情怀的浩淼水域,看水岸上越来越多的繁华建筑,武汉,见证了我的努力和成长。而我,也看到了武汉日渐加快的步伐和日益张扬的精神。我和武汉的故事,也多了一些感性之后的认知和认同。 人们总是在忙忙碌碌、匆匆行走间寻找某种归属感,寻找一种故乡的体验,它可能不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但是你却在那里体会到了一种让人安心的习惯,在一呼一吸间你的生命早已和它紧紧相连。对于武汉,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日久生情。蓦然回首中,你会发现,关于这个城市的一切已然在你的血液中汩汩流淌,缓慢而确凿。终于明白,在这个城市寻找、努力,读懂它的同时,也是为了和自己的相逢。 忙中偷闲的时候,我依旧会去登已经登了无数次的山,去看自己看了无数次的水,去走自己走了无数次的街道,去怀念自己怀念了无数次的人。总免不了去回望,同时也总忍不住去畅想武汉的明天,或者我的明天。 我在想,明天的武汉将是一个江城,一个湖城,一个花城,一个森林之城,一个典雅之城。武汉的湖泊不再因为建设而减少,武汉的天空不再因为污染而黯淡,武汉的街道不再因为不良的习惯而脏乱,武汉的语言不再因为粗口而变得粗鲁。那时的武汉,湖光辉映江色,花影点缀树影,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色的天空,干净的街道上走动着幸福的人群。 我在想,“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绝不只是一个遥远的回忆,我相信这样的历史会重现复兴一次。明天,不会再有人那样焦灼地追问武汉在哪里?即使有人问,我也希望我能够这样告诉他:武汉在中部华彩的乐章里,在国人歆慕和惊奇的目光里。 我在想,明天当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将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更多汉字号的名牌产品,它们将以王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名牌产品之林。而我们的武汉人,在谈到汉货时不再期期艾艾,不再羞羞答答。因为,那时的武汉,不仅有武汉制造,而且还有武汉智造,同时还有武汉创造和武汉服务。 我在想,高校密集人才密集的武汉,它的明天不再只是一个人才中转的码头,而是一个能留住人才的黄金之地。明天的武汉,将有更大更好的天地,让人才施展自己的拳脚,释放自己的才华。那时,作为楚文化荟萃之地的武汉,不仅只有“惟楚有才”的传统,而且还有“惟楚留才”“ 惟楚爱才”“ 惟楚惜才”的现实佳话!那时,武汉的金凤凰们和金孔雀们,不再向东向南而飞。 我在想,明天的武汉,将在文化时空的坐标里再度找到自己的荆楚之魂。明天的武汉,不仅有强大的经济骨骼,而且还有刚健强悍的文化精神。楚文化的创造激情和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将再次成为一种奔腾的血液,进入武汉人的血管。 我还在想,明天的我,或许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居民,或者一个建设者。我将在明天的某一个朝霞满天的时分,站在一个高处,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城市。 那时,我的心在说一句:武汉,我一直在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