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2-7-8 15:05 编辑
七月一日一清早,我们的车刚行至幽香雅韵的状元桥头,便被穿着节日盛装摩肩接踵的人流挡住了去路。听口音,竟有头一天从外县市赶来的游客。看到回民兄弟肩上扛着长条凳,我们扑哧笑了,想起小时候禾场上站在凳子上还踮起脚尖的乡村电影,那个热闹哟。弃车徒步,裹夹在万头攒动之中,我们来到著名的沔城八景之一的东沼红莲。莲花池边早已人山人海,主席台设在长虹卧波的双莲桥对面,大小莲花池沿岸,彩旗飞扬,锣鼓喧天,笑语阵阵,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们到的正是时候,现任仙桃市委书记刘新池亲自主持这次龙舟赛,老沔阳妇孺皆知的父母官王生铁先生用他洪亮浑厚的声音宣布“洪广杯”龙舟赛开始。我们看不清王老的面庞,但乡民们用怀念的语气叙叨着谈论着,这位从庄稼地里走出去的泥腿子官员,当年的琐事轶闻,老乡们如自家父兄一般亲切。
坐上回民大哥的渔舟,穿行在亭亭莲叶间,只见池边垂柳依依,绿树成荫,形成天然的观景长廊;莲池水面开阔,池水不深不浅,平静安全;大莲池南岸福星山作起点,过双莲桥进入小莲池决赛场,竞赛水道起码可容纳一百只龙舟参赛,三五万人观看也绰绰有余,真乃得天独厚,无与伦比。我们一行人饶有兴致地说起各地划龙船的不同习俗,同行的文友还吟诵了一首清代沔阳才子李皋的诗句:
五月端阳划龙舟,彩船扎在官码头。 浪里抢标多争斗,锣鼓喧天闹不休。 看一溜,讲一溜,游船争湾石矶头。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说笑间,回民大哥告诉我们,其他地方多数只赛五月初五,而沔城既赛五月初五小端阳,又赛五月十五大端阳,旧时还赛五月二十五末端阳。现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至十五日被定为“沔城龙舟节”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沔城举办龙舟节吗?”回民大哥掩饰不住满心的自豪,他深邃的目光望着莲花池北面:“你们看到珠子台了吧?传说屈原流放后辗转到沔阳沧浪湖,与一渔夫相遇,留下了一席千古对话。屈原投江死后,沔阳人民就以龙舟竞赛这种水乡特殊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那段千古对白?远追千年,言犹在耳啊——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刚直的三闾大夫,达度的沔阳渔夫,那无限忧戚与声声长叹,复州城下莲花池中的珠子台,就是明证,难怪珠子台又叫“屈子台”。
八卦剅前,蓄势待发。来自沔城,郭河,通海口,洪湖以及市直机关的三十多支代表队一字排开。这些“真龙船”的装饰格外夺人眼球,船首装龙头,中舱竖一个“斗”,上面扎彩,中间挂锣,船尾装棹和“保梢”,船体雕鳞刻甲,整个船身还拉上横幅广告。各路人马服饰统一,标志醒目。原以为划龙船是男人们的专利,会独领风骚。今天大开眼界,除了清一色的男将队,还有男女混搭队,娘子军龙舟队也占据了半壁江山,个个英姿飒爽。听说沔城回族镇女子龙舟队曾远赴云南参加龙舟大赛,夺得全国第六名的战绩。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声令下,游湖开始。龙船上桡手们将粽子包子鸡蛋扔下水去,就有年轻的父亲凝重了神情耐心地给孩子讲端午划龙舟扔食物的由来,我们眼前便幻化出两千多年前的场面。屈原大夫目睹国破民辱而痛不欲生,挥笔留下绝笔之作《怀沙》,抱石自沉汨罗,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前去拯救,那一只只粽子成为江中鱼虾美食,以免吃掉屈原尸体。这一只只粽子,传承了千百年,每年的这一天格外香甜,它蕴含了千年的文化内涵,贯通着古人今人的心跳,和着A型血B型血O型血一齐律动,一齐歌唱;岸芷汀兰,也在鼓声呐喊声中熠熠生辉;龙头高昂,在《离骚》的余韵里,酒气喷薄成血气;龙爪如桡,在古洞庭的波光里,湖在倾斜,天摇地撼;“划呀,划呀”,号子高亢激越,云端萦绕着一个声音——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游湖过后,百舸争流。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赤龙如离弦之箭,金龙似出山猛虎,龙首彩头手持旗帜指挥行进,时而金鸡独立,时而鹞子翻身,时而童子拜观音,时而海底捞月亮。分坐两舷的桡手有节奏地挥舞桡子,“划呀——划呀”,自成一调,棹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一支穆斯林队伍尤其抢眼,白色的回回帽下,几十支桡子起落一致,几十双手臂摆动整齐,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也。“看,市委书记在黄龙上!”群众看见了擂鼓的刘新池和熟悉的原市府领导马士永,兴奋地朝着黄龙大声喊:“加油!加油!”在另一条船上,人们意外地发现了桡手一员的王生铁,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想欣赏白彩头的倒挂金钟,却错过了蓝彩头的游龙戏凤,看清楚了这支队伍,又顾不来那支。眼里耳里,只有翰波飞万剑,鼓声劈千浪。
最激动人心的“抢标”将竞渡推向高潮,群雄逐鹿,高才捷足者先登。我们不敢眨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设在莲花岛东面的夺标台,看谁先到达目标。只见红队领先一步,箭一般向标台滑去,桡手们已是胜券在握,可就在眨眼之间,步步紧逼的蓝队发起冲刺,英俊的彩头小伙儿一个嫦娥奔月,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夺过标旗,转败为胜。这才反应过来的观众,把手掌都拍麻了。红队也颇有风度地高高举起桡子,为英雄对手击节喝彩。
难怪近三十年来沔城举办了十一届龙舟节,从未发生过争斗事件,为周边地区人们所津津乐道呢。今天耳闻目睹了沔城风情,她特有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体育风格,她一往无前的宏大气势,她和睦和谐的热闹场面,实在让人流连忘返。难怪有诗赞曰:
端午佳节赛龙舟,万众一心争上游。 锣鼓声声催虎将,旗桡闪闪夺鳌头。 环池攒动人观望,携卷登临士放讴。 屈子有灵当笑慰,古城儿女竞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