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53|回复: 0

醉在黄山变幻美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4

548

主题

5242

帖子

75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752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6 14: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理鸣 于 2012-7-6 14:23 编辑

醉在黄山变幻美
  “黄山归来不看山,梁子离去不食鱼。”我作为梁子湖人,梁子湖的鱼最鲜美、最好吃,这曾比对品味过;但 “黄山归来不看山”这种体验还没有。我曾游过雄伟的泰山,烟云的崂山,险峻的武当山,还有凭借“水浒”文化而闻名的梁山,回家后仍然对游玩名山大川的兴趣不减。
  孟夏时节,我有幸去黄山旅游,终于看到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变幻莫测的美景。
  黄山峰谷,它聚集了错落有致的浪漫之美。我们从黄山北门上山。车行路上,只见沿途窗外起伏的山陵,清澈的溪流,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车厢内,年轻的导游小罗,语速亲切、缓慢地数说着有关徽州的人文历史、山川风物,聆听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车至松谷庵,便到达了太平索道站。导游介绍,太平索道是从松谷庵至丹霞峰,全长3709米,垂直也有1015米,步行需4个多小时。上山坡陡路狭,沿途也没有什么好景。更何况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其实,黄山好比一张桌子,美景全在桌面,坐索道只不过是从桌脚到桌面的过程。听了导游的劝告,我们为了节省体力,都选择了乘坐索道上山。
  太平索道与别处不同,一次能载客101人。缆车缓缓上行,两边是陡峭的悬崖,脚下是百米深的山谷,刚才看见立在面前笔直、陡峭的群峰很快落在我们脚下,变成小岭,大家都紧张得到吸着凉气。特别是经过每个支柱时,缆车的稍微颠簸,会传来一阵男士的惊呼、女士们的尖叫。缆车穿越在一座座峰谷中,我们的也心慢慢平静下来。在索道上看风景,更觉人影晃动,意境缥缈,好不壮观。鸟瞰谷底秀竹茂林,纤尘不染,青翠欲滴,静谧深邃;平视峭壁,岩畔上的苍松,虬枝盘曲,恰似一个个深情的少女,脉脉含情;仰望峰峦倒影,领略到“群峰削玉三千仞,乱石穿空一万丈”的画意,我深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约十多分钟,缆车到达终点站。我们登上高耸的丹霞峰,晴天丽日,一揽无余。层层山颠,峰峦叠嶂,尖峰错耸;处处空谷,松林挺拔,怪石嶙峋。整座黄山就象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巨大山水盆景,叫人新奇振奋、惊叹万分,刚才郁闷的胸襟豁然畅展。
  黄山石峰,它荟萃了诗篇的文化底蕴之美。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石峰,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从排云亭南行,就能见到一块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的“飞来石”。听导游介绍说,这块恰似天外飞来的巨石高12米、重600吨。《红楼梦》中拍摄的的顽石就是这块“飞来石”。这个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反复出现的,因无才补天而被女娲弃置的巨石,变成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在人间经历了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又回到了青埂峰下,恢复巨石形态后,上面就出现了一部《石头记》,传播到人间。这块有精灵跳脱生命的石头,既让我惊叹冥冥之中真有鬼斧神工的感召力量,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风云浮沉。
  “一摸官运,二摸财运,三摸福运,四摸桃花运,五摸没有运,六摸可能会怀孕……”导游建议大家一定要上去按己所需摸几摸“飞来石”。大伙都怂恿着一路特活跃的“麻”总去摸六下,因为他生下 “麻四八”还比不过“刘六五”。看着大家虔诚地摸石,开心地拍照,心想自然本无任何种类的感情,只不过是人们总错误地寄情感与自然,才有了天地为愁、草木含悲、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才有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黄山石峰,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正如导游小罗所说的:“黄山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在皮篷路口,我们随着导游的指点,只见一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这就是著名的“仙人指路峰”。导游娓娓讲述了“仙人指路”的传说。相传很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又蚀老本,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一位采药老人救了他性命。并告诉他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活干,免得丢了性命。”神童误认为那老汉是仙人,哀求老人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还是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峰”。神童又在石峰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峰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神童这才听信了仙人的话,成家立业。于是有人赋诗赞颂:“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出山去,到处指迷途。”看着形象逼真的仙峰,听着动人的神话故事,它给人启迪,给人智慧。这哪里是岩,这哪里是峰,这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智慧轩。是呀,人生不能被“名利”二字所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之事,我一笑了之。
  黄山峰海,它展现了崔嵬雄浑的阳刚之美。黄山素有“前山险,后山秀”之说。站在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上,随着导游的指点,我放眼望去,“三十六峰者,骈列舒张,横绝天表,众岫叠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左边的天都峰犹如一柄峰利的宝剑,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使人有“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据说,前几年有位游客把一根烟头丢在山上引起大火,现在仍在封山之中。
  右边的莲花峰恰似一朵硕大的莲蓬,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我们几人过海心亭,登鳌鱼峰,穿一线天,踏着当年刘晓庆拍电影“小花”抬担架取景的石阶,从莲花岭沿着莲花梗爬到方圆丈余的莲花峰绝顶处,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蔚为壮观。有人情不自禁地吟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竞折腰”诗句。其实,站在顶峰上看风景,与向上看和向下看景色是截然不同的。就像看人生一样,是仰望还是俯视,名堂也是大不相同。但不论怎样看,必须有一个豁达的生活态度,笑看坎坷、笑看曲折、笑看风云,才能看生活的真谛。
  黄山怪石,它诠释了峻峭婀娜的妩媚之美。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慈眉善目、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还有那“喜鹊登梅”、“老僧采药”、“苏武牧羊”、“梦笔生花”等怪石,尽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之美。
  行走在斗折蛇行的山道上,上一程、下一程,无不是逶迤难行。虽然有些劳累,但大家移情于石,借景打诨,把疲惫驱赶走了。在回音壁前,年轻的高总一声阳刚之喊:“王某某……”,可空谷回音,悠长缠绵。正当高总要补喊下句时,机灵的王女士抢先回答:“我来啦!”同伴人中不知谁低声一句“我爱你”,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当大家走到一座名为幸福桥的石拱桥前时,导游说:“幸福桥上走一走,好运天天有。”大家便嘻嘻哈哈的蜂捅上去,仿佛走迟了一步幸福便被抢走似的。一路上被大伙调侃挺有“夫妻像”的两位同伴,也很豪迈大方地簇拥在桥中间,男的潇洒、女的妩媚,幸福地来一个“比翼双‘挥’”,给一路辛苦的跋涉的同伴们,带来了快乐与轻松,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黄山之松,它蕴含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据导游介绍,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麒麟松,凤凰松,陪客松……高达数丈,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长不盈尺,或翠枝舒展,似流水行云;或娇小玲珑,如冰肌玉骨——让人浮想联翩。
  最让游人流连驻足的是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她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此次一道同行的叶老师、姜老师虽已年过六旬,但来到迎客松前,目睹此松,顿时精神倍增。一边摄景留念,一边轻吟着“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的诗篇。观迎客松,看两位老师,他们一路走来,精神攫烁,不时摘录摩岩上的刻记,不时给年轻人讲解一些典故,如此豪情,如此雅兴,如此稳重、热情、坚韧、执著,这不正是黄山松的风采吗?
  我感叹这些百年孤独、千年辟谷的黄山松,种种值得人在恬静中或快乐中赏心悦目;我感慨这些个性卓立、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支支却如神奇的画笔,把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澜的巨长画卷。
  黄山归来,虽然有点“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但黄山给了我“幻渡心境悟世缘”的人生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