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720|回复: 34

舌尖上的黄石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4

主题

742

帖子

1296

积分

少尉

黄石鸽派

Rank: 5Rank: 5

积分
1296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6-29 14: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坨苕粉:偏偏能吃出肉的味道
      在大冶地区,苕粉肉的流传极为广泛,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如果要追根溯源,似乎有点无从下手。巧合之下,我们遇到了刘仁八镇的一名掌勺大厨。
     饶从强今年33岁,是刘仁八镇天灯村人。农民出身的他,前几年听说城里人现在不爱吃大鱼大肉,改吃乡村土菜了,于是在镇上开了一家农家乐,他自己就是掌勺大厨,每年有不少来自武汉、黄石、鄂州等地的老板,寻到他的店里切磋手艺,苕粉肉是“点击率”最高的菜肴。
     听说我们要找地道的苕粉肉,饶从强立马到镇上买了两斤苕粉,将我们带到他的家中,演示起来。
     苕粉先用凉水化开。记住:千万不能用热水,否则一加热变成了疙瘩,做不熟。
     化开的苕粉倒入烧热的油锅中,搅动,让它均匀受热,直到原本一块块的苕粉,结成平整的一大块。接着小火煎至两面微脆,起锅、切成小块,然后将葱、姜、蒜、酱油、醋、辣椒倒入油锅中,接着将切成块的苕粉倒入锅中爆炒,直至炒得软糯、发亮、弹性十足,便可起锅了。
     此时的苕粉,完全成了另外一种形态——红褐色、油光发亮、弹性十足,像极了一盘红烧肉。夹起一块,吃进嘴里,竟吃出一股肉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吃不上肉,于是老人们想出这个法子,吃起来就像红烧肉。”饶从强说,如今,苕粉肉已经成黄石地区一道流传极为广泛的农家小菜,苕粉的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从3年前的2-3元/斤,涨至如今8—10元/斤,为当地农民也带来不少收益。

    金牛千张:虬川河浇出来的薄“手帕”
     大冶市金牛镇西街,是一条千年古街。55号的店铺,是一家千张的作坊。
     西街有多老,这张薄薄的千张,就有多老。
     做千张,从前是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但到了年轻一代,会做的就不多了。今年34岁的石冲,正在店里忙活着,镇上像他这么大的年轻人,会做千张的只有他一个。
     浸豆子、磨豆、滤浆、点浆、浇皮子……千张的制作前前后后有十来道工序,每一道都极为讲究,先将黄豆制作成豆腐脑,再用竹具搅匀,用瓢浇进专用木架上,每浇1层就盖1层棉布片,可浇至1米高以上,然后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再把布巾从匣内取出来,用水轻轻地一层层剥下来,每10张为1把。
     做成之后的千张皮子,为8寸大小的正方形,薄如蝉翼,皮子两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像一张极薄的手帕,10张仅2两。
     石冲的岳父胡正环今年60岁,是做千张的老师傅了,做了一辈子千张,现在将店铺交给女儿、女婿打理。“我曾到浠水、黄石市内等地,做千张。”胡正环称,金牛千张薄,名气却大,有老板请他到外地去做,但是辗转多地,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金牛镇,“因为别的地方做不出来金牛千张那道味。”
     为什么?
     水!
     胡正环的回答极为干脆。
     穿镇而过的虬川河,清澈甘甜。胡正环说,黄豆区别不大,技术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水,他发现,只有用虬川河的水,才能做出金牛千张。因此,离不开金牛千张的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金牛镇。
     一家几口人,从半夜忙活到早上六七点,千张大多销往大冶、黄石市内乃至武汉地区的酒店,月收入有六千多元,能养活一家老小、供得起孩子上学,这让一家人感到安稳。像他们一样守着金牛千张的,镇上共有二、三十户人家。

