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看见你了

降息了,具体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456

帖子

80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07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9 19: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歪楼了。
笑点1: 30年前农耕?30年后工业?
引-- 2008年《学习时报》:从建国以来到1978年各种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是数倍增长,到七十年代末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几位,有的是一、二位,在国防工业、核武、航天工业上跃居世界第三   在中国,GDP的统计方法是在改革后的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的。既然计划经济时期原本就没有GDP的概念,

目前很多媒体都是把当时的产值当成GDP使用,来说明改革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拿来与目前的GDP增长进行对比。这实在是极大的谬误!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统计方法上,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值与市场经济下的GDP,都是根本不同的。这里简单说明以下几点:



1.价格体系不同。如前所述,改革前29年大多时间是计划价格体系,当时的价格主要是用于核算,而不体现商品的交换价值。如国家收购、配置的小麦原粮每斤只有八分至一角钱,与目前市场经济下每斤一元多的价格相比差别实在太大。居民凭票购买的消费品主要是一种实物分配的性质,价格定得很低。农村分配给本队社员的产品有些甚至根本就不计价。当时劳动力的报酬更是低微。三十多年来各种物价指数都发生了十几倍、数十倍的变化。价格体系不统一,那么用GDP表示改革前的经济水平必然造成对事实的歪曲!



2、产值统计的构成不同。在目前GDP统计中,商业、金融、各种服务业等行业的价值占有很大比重;而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产值只包括工、农业生产,而不包括上述这些方面。更不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娱乐、安全等这些本属于社会投入的公益事业而现在却被“产业化”了的“产值”;也不存在变卖土地、矿产、水源、出租文物遗产等过程中形成的“产值”。改革前的土地、矿产、水源等都是存量,不计入产值;而现在都是流量,只要一流转,GDP就大量增长。

----

3、改革开放前的大量“有产无值”现象。即本应计入产值但却均未计入的产值。比如,大量的水利工程建没、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建造的遍布全国的水库和排灌渠等。这些都称得上是天字号第一大工程,也是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但其中农民的劳动却只是“记工分”。生产队的工分是多了,但工分并不扩大产值,因为农业产值统计的是粮食产量和其它农业收益,而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是长久体现的,要用百年甚至千年来度量。工分记多了就造成当时劳动日值贬值,有的生产队劳动日值才0.2元,这就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没有即时的经济收入为工分“充值”的结果;但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固定资产---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农业的稳产高产。还有在国家工矿建设中广大农民所进行的大量协作劳动等,也是靠生产队“记工分”。这就是当时的“有产无值”现象。如果要说明那时的真实的产值是多少,首先就必须把其中的劳动力价值完全补上。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虚假 GDP 。现在每年的GDP数字庞大,但其中属于国外资本(独资、合资、股份)的却占有很大份额,这从确切意义上说并不完全是“中国的”。洋人拿印刷品花花纸钞,在中国的土地上消耗中国的资源、能源,盘剥中国劳工血汗,污染中国的环境,在中国进行生产和出口统计。最后把产品利润拿走,把垃圾丢在中国,买办们为之乐不可吱,而中国却只顶着GDP增大的虚名!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建造了大量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发生许多新建的楼房、桥梁垮塌及其他灾难事故,还有大量的投资失误工程、重复建设、产品积压、损坏、销售不出以及假劣商品等,这也是GDP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前却是没有的!



正是由于上述各种区别,因此用GDP说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必然是徒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当时的GDP进行测算。然而那是一个十分复杂、困难的事情。


改革开放前的GDP究意是多少?近期从网上看到苏拉密网友提出了一种“实物货币”的计算方法,即不同时期的工程量相当,投资也应相当的比较方法,很值得借鉴。如,三峡工程总投资为2000亿,工程总量为3亿立方米土石方,那么,改革开放前如果是3亿立方米土石方的工程也应计算为2000亿投资。这样可大体推算出改革开放前的GDP。以下转引苏拉密网友的研究意见:



截止“五五计划”结束时的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灌溉面积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把灌溉密度(灌溉面积占实际耕作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46%,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目前灌溉密度仅为13%[01])。同时还完成2.6亿亩的除涝和6200万亩的盐碱地治理。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数百万座被民间称作“水库”的塘坝(10万m3以下)不在统计之列。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已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四十年水利建设成就 —水利统计资料》水利部计划司 1990年)



根据《水利部:建国40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提供的数据:1949-1987全国水利工程总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164.11亿元;劳动力投入折合1137.03亿元。



八十年代是中国水利建设的“黑暗时代”。水利建设投入占基本建设投入份额由1958-1979的7.08%降低为2.7%;这么低的投入恐怕连工程维护都完不成,就别提新建项目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1949-1987的2164.11亿元投入中,有1800亿左右、甚至更多为1949-1979的投入。特别是1137.03亿元的劳动力投入,完全是人民公社靠生产队“记工分”完成的。



按当年“国家搭骨头,群众填肉”的建设模式,国家与各级政府的1800亿大致是用来完成占工程体积30%左右的核心、枢纽、骨干、框架、钢筋混凝土等项目施工,和规划、设计、组织、配套、后期维护等支出的;群众的1137.03亿劳动力投入大致是用来完成其余70%土石方体积的。根据史料,当年基建土石方的概算为0.45元/立方米[04]。也就是说,靠群众“记工分”完成的工程体积为2527亿立方米,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体积为1083亿立方米,总计为3610亿立方米。



