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无藤落西墙,夕阳照云阳春光。少年实在不得志,切勿抑郁急苍茫,看尽荆楚英雄论,奋起孤鹏也雄昂,今日献丑乱作曲,望君莫比琵琶殇” 王昭君,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的心抽了一下,又提到这个名字了,她迷倒了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也迷倒了我,都说“惟楚有才”,典故确实不假,洗净岁月铅华,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到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明代推行“一条鞭法”的政坛领袖张居正,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我可以看到绚烂多彩的旖旎风光,我可以闻到来自遥远国度的氤氲香味,我甚至可以触摸到那些浩然正气的灵魂,然而今天,我却为了一位女性而驻足,那便是王嫱。 (一)小女尚幼,圣命难违 王昭君的父亲王穰老来得女,一直把王昭君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 掖庭待诏。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二)和亲出塞,男儿气概 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昭君之姻谁又能讲得清道的明呢?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这样一个神奇的女子,这样一个英雄的灵魂,不禁让我想到了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在她们眼里,到底什么才是想要与追求,到底什么让她们拥有如此的高度与胸襟,我黯然··· (三)昭君再嫁,忍辱保安 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下嫁其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儿子,却也忍辱以后母的身份变成了妻子,为了再保中原与边境的和平,不惜用自己的婚姻大事做赌注,我们能不感动吗?作为荆楚大地上的伟大灵魂,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更何况如今的我们呢?中原边境60余年的和平为多少家庭带来了安康,也使多少家庭免受战火的摧残,她以一颗最慈悲的心灵,她用最纯真的国忠诠释了“牺牲小我”的节操,每每看到荧屏上青冢的样子,就仿佛昭君还在今朝,还在为国家守望着一方净土,也为远方保护祖国边疆的战士祈祷,更为身为祖国接班人的我们敲响警钟!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当时提笔的情景,脑袋里充斥了太多荆楚名人的身影,忠君爱国的屈原,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每个人都有着让人称赞的故事,每个名人的背后也有数不尽的辛酸与坎坷,可是他们用最坚强的力量站在这里,站在历史的顶端,站在荆楚大地勃勃生机的原野上,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是的,也许我们再也无法像其中任何人一样,做个英雄,有人说:时势造英雄,让我生在那样的年代,我也可以做。但是我想问,真的是这样吗?不,我们不否认环境让他们辉煌,可是真正让他们站在博物馆里永垂不朽的是他们的精神啊,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着最尖端的科技,我们有着最舒适的居房,生活太平坦,太顺利,反而失去了奋斗的信念,不再有蓬勃的朝气,更多的是得过且过,然而世界在发展,我们要成长,要适应环境就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而拼搏奋斗,这样我们才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古代思想那么落后的女子都能顾全大局,为国家做出牺牲,那么我们呢? 有些文章写出来没什么意思,大讲特讲一番后便什么都不剩下,我们需要的是从文章中得到有用的东西,得到受益的启迪,可是我不是笔杆子英雄鲁迅先生,我也不是大文豪萧伯纳,更不是有丰富经验的笔谈家,我只是希望大家在看完文章后,能够在心灵上有所感触,这样的文章才有存在的可能和价值,荆楚文化业并不是一朝一夕,几页A4纸就能写完道尽的,我们要做的是弘扬荆楚精神,是发展自我,实现自我,那么你,我,他们又还在等什么呢?等到花儿尽落下,再来追悔少年时吗? 其实文章开头的那句自作的诗与文章也许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想借它来表达自己的些许感谢,我们仍有灿烂的青春,就让这灿烂绵延,我们仍有奋斗的借口,就让这借口不息,我们仍有荆楚的血液,就让它翻滚,激荡,沸腾。。。
2011级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3班
周伟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