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潜江等地冲刺全国百强,成为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那么潜江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上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上有哪些新举措?带着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7 月6 日专程采访了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
朱汉桥说,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给潜江的定位是“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当前,潜江在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上具备很好的基础和优势。
叠加性的政策机遇。国家政策的倾斜上,潜江先后获批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上,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宜高铁等一批“国”字号重大项目落户潜江建设。省里的支持上,潜江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单位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纳入了全省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的“种子选手”。省里将会有激励措施,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
综合性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含油气盐”。潜江土地肥沃,是我国仅有两大“黑土地”的中心,目前已建成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出口创汇七大基地。同时,得“中”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水运、公路、高铁三网联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使潜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要素加速流动,承接产业转移。
长期打基础形成的累积性条件。近年来,潜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8 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目前,潜江获得了2 个国家级誉名(“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裁缝之乡”),创造了“3 个之最”( 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拥有4 家上市公司,形成了油气开采、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5 大支柱产业。
全市上下形成了激扬奋进的强大气场。“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三化同步先行促跨越,幸福潜江奋力争百强”成为全市干部的高度共识、统一的行动步调。
谈到潜江如何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朱汉桥信心满怀地向记着作了描绘:
在推进工业化方面,潜江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围绕转型提升,大力实施“ 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实力雄厚、符合“两型”、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实施“ 千亿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5+3”调整战略,打造2 个产值过千亿的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实施“ 百亿企业”成长工程。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行政策资源、要素资源向骨干企业倾斜,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建成产值过30 亿元的后备发展梯队;大力实施“大园区”承载工程,形成总面积70 平方公里的“一区五园”构架的大园区发展格局,建设汉江沿线“ 生态循环化工走廊”,打造中国无机化工产业基地,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潜江将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共生共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16 年,实现城郊和建制镇周边村庄农村新社区全覆盖。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潜江将围绕“两增同步”,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转变,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朱汉桥告诉记者,冲刺全国百强、成为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是省委对潜江的新定位、新要求,潜江上下将倍加珍惜省委的信任与重托,通过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荆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