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6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 积分
- 3703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大学录取通知书将陆续送到考生手中,一年一度的“谢师宴”也随之达到高潮。不少商家看准时机,推出五花八门的优惠活动和名贵菜肴,“谢师宴”的价格越来越高,家长们更是相互攀比,让原本朴素、温情的“谢师宴”变了味。
中国人素来讲究尊师重道,孩子能考上大学,当然离不开老师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所以请老师吃顿饭,既表达了家长的心意,也让孩子学会感恩,本是件好事。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商家的不断炒作和好面子的社会风气,让“谢师宴”的规格越来越高,家长不堪重负,老师亦是进退两难。笔者有位朋友是高中老师,这两年一到高三毕业放假就关手机,“没办法,请吃饭的人太多了,实在应付不过来,干脆关机。其实,家长的心情我们也理解,但真的没必要搞得太铺张,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就很好。”朋友的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想想看,老师们白天在讲台上授课,夜来推杯换盏,师生在吃吃喝喝中交流情感,似乎总有点尴尬。而家长们这种大宴宾客的做法,也容易误导孩子,让学生将“吃请”与“尊师”画上等号。所以说,那些所谓豪华高档的“谢师宴”还是少些的好。
尊师重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谢师”是一种传统美德,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是崇高的、纯洁的,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被社会约定俗成的宴请形式。“谢师”,不必非要选择宴请的方式。学生对教师最好的报答应是发奋学习,成人,成才。古人也重谢师,临别作诗,对老师行礼,都是通常的谢师行为。谢师,不忘师,不时打个电话和老师交流汇报,有机会多探望恩师,用自己的成长与成才来表达,这才是对恩师的最好感谢和报答。(孙 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