    一根麻花:修炼十年的锅里功夫
     同样是大冶市金牛镇西街,53号店铺,卖的是金牛麻花。
     店铺很小、十平米不到的小店里,一半摆着烟酒副食,一半摆着一张白案桌子,上面垒好了刚搓好的麻花。门口一个大铁锅,油已经烧得热热的,这口大铁锅就是招牌,49岁的冯辉雄拿出一大把麻花,走到门口,往锅里一撒:“咝啦咝啦”一阵轻响,麻花在油锅里开了花,一阵香味飘出来,引得来往孩童一阵侧目。
     “功夫全在这口锅上。”17岁时开始跟随师父学做麻花的冯辉雄,就这油锅里的功夫,就让他学了十年。
     金牛麻花为啥名气大?酥、脆、香,色泽金黄,口感极佳,制作过程虽不放糖,吃到嘴里却有股淡淡的甜味。而这制作的诀窍,关键在于炸。学徒时期,冯辉雄炸的麻花容易炸糊,很难炸出色泽金黄的样子;学艺后期,麻花又出不了锅,刚刚夹出锅面两、三厘米高,啪地一声就断了。“最后,师傅告诉我诀窍:就是要150℃的油温,炸足15分钟,出锅时再用油压一下,才是金牛麻花。”冯辉雄说道。
     随着老手艺人的退休,现在金牛镇上只有冯辉雄一家在做金牛麻花。相亲街坊们很爱吃,每天要炸近60斤麻花,10元/斤。这让冯辉雄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太子豆腐:煮不烂炸不散手顶不破
     就为了舌尖上的那一溜嫩滑,26日晚10时许,我们驱车前往阳新县太子镇。
     太子豆腐,在黄石地区名气大得很。
     抵达太子镇李相伙家,68岁的老人用两大缸、泡了7小时的黄豆等着我们。“做豆腐是我们祖传的手艺,到我已经是第五代了。”李相伙说,他从16岁开始做豆腐,做了一辈子豆腐,是位地道的“豆腐老爹”。
     太子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李相伙是太子豆腐的传承人。
     优质的黄豆已经喝足了水,一颗颗鼓成了椭圆形。“轰隆隆—”磨豆子的机器一开,屋内的光线立马变得昏暗下来。“打豆腐,落豆渣,养大猪是把财发。”李相伙看着白色豆浆和雪一样的豆渣,从磨豆机两旁落下,忍不住用阳新方言哼起祖辈流传下来的顺口溜。
     接着是熬豆浆。
     三口大锅在灶上一字排开,先用大火烧开,接着用小火煨着,李相伙拿着把小扇在锅上不停地扇着。“为什么要用扇子?”“下热上冷,好结豆油皮。”说话间,李相伙拿根竹条,伸到锅里、往上一挑,一张豆油皮就起来了。趁着这股新鲜劲儿,热情的老人盛一碗热豆浆、扯一张豆油皮,再搁一瓢白糖,递到记者手上:“来,尝尝,绝对比你在城里的好吃。”
     香气早已在屋内四溢。
     舀一瓢豆浆,香、黏、甜丝丝的;吃一口豆油皮,满口嫩滑柔软,压根儿不愿在齿间多呆,便滑入肚中,熨平了五脏庙。
     随后,点浆、包豆腐、压豆腐,一气呵成。屋内的温度不断升高,蒸腾出更浓郁的香气。李相伙的老伴、儿子和请来的帮工,早已是大汗淋漓。每天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7时,都是李相伙的工作时间。夜间的辛苦,并没有妨碍李相伙的快乐:“人生三大苦,划船、打工、磨豆腐。”老人说话的尾音,都是高高地向上扬起。
     闲暇之余,李相伙搬张小凳,坐在门口,吹一丝凉风,跟记者拉起了家常。每天,李相伙要做150斤豆子,全家人都指着这个养活——给大儿子每个月开4000元的工资,并将这门手艺传给大儿子;豆腐是小儿子每天早上拿到市场上买,一天能让小儿子赚四、五百元,别人家豆腐1.2元/块,他家的豆腐每块重7两,1.5元/块,仍然供不应求。再除去工人月工资2000元、黄豆钱、水电费等,老两口基本上赚不到钱。
     李相伙仍很满足。因为这块传了千百年的豆腐,到了他手里,依然洁白、光滑、紧实,煮不烂、炸不散,能用一只手指顶起来也不会破。偶尔失手掉到砧板上,捡起来一看,嘿,依然是完整、弹性十足的。


   舌尖上的黄石

   舌尖,是品尝食物时的“先头部队”。酸甜苦辣,它是第一道“反射区”。
   舌尖,也是接触世界的第一缕“触角”。从奶香到饭菜香一一尝过,它是儿时记忆的“储存区”。
   游走在舌尖上的味道,勾起的不仅仅是食欲,往往击中的是心中柔软的记忆。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以“超乎想象”的热度风靡荧屏和网络,呈现了一道视觉饕餮盛宴,对于饮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关注更是打动人心。
   其实,黄石人爱吃、发明吃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早在上千年前,黄石就懂得如何吃。有史料可查,太子豆腐制作传统有1700多年的历史。太子豆腐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自古享有“荆楚一绝”的美誉,历朝当地官员还把太子豆腐当作贡品进奉朝廷。
   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 
   有关文献记载,早在清末民初,金牛人就在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的僻街小巷,开有数十家金牛麻花店。
   清朝嘉庆年间,距黄石市约四十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刘丰泰杂货铺,店铺里有一名叫刘合意的糕点师。为了招揽生意,他在龙凤饼的基础上,加用桔饼等原料,并在饼的两面粘上芝麻,这便是合意饼。 后来以产地为名,称为黄石港饼。
   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黄石“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气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舌尖上的黄石》,引领读者探寻黄石本地古老而悠久的名吃吧,在这个炎炎酷暑,我们希望这组系列报道能为您带去秀色可餐的美食盛宴,以愉悦您的眼目,轻松您的心灵。

活着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1

747

主题

9497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0805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6-29 14: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吃的还真不少!黄石人也爱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95

主题

7595

帖子

8312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31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9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苕粉...能吃出肉味的
机遇与风险并存!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永远试图从没有规律的东西里面找出有用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1

747

主题

9497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0805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2-6-29 18: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ao9393 的帖子

改天到贵宾老家去,你可要请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089448 该用户已被删除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2012-6-29 19:3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支持 反对

来自
浙江
精华
1

44

主题

2329

帖子

34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451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6-30 1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14 19: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2-10-14 19:38 编辑
zuizui323 发表于 2012-6-29 16:44
苕粉...能吃出肉味的

下图应该就是薯粉肉了!小时候家里穷没肉吃就是吃这个的!吃起来像吃肥肉一样!
鄂东南地区都吃这道乡土美食!包括周边咸宁,九江一带也有!
11060703543e756bf55e17b2a9.jpg
阳新转盘边的江湾大酒店就有青椒炒薯粉粑这道菜!{:soso_e113:}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929

9986

主题

97万

帖子

117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缉贪名捕

积分
1174866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0-15 0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755

主题

7311

帖子

4493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4493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15 15: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豆腐去哪里买啊,有网友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15 16: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地标 发表于 2012-10-15 15:32
太子豆腐去哪里买啊,有网友知道吗?

当然在太子镇撒!{:soso_e113:}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30

主题

5870

帖子

8235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235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15 2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