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少尉
 
- 积分
- 150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潜江电视台交通纵横栏目也播出了的哈!http://www.qjjt.gov.cn/showarticle.php?id=1641
按照“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理念,市政协人资环委就“理顺公交体制、方便市民出行”的课题,在刘晓英副主席的带领下,于4月8日至6月24日,深入到市交通局、驰宇集团、楚捷公交公司、总口、渔洋线路有关车主和省内的黄冈市、随州市、京山县等地进行了走访考察,并召集了周矶办事处、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等地的政协委员座谈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城乡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省际客运班线20条,客运车辆46辆;市际客运班线57条,156辆;市内客运班线41条,385辆;园林城区公交线路7条,118辆;西城区(广华)公交线路5条,101辆;出租汽车350辆。园林城区返往乡镇班车通达率100%,行政村覆盖率达95%,基本实现了“让农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有车乘,乘车30分钟可到乡镇,从乡镇乘车1小时可到市政府所在地”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交通运输部门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市公共交通虽然起步较早,原属于市建委的市公汽公司成立于1988年,但23年来发展非常滞缓,至2007年改制前园林城区仅有5条线路。此间我市线路车辆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乡镇客运专线发展迅猛,到90年代末期就已形成 “线路车辆包围城市”的基本格局。基于当时公交营运体制局限,城市公交只能限制在园林城区小范围运行, “城乡公交一体化”无从谈起。
二、存在的问题
1、公交发展专项规划滞后,落实公交先行政策措施不力。
我市公交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从交通运输体制调整之后才开始启动,目前完成初稿,正处于审查阶段。之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运营线路不能统筹布局,场站用地协调困难,缺乏拓展延伸的条件。
随着我市城区范围的拓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经济开发区、周矶、总口等服务半径均在25KM之内,市民亟盼公交线路延伸,连续十年每年都有人大代表的建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对此进行呼吁。要求城市公交东西城区无缝对接,真正体现城市公交公益性特征,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
2、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弱化。
从我市公共交通23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民生事业,仅靠公交企业一家来推动公交发展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专班来研究、指导、推进。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文件,城市规划、城建项目、园区建设和小区建设审批环节中也没有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措施,使我市公交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3、线路车挂靠经营已成为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的最大障碍。
90年代至今,为了繁荣城乡客运市场,在政府资金缺乏的条件下,曾鼓励个体参与客运,采取的措施就是挂靠经营,多年以来,线路车主已形成了线路经营权私有化意识,由此导致的车辆私炒私卖非常普遍,且价格一路攀升,以潜江至王拐线路车为例,目前每辆车已炒到30—40万元,实际此线路车的价值在2至10万元之间,对收购或股份制改造产生巨大阻力,成为推行公交的最大障碍。
4、公交企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客运线路车辆残值评估制度不健全。
按照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精神,对公共交通企业应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制度、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和补贴、补偿机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客运线路车辆的车主只拥有车辆产权,而线路经营权属政府国有资产,其价值应由社会中介的评估机构和物价部门的价格认证中心予以认定。线路车主私自炒买炒卖线路经营权现象日趋严重
三、几点建议
城市公交不仅是城市的一项公益事业,更是加快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公交先行的政策虽早已写进了“十一五”规划中,但执行的结果却不尽如意,对此,我们在调查走访中,市民反映强烈。带着“破解公交发展难题,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市民出行”的问题,根据主席会议意见,市政协副主席刘晓英带领城建界、工会界和经济界的部分委员代表到相关站点和基层单位,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政府抓紧督办《潜江市城市公交专项规划》的评审工作,发挥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建议把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纳入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详规。同步编制、修编和实施。将公交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竣工、同时交付使用。黄冈市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推进城市公交事业发展,实现公车公营,体现公交公益性的属性,领导重视是第一位的。
(二)切实加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成立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先发展公交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和协调解决城市公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迅速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交通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城区和全市公交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各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指导全市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城市公交覆盖面,提升公交服务档次
1、针对城市东西城区客运公交的现状和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实践,结合“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现有线路客运班车,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接与互补,达到优化客运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营运效能,减少成本费用,化解营运矛盾,方便市民出行,实现我市城乡道路客运政令统一、事权统一、规划统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
2、黄冈、随州、京山等地把公交线路服务半径都定位在25KM以内,并将公交线路的开通和延伸工作与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密切结合,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的需要。对从园林城区始发25KM以内的道路客运线路,如园林至总口、竹根滩、王拐、熊口、浩口等实行公交化改造。首先在总口线路上进行试点,在条件成熟之后,再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周矶、潜江经济开发区等区域,方便市民出行。有三种模式可以考虑。
①对市域内客运线路实行公交化营运。引导公交企业采取回购或“股东+员工”方式进行改造,明晰车辆产权,变原来的车主身份为员工身份,实行公车公营经营模式,彻底解决经营权与车辆产权不统一的问题,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便于统一调配资源。
公交企业回购线路车应由资产评估机构和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车辆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认证,政府及主管部门出台补偿政策,企业与经营者协商确定收购价格,再行收购。该方式的不足:确价问题比较复杂,车主对收回投资期望值过高。
②股份制经营。公司与原线路车主共同参股经营,企业控股51%,车主带车入股占49%,公司以线路经营资质作为资本,线路车主以车辆作为资金,由资产评估机构和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资本进行合理评估,测算总资本价值,再进行股本的分配,公司与经营者共同参股,组建股份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按股分红。该方式的不足:收益与分配监管协调难度较大,回收期望不定。
③政策性改造。由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确定拟进行公交化改造的客运班线可经营5-8年,经营期满予以收回,不再进行许可,由企业自购车辆进行公交化改造,彻底实行公车公营。该方式的不足:高价转让的车主到期收不回投资,将会产生不稳定因素,易导致上访。
综合上述三种模式,我们调查组认为采取股份制经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则,有利于公交改制平稳过渡。
调研组成员:周云、何齐兵、吴启华、杨国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