3610亿立方米这个天文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万里长城的工程量为2亿立方米;倾举国之力、历经15年建设还没有完工的三峡工程,到最后的土石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注总量为不超过3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在1949-1979的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为1200座三峡工程,平均每年40座。



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为2000亿元。也就是说,1949-1979年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总投入相当于目前的240万亿元,平均每年8万亿元。



我们还知道1949-1979年30年间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中投入的比例为6.6% 。以此我们推算出中国在1949-1979年30年间的基本建设总投入为3636万亿元,平均每年为121万亿元。3636万亿元基本建设投入,可作为固定资产投入。



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万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对GDP的拉动率为180%,就是说固定资产每投入1元,可产生1.8元的GDP。



当然,目前的拉动率是比较高的,工程项目附近什么酒店按摩洗脚都被拉动了起来。而1949-1979年的拉动率没这么高,最多就是拉动一下炝锅面、小平头;就把拉动率按最保守的态度定在110%吧。那么30年3636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可拉动GDP为4000万亿元,平均每年为133万亿元。



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按主流的说法是7.2%;我们就按这种说法进行分布:五十年代(1950-1959)平均每年的GDP为57.14万亿元;六十年代(1960-1969)平均每年的GDP为114.24万亿元;七十年代平均每年的GDP为228.48万亿元。



人们知道,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万亿元;这就是说七十年代的平均每年的GDP是2007年的9.26倍!(选编自苏拉密《毛泽东时代GDP估算》


这个推算结果,虽然算不上精确,但我们看到,它大体上与建国以来的社会产品产量增长的统计结果相一致。请有兴趣的网友比较一下1949—1978年与1978—2007年,(前后都是29年)中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会清楚地看出:改革前2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以来29年快得多,更根本不存在比后者慢的问题!

笑点2: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概念
清代的社会保障---  节选养老一项好吧
(一)养老政策  

清代养老政策的对象可分为三个部分:孤老、普通老人和致仕官员。因针对孤老的政策将在后面部分论及,这里主要讨论后面两项。  

1.平民养老政策。清代普通民众的养老以家庭为主体,但是国家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免除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差役负担。顺治元年清政府已作规定:“凡军民人等,年70以上者,免其丁夫杂差”。年过70即不必承担国家差役。至康熙二十七年,为使家庭能充分照顾老人生活,清政府又诏“军民70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16](卷68),开始把免除差役的范围扩大到老人的家庭成员。  

(2)对老人予以物质补助。顺治元年规定,军民80以上者,政府赏给绢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90以上,加倍给予。雍正四年,又遍赏全国70以上老人钱物,共费银八十九万余两、米一十六万五千余石。每逢朝廷庆典时,清政府也通常会对老人有所赏赐,如康熙60大寿时,即79 “凡兵民男妇自65岁以上者,赐缎匹衣服及银两有差 。

。。。为什么我说中国所有问题都是ZZ问题  ,节选一项  就拿神9说好吧--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 借用秦基伟将军的话:搞航天搞核潜艇要振奋民心,鼓舞斗志。。--秦基伟访谈

综上,得出结论:你是体制内的人。 俗称“5毛” 或者伪5毛。。

好了 其他我就不一一回应了。  也不想再回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4

主题

2427

帖子

404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5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7-9 1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GDP就有228万亿了?怎么2011统计的才47万亿。
这么看来现在的GDP和以前的比是下降了?
难道我的父母曾说他们小时候吃不饱饭都是骗人的?实际上他们当时顿顿都是吃海鲜鱼翅?

你所说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
这句话的完整版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听话只听一半的话意思区别蛮大的

不知道你从哪转来一篇愤青砖家的文章。你看完就当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3

主题

1780

帖子

230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0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9 2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总说GDP数据有假,那IMF是傻子呀?吃干饭的?
中国每年进出口能玩假吗,全世界都配合中国玩假?可能吗?
西方能允许中国GDP玩假?只要中国做错一点事,不是被国内国外骂死吗

至于你所说GDP统计口径,那是世界标准,所有国家的GDP都这么统计的
游戏规则是人家定的,中国只好这么办,华为在英国有分部,联想在美国有分部
人家英国美国就统计到自己的GDP里,英国佬美国佬没说什么呀,就某些中国人不懂乱说

改革30年后的工业才真正普及全国,惠及大众,所以才是真正的工业,30年前那叫什么工业呀全国80%务农,享受什么工业成果了?现在真正务农估计也就20%或许还少
你难道不承认工业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吗,我想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在受益

清朝有什么社会保障呀,还真是笑死人,有普及性吗,现在全民医保,清朝那会儿也有?

你别光横向比,鄂州跟上海有可比性吗?如果纵向比,跟自己过去比你是不是看到了进步?

我知道现在的人需求都高,那你也得实际点呀,别墅和汽车现在能普及吗,可能吗
要知道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点你得承认吧,能和发达国家攀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3

主题

1780

帖子

230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0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9 2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九真的跟我们一点关系没有?那你知道太空种子吧,壁纸、啤酒箱知道吧
还有木糖醇怎样制造出来的你去了解下,这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非常多
以后你或你的后代会源源不断因航天科技的发展而享受到的成果
而神九上空的真正意义远远不止这些

我不否认中国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也得承认中国取得成绩,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据说美国马上要建第一条高铁了,而中国从技术到运用早就遥遥领先了
这不是成绩吗,别拿那次事故说事,那不能否认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
发展高科技肯定有代价,重要的是吸取教训,而不是让高科技流产

我觉得还是辩证地看问题比较客观,你那些搜索真的不能说明什么
是为了辨而辨吧,你能给复杂的中国或某些人下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