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招龙正在专注开车
进入流火的7月,气温高居不下,全城热浪滚滚。在这样的炎热天气,驾驶着没有安装空调的公交车的司机们,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昨日,大冶最高气温飚至37℃。从上午11:30至下午15:30,记者跟随12路公交车司机黄招龙师傅4个小时,亲身体验他烈日下的工作状况,也了解他内心的一些想法。 常年开车特征 两只胳膊一只黑一只白 昨日中午11:30,室外温度高达37℃。记者站在荟萃路口等待上12路公交车,脚底下阵阵热浪涌上来,整个人像蒸桑拿一样。“热,太热了。”旁边等车的妇女一直在喊。
车门开了,刚跨进车厢,更强的一股热浪扑面袭来,整个车厢像放在火炉上的蒸笼,闷得人喘不气来。
第一眼见到公交司机黄招龙,只见他两只胳膊一只黑一只白,特征很明显。他解释说:“不奇怪,这是长年开车形成的,许多老公交司机都是这个样子。”黄招龙麻利地钻进驾驶室,稳稳地坐在已晒得发烫的座位上。他手把方向盘,启动发动机,公交车缓缓驶出。
尽管时值中午下班期间,车上的乘客并不多。“现在没几个人坐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了。” 对此,黄招龙早已习以为常了。
公交车的窗户大多是开着的,窗帘也都没有拉上。迎着阳光的座位,基本没人坐,乘客或坐在背光面,或站在过道上。
记者找了一个迎着阳光的座位坐下,屁股顿时感觉坐在烙铁上,下意识地立刻站了起来。
环顾四周,不少乘客脸上挂满了汗珠,几个不堪忍受高温的市民,一边摇动手中的纸张扇风,一边喃喃自语,“坐这没有空调的公交车,真是难受。” 降温工具成“摆设” 跑一趟车像“洗了个澡” 没到时间,车子尚未启动,闷热的车厢里,温度在不断蹭高。静坐不到三分钟,记者已经汗流浃背了。
由于车内没有安装空调,驾驶座上方的一台塑料小电风扇成了唯一的降温工具,可电扇却没有开。
“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还不吹电风扇呢?”记者问道。“因为担心车子启动出问题,司机很少在驾车过程中开电风扇。即使开了电扇也都是热风,吹长了还会引起头痛,影响正常驾驶。” 黄招龙解释了原因。
看来,这惟一的降温工具还只是个“摆设”。
车子终于“跑”起来了,有阵阵微风吹进来,但也如同热浪一般,一旦车子停下来,闷热感也随之加剧。
而坐在驾驶室的黄招龙,始终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专注着前方的交通状况,额头上、脸上的汗水不断往外渗,只有遇到红灯停车时,他才用手擦擦汗。
12:03,公交车再次回到荟萃路口终点站,黄招龙紧盯着监控,不时看看倒车镜,小心将车子停靠在路边。浑身浸湿了的他,趁着乘客下车的间隙,用胳膊抹了抹汗水,扯了扯已经完全湿透的T恤。
用他的话说,一趟车跑下来,整个人被汗水“洗了个澡”。 尽量少喝水 减少上厕所次数 黄招龙停稳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水杯猛灌了几大口水。其实,水杯就一直放在驾驶台上,但整个行车过程中,他却很少喝水。
“为了行车安全,我们公交司机都尽量不喝水。哪怕中途短暂停留几分钟,也不能多喝。”黄招龙介绍说,对于公交驾驶员来说,上厕所是个难题,水喝得太多会增加上厕所的次数,影响上路行驶。
一趟车跟下来,记者已经热得有点受不了了,而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太平常不过了。
每天早上五点钟,黄招龙准时起床,迅速洗漱完毕后到调度室检查车辆安全。如果一切正常,开始打扫车内外卫生,随后对车辆进行调试,所有的程序结束后,公交车在准点时间准备出发。
12:00—12:30,这半个小时是黄招龙的“午餐+休憩”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每天中午,他爱人将饭菜做好送到终点站这来。
黄招龙年龄不大,驾龄不短。96年开始开车,06年开始开公交车至今。他说他也算是这个行当的“老大哥”了。
“每趟车35分钟,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上两分钟,乘客高峰期,一到站就得立马开车。每天少则跑23趟,多则26趟。”据他介绍,他们实行的是“两班制”,“早晚班”是三天一轮换,6:00—18:30和6:30—20:30分,基本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实在累了就只能申请代班了。 最大的享受 闭上眼睛休息一会 “最近确实比较热,我们这个线路,已有好几个司机中暑去挂盐水了。”刚开公交车时候,黄招龙也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现在基本习惯了,要是中暑不太严重,就简单吃点药。
吃完爱人送来的饭后,黄招龙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会。“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早上5点起床,5点30分出门,中途一般没有休息时间。我们公交车司机都是这样工作的,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就要把它做好。”他笑笑说。
说到安全行车,黄招龙说得最多的是要调整心态,心态好了,才会抓紧时间休息好。疲劳、瞌睡、高温,是下午13点至15点最难熬的时间段必须要应付的问题。
黄招龙开了6年公交车,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眼睛能闭起来休息,是他最大的享受。“有时候下午人一多,再遇上堵车,心里就闷得慌,到了终点站,我就去调度室洗把冷水脸,让自己静一静。”
半小时很快过去了。12:30,黄招龙匆匆搁下碗筷,跑进调度室那边洗了把冷水脸,用手指重重地按了几下太阳穴,在鼻口处和太阳穴处抹了点风油精,再次坐进了驾驶室…… >>记者手记 理解是最大的支持
从上午11点30分开始到下午15点30分,4个小时的跟车过程下来,记者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而公交司机在枯燥的行车过程中周而复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因为饮食无规律,加上常年习惯性的动作,他们很多人患上了职业病——胃病、腰椎、颈椎等。
“每个职业要有人做。如果因为怕热,就可以不上班的话,那的影响多少人的正常上班时间呢?”黄招龙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公交人的心声。
高温下开车,对于黄招龙来说,最烦闷的还不是因为这个。许多乘客随上随下,不按站上下车,一旦公交司机不配合,轻则一顿辱骂,重则还会招来拳头。“工作上再怎么辛苦,我无怨无悔,但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就特别堵得慌。”对此,黄招龙希望广大市民能多多理解公交司机的难处。乘客也许只想对自身的安全负责,可司机要对全车人的安全负责,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无礼要求而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坐在没有安装空调的公交车时,绝对是在受罪。当我们心情烦闷,甚至对司机有所抱怨时,是应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他们不热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抱怨吗?他们之所以忍让着坚持开车,是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在。
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公交司机,在这样的高温下工作,面对乘客的不理解,又能怎么做呢?
我想,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就是多多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记者 丁欢 实习生 张文娟 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