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319|回复: 22

【转帖】赤壁战场今何在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385

帖子

234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48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30 16: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3

主题

1780

帖子

230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0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3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它在蒲圻,还是在黄冈,反正在湖北境内跑不了,呵呵
更离谱的是杜牧的杏花村,那小子随手一指,也不指个具体地方
结果全国冒出了六处杏花村,乖乖,这要扯起皮来,那还得了
其中,湖北就有一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6

主题

1456

帖子

204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48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30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士大概是黄州人吧?黄州史学界都这么说。我们还是要认可“公认”即蒲圻赤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精华
3

41

主题

984

帖子

131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18

IP属地:湖南省岳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南省岳阳市 2012-6-29 01: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208年,曹操为了一举吞并江南,与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的赤壁一带展开了一场水陆大战。战争的结果大大出人意料:号称83万的曹操大军,却被兵马不足5万的孙刘联军彻底击溃,史上称之为赤壁之战。此役在我国军事历史上是有名的战例,它不仅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而且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史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对这一仗有着生动的记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也对此作过出色的描写。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也写下了《赤壁送别歌》。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但是,长期以来,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一直是历史公案。有关三国的史书,如《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并没有对赤壁战场所属的郡县或具体方位进行界定。于是,三国赤壁究竟在哪里,后来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湖北省内就出现了5个“赤壁”,分别是“汉阳赤壁”、“汉川赤壁”、“武昌赤壁”、“蒲圻赤壁”和“黄州赤壁”,当地人都自称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那么,当年的大战究竟发生在哪一个赤壁呢?
 这个话题从南北朝以来就争论不休。经过历史学家多年考证,其中“汉川赤壁”和“汉阳赤壁”因为远离长江,已被否定。近代,多数学者主张“蒲圻赤壁”是当年大战的发生地,称之为“武赤壁”,而“黄州赤壁”因为苏轼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称为“文赤壁”。
     “文赤壁”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黄州赤壁建筑群始建于东晋初年,距今约有1700年,公元1080年的北宋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苏轼与绵竹道士杨世昌等人泛舟江上,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由于这两篇赋和一首词的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地以文传,遂使“黄州赤壁天下闻”。清朝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柞因为景仰苏轼的道德文章,在修葺赤壁的时候,就把苏轼的别号“东坡”冠于赤壁之上,这就是东坡赤壁的由来。
      然而,有关谁是“武赤壁”的争论并没有到此停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历史,得出的结论是:蒲圻赤壁并非孙刘联军与曹操大战的地方,而黄州赤壁才是真正的古战场。也就是黄州赤壁不仅仅是“文赤壁”也是“武赤壁”,三国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这一结论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史实可支持:            
  第一、以战场所在的地名来命名一场战役,是古今中外通行的做法,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先有地名然后有战争。也就是说,赤壁是原有的地名,因为战争发生在这里,所以叫赤壁之战。《三国志》中说“公至赤壁,于备战不利”,还有“会于赤壁”、“遇于赤壁”、“战于赤壁”、“曹公败于赤壁”等说法。可见是先有赤壁这个地名,才有“赤壁之战”的名称。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湖北的5个赤壁之中,在赤壁大战以前就被史书记载的只有黄州赤壁。汉朝人桑钦撰写了巨著《水经》,北魏郦道元曾为《水经》作注,就是现在的《水经注》。《水经》的原文里面有‘江水左径赤鼻山南’,赤鼻指的就是黄州赤壁。”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水经》中记载的是“赤鼻”而非“赤壁”,但古人假借文字、一字多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而蒲沂赤壁原名石头关,其赤壁的得名是在大战以后。
  第二、赤壁之战的地理坐标也指向了黄州赤壁。《三国演义》云:周瑜将赤壁大战部署完毕,苦肉汁、连环计都用了,万事俱备,然后他登上楼船遥望江北,突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诸葛亮前去探视,说:“我有一方,可以让都督气顺。”他屏退左右,写了16字给周瑜:“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来,周瑜的军队在江南,当时正值冬天,刮的是西北风,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后来,诸葛亮帮他借到了三天三夜的东南风,这才有了后面的火烧赤壁。
      这些文字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赤壁是在长江的北岸。刘继兴考证,《三国演义》中有关两军对阵地理方位的描述和史书记载是一样的。《三国志·周瑜传》里面说;“初一交战,(曹)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说的是曹军在江北,周瑜大军在江南。
  蒲圻赤壁地处江南,所以应当排除在赤壁大战之外,剩下的就只有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赤壁了。另外从曹操大军和孙刘联军的军队是如何调度、集结的,以及双方在何处相遇并交战等来看,也可印证这一点。《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这样请战的:“臣欲率兵数千、进屯夏口,为主公破曹!”孙权当即决定:“卿等即日选军进发三江口,孤当续发人马,多载粮草,随后便至。”
《三国演义》中的夏口就是今天武汉市的武昌,汉水在这里注入长江。在黄州上游15公里处,长江主流分为3条,中间夹着两个大沙洲,在三条江流合为一处的下游,人们称其为三江口。周瑜从柴桑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出发,原本打算在夏口与曹军决战,没想到在半路上的赤壁遇到了曹操的水军。《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情节与有些史书的记载是相符的。《三国志》说:“初一交战,(曹)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开始,双方在长江中不期而遇、打了一场遭遇战,曹军失利,退到北岸安营扎寨,周瑜则在江南与之对峙。
  第三、从“赤壁”这两个字的含义入手,也可得出战争发生地应该是黄州赤壁。“赤”的本义是指火的颜色,即红色。那么,赤壁就应该是指红色的岸壁了。黄州赤壁以及从黄州到团风沿江数十里都是丹霞地貌,土壤和岩石呈现红色,所以叫做赤壁。而蒲圻赤壁的色彩是麻黄色的花岗岩,所以不能叫做赤壁。
  许多年来,史学界认为当年苏东坡错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周郎赤壁”,根据以上分析看来,苏东坡老先生一点也没错,“黄州赤壁”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四川
精华
0

37

主题

1845

帖子

237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72

IP属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表于 四川省成都市 2012-6-30 0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6-30 13: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争论不休。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精华
0

8

主题

43

帖子

16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64

IP属地:湖南省岳阳市

发表于 湖南省岳阳市 2012-6-30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黄州赤壁为三国赤壁大战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245

帖子

63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3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2 09: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这些虚名不如用心搞下软硬件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1

主题

984

帖子

131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18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2012-7-1 1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黄州人,正宗的鄂城人。说赤壁大战的战场在黄州一这带,是因为赤壁大战是以赤壁这个地名而来的,发生这场战争的战场在这一带,江北驻扎的是曹操的水军。江南,也就是周喻驻扎军队的地方是在鄂州这边。
宋之前的长江北岸在现黄州赤壁山,那时长江在这一带水面开阔,便于驻扎大量水军的战船,江南长江沿岸水域连片,也是适合水军操练的地方。而在蒲圻(现改名赤壁市)是没有这个条件的。而且赤壁市的长江沿岸的山石不是赤色的,而是麻色的,况且赤壁市在改市名前从没有过赤壁这个地名的叫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7

帖子

5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4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7-1 17: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水道已经经过1800多年的冲刷早就改变了赤壁之战时候的样貌,东坡先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个“人道是”表示并不肯定赤壁之战是换周赤壁,而是听闻他人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