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056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
每当夏日炎炎时,就想起潜江美食三焌一粑,不过,最早开始只有焌米茶。大约几百年前,农妇见陈米丢了可惜,又不能太阳晒,就用锅炒熟陈米,待煮熟时,不仅米照样吃,还可存放二、三天。一下子把陈米的问题解决了,又是热天解渴的佳品,比茶有营养,焌米茶一下子在襄河边普通推广。焌,按词典解释是把锅中火烧到旺时,用油一点,再放上菜,二三下菜就熟了。而米茶的焌,是陈米在锅中炒熟,再放入冷水中煮,直到煮得米粒开花。
由于焌米茶解暑解渴,人们争相食用,可矛盾也来了,虽能饱肚,一会儿就饿了。怎样才能吃了饱肚,又经饿呢?反正襄河边滩上,尽产小麦,人们开始打起小麦的主意,火烧粑就产生了。火烧粑的制作,是用老面发酵,把馍馍让其发酵到手指一按,马上弹了起来才为好。这时,菜饭已做好,巧妇们连烧了的草木灰也利用起来,把灶的火灰扒一层灰坑里,把馍一个个放上,再把上面铺一层火灰,火灰多了粑要胡,少了不熟。当听到“拍拍”之声,火烧粑就熟了。要说节约,连火灰都不浪费,太精明了。火烧粑一出现,很受人们欢迎,下田干活带上焌米茶、火烧粑,一天不回家也饿不了。
虽说焌米茶、火烧粑顶好,吃多了乏味。主要是没菜,调不了人们的口味。并且热天酷暑难熬,人体也要排毒。聪明的巧妇,将碗豆炒熟,用水一焌,马上用盖子盖好,再拌上辣椒、大蒜子,放在锅中一炒,香甜可口,排毒养颜的焌碗豆就产生了。焌碗豆还是吃多了乏味,巧妇又想了花样,把青辣椒的籽去掉,塞入酱,放在烧好的油锅里一焌,不一会儿就熟了,加上有生姜、蒜子,吃起来开胃,又能排毒,人们争相食用,三焌即焌米茶、焌碗豆、焌辣椒就产生了,一粑就是火烧粑。平常人家都能做,在襄河边广为流传。三焌一粑不比其它食品,其优点可以存放二、三天,再热的天也在二天内不易坏,才得以遍地开花。
现在市场上制作三焌一粑,除焌辣椒纯正外,其它几项已没原汁原味:一是火烧粑不是烧的,是用发酵剂发酵,吃不出正宗味来;二是焌碗豆没有焌一把,并且加盖蒸发不够火候,没放生姜和蒜子;三是焌米茶不凉,多半是现做现卖,让人喝不出凉味。正是由于不利用规模经营的模式,又是人人会做的事,才逐渐失传,空有三焌一粑名声存在,只有焌米茶和火烧粑的产品还在流传,早不是原来味了。潜江美食的发展,也有待更新,得呼唤食品加工业人士改进,把自己的路掘宽,掘广,形成市场气候。(李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