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华中师范大学2009级汉语言文学
袁丽萍 联系方式:13545004734或qq:740941249 行云流水的武汉 武汉一直被称为“江城”,
就是因为它坐落于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之滨的缘故。一度有人称之为“东方的芝加哥”,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不仅是个商业中心,还是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三年了,我所认识的武汉以它独有的腼腆容纳了太多外来的漂泊者和绵延不绝的生灵。
一、水的故事 武汉因为坐落在古老的云梦泽上,而且四周又有两条大江,湖泊密布,沟渠纵横,从而武汉人的生活注定了与水的不可脱离。 大二下那年,“来武汉来看海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高高在上的桂子山上全是水的味道,水的弥漫,更低的武大更是一片壮观的汪洋恣肆,雨永不停息地奔涌,仿佛在用它的哭泣来孕育武汉这个它新生的婴儿。武汉人与水的对抗痕迹比比皆是,武汉市内的湖泊比比皆是,南湖,东湖等等,许多居民就住在湖边,武汉有两条大江,所以有两座长江大桥来供居民上班或串亲。 因水筑堤,武汉以堤坝命名的街巷如长堤街,堤角,新堤街等等。 因水架桥,武汉以桥命名的街巷有六渡桥,三眼桥,积玉桥等等。 因水争地,武汉人不得不与水争地,武汉的许多地名都体现了与水相争的事实,比如“黄家墩”,“易家墩”,“久女墩”,“唐家墩”都是筑起的土墩而建造的居住地。 武汉的世界,是一片关乎水的世界。
二、在武汉过夏天 在武汉生活了整整三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火炉”的夏天。无论你是从最北的哈尔滨还是最南的海南来的,武汉的夏天同样让你无语,在白昼,烈日中天之时,众多的湖泊把太阳曝晒的热能尽情吸入,到了晚上,则又将白天吸收的热能尽情地释放。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大蒸笼,蒸得让人窒息,让人失去最起码的知觉,只剩下埋怨的气息。在宿舍,夏天最悲壮的情景就是楼顶的天台上铺满了凉席,情愿去喂蚊子也不愿在宿舍里被热量所吞噬。然而久居武汉的人却说他是喜欢武汉的这份热的:“夏天么?要的不就是这份热么?不热要你过什么夏天?热得温温吞吞又有什么意思?”武汉人已经对武汉的夏天习惯了,要热就热得尽兴。我对武汉的夏天是透过其中的朦胧而爱上了它的重口味与刺激,我喜欢吃完麻辣烫后的大汗淋漓,我喜欢冰凉的绿豆浆的慰藉,我喜欢睡在楼顶数星星的姿势,我喜欢跟同学一起扎冰啤的欢肆,我喜欢凌晨两点被热醒的那份欣喜与无奈,凌晨两点的静谧······ 三、武汉人过早 武汉人的风格跟别的城市有点不太一样,是典型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它的小吃店和早点铺多如牛毛,既经济实惠,又适合普通市民的口味和消费能力。 武汉人过早首选热干面。热干面已经成为武汉的代名词,一碗带着芝麻酱的热干面在武汉人“啪啦啪啦”的吞咽中就消失了,热干面是武汉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象征了武汉文明史的进程。 还有一种叫得很响的,那便是豆皮。豆皮是用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再包上糯米或肉丁,用平锅油煎而成,豆皮黄而透亮,皮薄色艳,油而不腻,“老通城”的豆皮更是武汉一绝。 武汉人过早最尴尬的是边走边吃,我从来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看见一些很美丽的女孩子这样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觉得不搭调,也许这才是武汉独一无二的精髓。
四、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此接触了这个城市,认识了这个城市,害怕了这个城市,渐渐转变为不舍这个城市,爱上了这座城市,我知道一年以后,我会被这个城市所拒绝,但是这份持续的回忆、思念、缠绕与眷念将永不停息地奔流。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此他接触了这个城市的街景,这个城市的人群,这个城市的风俗,这个城市的规矩,这个城市的节奏。在这个人们心灵孤独无助的世界上,在这个表面亲爱、繁闹、热情而内心深处却无所依傍的人群里,在这个当凛冽的寒风和嘈杂的人流从你身边流过而你却永远感到决然自处的夜晚,武汉,其实深深地接纳了我,蕴藉了我,因为这座城市,我已经蜕变了太多,青涩的话语与稚嫩的外表都已经被规约的成熟所替代;年少轻狂的梦想都已被现实打碎得无所依傍;张扬的青春都已被低调的华丽所眷顾······ 武汉,改造了我;我,属于武汉。 一座城市,当你赋予它太多深意、内涵、典型的时候,你的眷念已经写在了你的眼睛里。“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海”,“那些年,我们一起睡过的天台”,“那些年,我们一起生活过的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