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833|回复: 7

黄石地名故事趣谈:是“黄牯岭”还是“皇姑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3

主题

1549

帖子

338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38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6-30 1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姑岭,大排档一条街,那是相当的火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8

主题

538

帖子

127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75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5 15: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牯鱼”也好
“黄牯牛”也罢
没有在古县志,州志,记载的皇子王孙事件,实不可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2

帖子

1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7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6-30 15: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慈湖禅月 于 2012-7-1 12:08 编辑

                  黄石地名故事趣谈:是“黄牯岭”还是“皇姑岭”
                                                                 慈湖禅月

   在黄石地名志中,除了“皇姑岭”外,带“皇”字的几乎没有,含有帝王血统的地名着实令一些市民及外地大学生觉得非常好奇,“皇姑岭”地名的由来,根据一些民间传闻故事,不外乎一 明正统年朱祁皇姑嫁到张姓,死后埋葬在此山岭故名,二 山岭地表为黄土,山形似黄鹘鸟,黄鹘二字难写难认,便索性写成黄姑故名。三 明代皇上妹妹下嫁张员外气死后葬在这山岭故名这三个版本。其实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可信度不够高,试分析如下:

    首先,比较离谱的就是第三版本皇上妹妹下嫁张员外途中气死后葬在这山岭故名。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古代,娶皇亲那是多么严肃之事,哪有“皇上信以为真”,随便将令妹嫁给来路不明之人荒唐之事呢,何况皇帝亲妹下嫁,当地官员肯定会极尽阿谀奉承之事,隆重迎嫁,事先打点,绝不会发生后来皇上妹妹认为远嫁这“荒湖村野,皇姑哭得死去活来,一气之下撞死在轿内”离奇之事。而且“一气之下撞死在轿内”不合常情,身为“格格”可以立马打道回府嘛。

    和这个版本雷同的便是“相传,唐朝李世民的姑娘出嫁,经过此地,6月天太热,姑娘热死在此,人们将姑娘安葬在此,所以就叫皇姑岭。”显然毫无根据。

    第一版本朱祁皇姑外逃改嫁张姓,死后埋葬在此山岭也值推敲:假如真是"朱祁皇姑外逃改嫁张姓,死后埋葬在此山岭,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皇姑,将此山岭命名为皇姑岭"的话,那应该从明朝正统1449年以后,此地应改称为"皇姑岭",明朝正统以后文物墓碑都应为"皇姑岭",然而各个朝代墓碑所刻载,以“黄姑岭”居多.不是“皇”字,这就推翻了上面故事的真实性了。

   其实笔者认为“皇姑岭”地名真实由来其实隐藏在第二个版本中。
     首先,我们来看荆楚新闻网曾报道过的一则消息:

     “近日,70多岁的沈爹爹发来短信告诉记者,5路、6路公交车站牌中均将‘皇姑岭’站错写为‘皇牯岭’,希望有关部门予以改正。昨日,记者调查发现,5路、6路、17路公交车的站牌上写的都是“皇牯岭”。但是,当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地叫“皇姑岭”,居委会建立以来一直使用这三个字。记者随后联系黄石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营运部喻部长。他告诉记者,这个站牌已经有很多年了,一直使用“皇牯岭”,没有人反映过用错了字。他将与当地居委会联系,考证后确定是哪个字。
 
  在查阅过《黄石市地名志》后,记者了解到,“皇姑岭”的名称来历有二:其一,传说明初有位皇帝的姑娘嫁到附近,死后葬于此山,故得名“皇姑岭”;其二,该地山表为黄土,山形似黄鹘鸟,人们觉得黄鹘二字难写难认,便索性写成黄姑。今山上墓碑所刻,以“黄姑岭”居多。按照地名志中的解释,该地应该为“皇姑岭”而不是“皇牯岭”。”

