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楚天风

论坛里有人经历过麻城举水河移河改道的事情吗?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2

1977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教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895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21 15: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每到冬天农闲的时候,公社都要组织学大寨修水利的工程。修了很多水库,据说到今天都还在发挥作用。可也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学习愚公移山,我下放的麻城城关区就搞过两次移河改道工程。举水河从我们区北面的红石公社流经城关(即现在的麻城市区),再到我下放的南湖公社。这条河,宽的地方比汉水要宽得多。且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水的流量很小。夏天,我们挑担子涉水过河到闵集送公粮;冬天,农民在河上架起独木桥。我们出早工,常常是从河对岸挑沙到猪栏牛栏里沤肥。我曾有过从独木桥上掉下的经历,我至今还记得湾里的大嫂(就是我在忆旧之二提到的小队会计的老婆)为我煮姜汤躯寒。该修的水库都修了。不晓得是哪个头头头脑发热,想起了移河改道造田。就是把弯曲的河道拉直,重新修一条堤,新堤内原河道造田。这新堤,不是象我们武汉的长江大堤,用石头水泥做坡岸,而是直接挑沙做堤。农民们对这种做法颇多怨言,特别是自己挑着柴米到距我们队20余公里的红石公社五里桥去挑堤,又得不到上面一分钱的补偿。头一年,红石公社搞了;第二年,我们南湖公社也不甘示弱,也在我们相邻的大队搞。谁知,一相温顺的沙河次年发了威,涛涛的洪水把这新修的大堤冲了个一干二净。天发怒,人奈何以惧之。看来,“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当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时,老天爷是要惩罚你的。



一生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天,朝阳和夕阳都是你芒然不动声色的侧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2

1977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教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895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21 15: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社王主任解放前在我们下放的大队打过长工,当然是雇农出身。湾里的农民都有一点怕他,是因为他到队里检查工作总是一脸的严肃,很少看到他笑,甚至还有一点凶。但他见到我们知青还很客气,有时还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br/>    </font></p>
      70年代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大寨搞人造梯田,我们这里是平畈加丘陵,无梯田可造。举水河从北到南贯穿麻城城关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可见底。靠北边的红石公社有一段河道很宽,且弯弯曲曲,何不将它拉直,“移河改道”河中造田,学大寨不就有事可干了。领导们的想法,从主观愿望上来说,不能说不好。至于是不是符合自然规律,河道变窄了影不影响行洪那又是一回事。
       二季稻割了,小麦种了,本来到了冬闲的时候。可移河改道不是一项小工程,光靠一个公社的劳力远远不够。按上面的要求,我们公社的农民也自带工具和粮草,到北边去学大寨,农闲变成了农忙。
     移河改道说简单点就是“挑堤”,就是在离河中心更近的地方重新修一道堤。那个时候又没有什么机械,人挑肩扛,和古人修长城没有什么区别。时直隆冬,谁不想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可工地的喇叭,每天清晨6点天还不亮就准时播响了出工号。时间长了,很多队都不按时出工。这下我们公社的王主任急了,要我们大队的民兵全体集合。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在沙滩上,王主任开始了他的训话,“学大寨,就是要学大寨艰苦奋斗的精神。天天挑堤是有一点苦,可这比我结解放前打长工苦啊?”大家都默不作声,“这比60年修三河水库苦啊?每天吃稀饭还要挑土,你想跑,捉到了吊起来打”农民们没有什么反映,可我们这些知青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里在想,王主任忆苦思甜,怎么从解放前忆到了解放后。更加搞笑的是,工地喇叭正在播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不晓得么样串了台,变成了自由中国之声,那可是敌台。还很播了一会,管广播的才发现,关掉了广播。这么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听敌台,可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王主任后来说了些什么,谁也没有注意。
       那时的麻城农民都不愿谈三河水库这个沉重的话题。“我差一点死在了三河水库,发高烧都不敢走,混身无力,后来看我实在是不行了,才让我回来”。我们农场烧火的彭师傅告诉我们,一天半斤粮食,吃不饱,从早做到晚,有的农民晚上偷着跑回家,结果被放哨的民兵捉到了,捆起来吊到打。说起这些时隔多年,彭师傅捏着烟杆的手居然还发抖,使我想起了一句成语叫“谈虎色变”。后来我们再听忆苦思甜的报告,贫下中农从解放前忆到59.60年,我们也见怪不怪了,反正都是苦。
      70年代有一部朝鲜电影叫《卖花姑娘》,说的是地主是如何压迫卖花姑娘的。我在汉口新华电影院看时,一片啜泣声,人们很是同情卖花姑娘的悲惨遭遇。可在我们大队放映时,却听不到这些与地主更近的贫下中农的哭声。“我结这里的地主冒得这拐(坏),他对人客气得很,你找他借东西,他端(拿)都端(拿)不赢.农忙的时候他还炸果子(相当于武汉的油饼,队里打麦子时也炸,全村男女老少都克吃,那时农民除了过年开油锅,平常是不开油锅的)把做活的吃。电影是假的。”贫农董大妈也是那时我们的房东是这样评介这部电影的。王主任解放前就是在她说的这个地主家打长工。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过去比现在差这很正常,老拿过去说事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我到是很赞成现在的一句时髦话叫做:“与时俱进”。

一生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天,朝阳和夕阳都是你芒然不动声色的侧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2

1977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教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895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7-21 15: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知青写的
一生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天,朝阳和夕阳都是你芒然不动声色的侧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