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80|回复: 1

一条路,一个武汉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07

帖子

297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5 12: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条路,一个武汉



自小生长在武汉,二十年间我并未离开过武汉一次。也许是少了点见识,但对这片土地的记忆也定比同龄人多。在我看来,一条路的回忆,就是一个武汉悄然的改变。
12岁前我住在江汉三路。它的街头横挨着江汉路。汉口重商,武昌重人文,而汉阳重工业。江汉路就是汉口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我对于这条街的最初记忆是在夏季。
武汉的夏毫无疑问很考验人的耐力。六点不到天已七八分亮,此时温度还未升起。七点多,阳光已经开始有些放肆了。等到八点时,太阳就彻底毒辣起来,明晃晃的光照在肌肤上仿佛被无数的小针扎着,风儿好像被拉扯住动弹不得,在屋外,怎么走,都是闷热停滞的气流。走在柏油路上,鼻腔里充斥着浓郁的沥青味,让人犯晕。那时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还没变成如今繁华气派的步行街,只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路面坑坑洼洼,来往着大量的行人和自行车还有偶尔出现的小汽车,街道两旁的商店和办公楼仿佛泛黄的老照片,陈旧,甚至有些残破。夏日的夜晚,那条水泥路却不再由车辆做主,而是被一张张竹床占据着。坐在上面的大人小孩,或拿着蒲扇,或拿着西瓜冰棍。街坊四邻往往凑在一块,聊着新近听过的有趣故事或是生活中的八卦与烦心事。那些谈笑的妇女,无论年长还是年轻,衣衫的领口下方总会别着一两朵未开放的玉兰花,幽香阵阵。这样的队伍从江汉路头一直蔓延到江汉路天桥,再远了,便看不清,但想必景象也差不多。漆黑的夜空下,零星的霓虹灯光伴着星光。偶尔拂过的微风散尽了白天的热度,赠予的是阵阵玉兰香。这样静谧的夏夜里人声鼎沸,倒成了幅有趣的画面。
这样的乘凉在我入小学时,便渐渐没有了。江汉路的水泥地变成了黝黑的柏油路,两旁安了黑漆涂过的防护栏。武汉的夏依旧难熬,但居民楼的窗户外多了一个个白色的空调外机。闷热的夏夜,空调房就是天堂。竹床身影渐渐难寻,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拿着小板凳和蒲扇出来坐着闲话家常。
记不清步行街是什么时候开始修的,柏油路和防护栏自然是被拆了,换成了大理石做成的路面,路口摆着一个个大理石球来区别街口,四方的大理石花坛和木质栅栏花坛相对而建,多了供人休憩的长凳与垃圾桶路灯等。但竣工后开街那天我记得十分清楚。那会刚上小学三年级。未开街前步行街已经允许人通行,但是开街那天,小区里近乎所有的人都涌向了步行街。我们并未近水楼台先得月。去时黑压压的人潮已经充斥了整条街道,满满当当都是人。摩肩擦踵来形容似乎也有些夸小了。行走简直寸步难行。人群缓慢的蠕动,到处都是东张西望的身影,天桥上也被挤满。街上所有的霓虹灯都亮了,流光溢彩,照着拥有落地大橱窗的崭新店面和一只只举着相机的手与一双双猎奇的目光。
江汉三路并不长,中间就一个社区,叫长建里。那是私房拆迁后做成的小区。小区里的人过着典型的武汉生活。小区很大,单元楼多,住户也自然多。钢筋混泥土造就的邻里隔阂在小区里是不存在的。一是武汉人爱麻将,一个小区里往往大家都是牌友,认识也不足为奇,再一个大家都特别重视交朋友和“讲胃口”,都是“讲胃口”的人,即使不是经常见面,有事情找你帮忙,一样尽心尽力。长建里原先是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小区。水泥的楼体,公用的大阳台用低矮的锁车栏杆围起来,小学五年级左右,那片阳台突然多了几套水泥做成的桌椅,而楼体外壳也被粉刷了。最让我们这些小鬼兴奋的是,小区里多了几套运动器材。我只听说过却从没见过的居委会在小区里有了个办公室和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里有一柜子书,社区里的小朋友也是可以去看的。原先那个平凡的小区突然变气派了,让我雀跃不已。可惜不久我就搬家了,与江汉三路就此别过了。
入了初中,学校就在离江汉三路不远的前进四路,虽如此,我却因为课业的繁重和学校严格的管理而没有时间回江汉三路看看。每天骑着单车往返于家和学校,双休也不得空。高中更是去了有些偏远的杨汊湖。等到我再去江汉路,已经是约莫高二了。那时江汉路的步行街已经又变了个模样,多了许多我不曾见过的店,也新置了许多新设施。长建里社区添了个警务室,运动设施又换了一拨,堆积在社区各个角落的杂物都不见了。儿时玩伴带着我去了民众乐园,我才顺道去了我搬走的那年江汉路新开张的万达。

进入大学,时常可以见到来自他方的同学或抱怨或挖苦武汉。满城都是在修路,随时随地堵车;武汉垃圾满地就算了,自然水空气还被污染。网上的评价往往是: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大武汉已经没落,只有湖北人还认为武汉是中心城市;武汉是扶不起阿斗。

的确,我们没有很好地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没有很好适应了市场经济的体制,发展落了后;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没打好,长期形成的码头文化也许搬不上台面,让武汉人有种痞气,陆路的飞速发展让武汉水路运输的优势变弱,可是一个江汉路就足以告诉你,武汉从未忘却过复兴。

江汉路步行街的建成复兴了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开街12年,不断在创新;长建里的改变是“883社区”计划的功劳,那3年
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883个社区全部焕然一新;万达广场,新佳丽,新民众乐园构成了江汉路商业圈的新风景。步行街前头是便捷的轻轨,另一头是从前破旧如今却修葺一新的武汉客运港。

如果还要说,武汉新港和高铁的建成正在恢复武汉全国交通运输中心的风采,地铁的修建大力推动了武汉交通的发展。东风汽车总部的搬迁,“8+1城市圈”,这些重大而艰难的决定,是大武汉复兴的决心,是湖北崛起信心的证明。

吉庆街重装成了美食与民间艺术结合的好去处;汉正街即将也要整体搬迁,打造另一个商贸旅游区;王家湾摩尔城、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菱角湖、经开万达的相继出现,让武汉不再只有江汉路这样一个休闲购物的中心。改变的不只是武汉,还有武汉人。创建全国闻名城市失败了,但武汉市民素质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承认过错,也在努力改正。现在的街面上,已经不会看到往昔那样多的垃圾,乱穿马路的人也在逐渐减少,市民也渐渐意识到口头禅似的汉骂需要减少了。还有很多的不足等着我们去弥补,还有很多的评价等着我们去改变
,但是我绝不赞同那些没有看过武汉为了复兴做过什么样的努力,却凭一点点映像去贬低她的言论。

有人说,武汉人,你凭什么还在骄傲,大武汉已经没有了,二十一世纪没有你们的舞台。我骄傲,因为汉阳造在这里,因为武昌首义在这里,因为“武”字头企业曾闻名遐迩,因为汉正街是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因为武昌有多所全国的高校,因为我是堪比九头鸟的湖北佬,更因为我们没落过,便不会因为曾经的辉煌而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依旧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大武汉。如果二十一世纪的舞台没有我们的位置,那么我们另造一个,敢想敢做,湖北必将中部崛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新闻传播系1001班
魏慕莹
qq:17979821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2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7 0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