     看完这个报道后,我想读者应有些眉目了,即“黄姑岭”其实极为可能就是“黄牯岭”演化而来。据居住当地的曾在社区工作过三十多年的,现皇姑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孙经理听他祖辈讲过,在民国时,此地自古山岭都是古木参天(后来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森林被砍伐破坏),低洼处为湖泊水田,当地农民世代都以种植水稻为生。用于耕田的大水牛特多,而大水牛在当地就叫“黄牯”。所以,笔者推测“黄姑岭”极为可能就是“黄牯岭”——“黄姑岭”——“皇牯岭”——“皇姑岭”以讹传讹为“皇姑岭”演变而来,。因为“黄”与“皇”音同,“牯”与“姑”则音同形近,极易混淆。而且古代一些地方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都是以口传方式在民间百姓中代代流传下来,而在一些刻墓碑碑文时刻碑师傅就根据口述者读音或按自己理解而刻在墓碑石上,造成音同字讹的情况肯定会存在的。毕竟在文化上中国人有崇尚皇族以显高贵的习俗。各个朝代墓碑所刻载,以“黄姑岭”居多就证实了这一点,相对前面的“黄鹘二字难写难认,便索性写成黄姑"更合情合理,因为“鹘"""字形相隔太远了。“牯”与“姑”则音同形近,极易混淆。

   其实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皇姑岭居民,自己也是喜欢皇姑岭这个称呼,毕竟每个版本的地名传说都没错,都体现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的一种朴实美好的愿望,在优美的地名传说中,我们能回味到浓浓的家国乡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124

帖子

30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02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 09: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姑岭
文章来自:【荆楚网-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本文地址:http://bbs.cnhubei.com/thread-2627235-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2

帖子

1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7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可以提供一个最好的佐证就是沈阳市地名皇姑屯的由来。

   1928年6月4日凌晨,爆发了“皇姑屯事件”。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的关东军分子炸死在“三洞桥”处,皇姑屯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皇姑屯地名由来据《沈阳县志》有关记载:清朝初期,有一个很小的村子。相传在老汗王努尔哈赤占领沈阳后,打猎来到此村,村女黄桂被老汗王收认为干女儿,死后葬在村子里。于是,此村便叫黄桂屯,一直到清朝末年,黄桂屯属于沈阳县的一个自然村屯。清朝末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日俄战争”,建立了一条窄轨铁路。从新民车站到日本站(现在的沈阳南站)运输军用物资。铁道将黄桂屯一分为二。铁道南叫大黄桂屯,铁道北叫小黄姑屯。公元1906年,清政府将这段铁路权买回。1907年,京奉铁路从新民通到现在的皇姑屯,当时名字叫京奉铁路终点,后来又将终点站向城里延伸,京奉终点更名为奉天总站。皇姑屯车站当时改叫皇姑坟车站,后又恢复为皇姑屯车站。

   读者请注意文中“铁道将黄桂屯一分为二。铁道南叫大黄桂屯,铁道北叫小黄姑屯”已经出现“黄桂屯”演变为“黄姑屯”,姑与桂读音相近。而且后来又将“黄姑屯”车站演化为“皇姑屯车站”,黄与皇音同。皇姑屯车站当时改叫皇姑坟车站,也是一个道理。不过《沈阳县志》并没提出笔者这种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8

主题

538

帖子

127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75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2 1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说是“黄姑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385

帖子

234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48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3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

主题

22

帖子

1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7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2012-7-4 1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网友讲“黄牯”演变来源或许是“黄牯鱼”,但如果是水滨地名倒还说的过去,放在山名上可能性小,不过也有这个可能。

黄牯鱼,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鱼类之一,它在江河、湖泊、水库或溪流等水域都能自然生长鱼体呈黄色,无鳞,两腮边各长一根大刺,脊背长有  野生黄牯鱼一根大刺,刺能蜇人。黄牯鱼在水中的时候,其刺紧贴鱼体,一旦露出水面,该鱼就三根大刺迅速张开,挣扎着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很像农民犁地的黄牯牛在叫,当地渔民称其为“黄牯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