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76|回复: 2

鄂东地区的“龙舟会”历史溯源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6-27 2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来源:今日大冶  (汪红光)


       2006年6月2日,“西塞神舟会”作为黄石地方端午民俗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最近听说,鄂州市的泽林镇也在积极筹备申报“泽林龙舟会”。他们申报的历史记载依据,竟然是《同治版·大冶县志》。
  其实,“五月十八日神舟会”一直是大冶地区一项流传多年的地方文化活动。该活动源头不在西塞——源头在大冶——大冶民间每年五月十八都要在青龙堤举行隆重的龙舟会。
  县志记载“龙舟会”源于大冶
  《同治版·大冶县志》关于“大冶龙舟会”原文记载:“五月十八日,为龙舟之会。自四月即染纸造龙舟,长丈余,中像三闾大夫,冠服、器用、绮绣、银锡,余亦盖锦。先期一日,罗列珍玩,远人来观,比屋纵饮,欢呼达旦。东西二舟,靡费各百余金。至期迎至青龙堤火之,谓为送瘟云。”
  西塞、泽林从南宋至解放初,一直为大冶辖地。虽然民间有一些口传心授的“神舟”扎制技巧,甚至一些耄龄老者亲身参与过“西塞神舟会”活动,但这仅仅只能说明“大冶龙舟会”习俗在西塞这个地方流传比较久远,绝对不能由此牵强出“龙舟会”源出于西塞的结论。
  “西塞神舟会”得以申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依据便是《同治版·大冶县志》中一篇由大冶地方文人“胡梦发”写的记录文章《五月十八日龙舟记》。胡在文中虽然说了大冶龙舟会盛于“邑”,但没有明确指明在大冶哪一块地方,没有区分是源于西塞还是源于今天大冶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
  查《大冶县志》可知,胡梦发,号卜子,大冶云程里(今还地桥)人。康熙47年举人。胡梦发天性聪明颖慧,少年时,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皆获第一,十七岁时因为成绩优异被选送到国子监进修学习。令人可惜的是,他成年后一直未能科场得意,直到73岁时才与侄儿胡齐泌一起中举。
  也许正因为科场失意,数十年间,胡梦发得以遍游大冶山川形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历史资料。尤其是那一篇《五月十八日龙舟记》更是以生动、翔实的笔墨,极为具体细致地记录了大冶地区地区发生在数百年前“龙舟会”活动的空前盛况。
  龙舟会“奇、繁、盛”的特点
  在胡梦发的笔下,大冶龙舟会是一项参与者甚众,花费很大,声势非常热闹、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它具有几个典型特点。
  一是奇。
  大冶龙舟会之奇,一是时间设置与众不同,二是文化内涵充实。胡梦发对当时流传在长江流域几种不同的端午习俗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比较,最后得出大冶龙舟会    “有逾他处”的结论。
  胡梦发先引用《荆楚岁时》的民俗记载,说明楚地端午习俗一般都是“五日竞渡,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以舟楫拯之”。接着,又引证了流传在越地(江苏、浙江一带)不同的端午习俗。“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越地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当年的伍子胥)
  最后,他指出,大冶龙舟会与上面所说的两种民俗都不相同。一则时间定在农历5月18日,二则该活动除了纪念屈原的文化意蕴外,还包含着民众心中那种消灾祈福“竞渡以助阳气,装饰楼船送屈子,疫气亦随之以去”的朴素迷信思想。
  很显然,经过胡梦发一番探究比较,大冶龙舟会就不再是一场普通的民间迷信活动,它身上承载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地方民俗,成为区别于他人、具有典型地域个性特点的民间习俗。今天把它当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至名归。
  二是繁。
  大冶龙舟会的繁复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该活动持续时间长,二是活动项目多,三是龙舟结构复杂、装饰绚烂。
  首先,“大冶龙舟会”自农历“四月上旬起工,五月事竣”,历时四十余日,可谓独树一帜。其次,整个“龙舟会”活动包括募集资金、扎造龙舟、闹船摆设(龙舟开光、搭台唱戏)、龙舟送福、龙舟升天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中最为隆重的当属龙舟送福(抬神舟游街)。文章是这样写的:“次午,则金鼓旗帜数百具,迎舟过市,执事及纵观之人喧闹街巷”。由此可见当时是怎样一副喧腾闹热的景象。
  “龙舟会”最为繁琐、重要的,是龙舟的扎制,不光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而且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包含很深的中国文化韵味。“舟之长丈又二,载人物数十,凡神冠带纯银,衣服纯锦,余俱彩绮,绚烂夺目。”“榜师篙工,乐人鼓吹……各以其物,无不备,特小尔”。胡梦发的描写,既有数字上的罗列,又有视觉上的色彩冲击,亦有器物种类的枚举,繁文缛节之余,细致、具体毕现。
  三是盛。
  由大冶龙舟会演变发展而来的“西塞神舟会”流传至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盛况空前。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者甚众,二是影响甚远。历史上每一次龙舟会到来,可谓“人山人海,观者如潮”。胡梦发笔下对此“盛”景作了三次描述:一是募集资金的盛况,二是闹船的盛况,三是龙舟游街的盛况。
  “其贫其富,其老其少,户户输金,人人献力”。这是募集资金。“观者远来,填衢溢郭,趁月饮市中,欢呼彻曙,通国若狂”。这是闹船。“纵观之人喧闹街巷”。这是游街。虽然每一个场面的描述只是寥寥数语,但无不凸显盛况空前的场景特点。  
      弘扬民俗文化须量财力而行
  除了胡梦发外,本地区历史上很少有人如此具体细致地记述“龙舟会”活动。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当初胡梦发如此细致入微的记叙、描写,今天的我们如何能够准确、清楚地了解这项源出于大冶龙舟会的“西塞龙舟会”流传千年的地方文化习俗的真实面目?从这个角度讲,数百年前的胡梦发为我们社会、为我们大冶保留了一份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胡梦发的这篇文章并非文章经典,写作方法上并不值得我们作深入探究。况且他写作此文时还是抱着一种“痛恨”的心情写的。胡梦发虽然惊叹于大冶龙舟会丰富的文化传承,但对民间举行龙舟会活动那种失去控制的豪奢、浪费是持否定态度的。这种否定,对我们今天继承、发扬大冶龙舟会民俗文化传统,扩大“西塞神舟会”的民俗文化影响,是一个有益的提醒:弘扬民俗文化,总要量力而行。
勇往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6-27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123.jpg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6-27 2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塞、泽林从南宋至解放初,一直为大冶辖地。
虽然民间有一些口传心授的“神舟”扎制技巧,甚至一些耄龄老者亲身参与过“西塞神舟会”活动,但这仅仅只能说明“大冶龙舟会”习俗在西塞这个地方流传比较久远,绝对不能由此牵强出“龙舟会”源出于西塞的结论。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