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279|回复: 14

游览南漳古民居陶氏老宅、焦家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7: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2-7-19 17:16 编辑

                  游览南漳古民居陶氏老宅、焦家湾
     
     二0一二年七月十四日,我与郑先生、夏老师、小哈数一行四人驱车游览了南漳县雷坪村陶氏老宅和焦家湾老宅。雷坪村位于一块约4平方公里的盆地中,四面环山,陶氏主屋三进七楹,前面大门进到天井后,中间没有堂屋,而是左右各开一门,及一个大门进去后,分左右两户,再进各自的四合院。
    陶家老屋从左至右,依山错落,现大约还有近十栋,大多是三进五楹或三进三楹四合院,其中有两栋保存完好。陶氏老屋现住人口,都是他们爷爷辈土改时镇压了地主后分得的,有的一套房住有五六户,以后逐步搬走,即使现在大部分都还是一院两户以上。
    大概是风水好,自土改住进的人家到现在已历三代,都很发丁,每代都在四娣妹以上,主屋人丁最旺,且都靠读书和其它关系出去了,最高的一个官为郑州法院院长。地势高的那三个大门风水差一些,近几年才开始有大学生,可见房屋风水好坏与发丁有密切关系。
    据我观察,陶氏老屋前百米处有一如银锭的案山,是陶氏老屋聚风水,百年兴旺的关键,不足处是远处朝山太远,且回头无情。
    陶氏老屋,修造于明清,坐北朝南,房间近百间,占地4000平方米。每个单元都是三进式阁楼,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整幢老屋有8个天井,大户人家的气势,历风雨而弥坚。
      据南漳本土文化学者庹先沮考证,陶家明朝从陕西迁来,人丁兴旺且人才辈出,老屋在清朝时有过大修。
   砖雕、木雕、石雕都属上乘。文革时老屋受到一些破坏,今天在门楣等处仍清晰可见“兴无灭资”之类标语。
    2008年,陶氏老屋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类似这种大规模的老屋,在南漳有十几幢,而大小古民居多达150多处。
    南漳多山,老屋又在大山深处,它承载了怎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呢?
    庹先沮说,教育使然,南漳自古有读书传统,学优而仕而商的成功人士,最后都是建一幢精美的房子,回归故土。
      今天老屋里早已不是原住民,几百年的风雨,也让老屋不堪时光重负,垮塌、倾斜随处可见,老屋亟待保护。
      焦家湾离雷坪村陶氏老屋约十公里,地势要比陶氏老屋高几百米,房屋建筑风格与陶氏老屋在同小异,从风水上讲,朝山太近。

nEO_IMG__MG_4382.jpg
nEO_IMG__MG_4349.jpg
nEO_IMG__MG_4342.jpg

nEO_IMG__MG_4291.jpg

nEO_IMG__MG_4290.jpg
nEO_IMG__MG_4271.jpg

nEO_IMG__MG_4265.jpg

nEO_IMG__MG_4275.jpg

nEO_IMG__MG_4261.jpg

nEO_IMG__MG_4263.jpg nEO_IMG__MG_4255.jpg

nEO_IMG__MG_4251.jpg

nEO_IMG__MG_4248.jpg
nEO_IMG__MG_4245.jpg nEO_IMG__MG_4231.jpg nEO_IMG__MG_4221.jpg nEO_IMG__MG_4215.jpg nEO_IMG__MG_4213.jpg nEO_IMG__MG_4210.jpg nEO_IMG__MG_4209.jpg nEO_IMG__MG_4205.jpg nEO_IMG__MG_4203.jpg nEO_IMG__MG_4200.jpg nEO_IMG__MG_4186.jpg nEO_IMG__MG_4183.jpg nEO_IMG__MG_4181.jpg nEO_IMG__MG_4160.jpg nEO_IMG__MG_4159.jpg nEO_IMG__MG_4145.jpg nEO_IMG__MG_4138.jpg nEO_IMG__MG_4403.jpg nEO_IMG__MG_4391.jpg
nEO_IMG__MG_4396.jpg
nEO_IMG__MG_4173.jpg
nEO_IMG__MG_4220.jpg
nEO_IMG__MG_4280.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41

帖子

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7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24 2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63年前的乡绅今何在?怀念过去,怀疑现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图片由小哈数摄影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278

主题

2077

帖子

213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3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官庄土大碗 于 2012-7-19 17:59 编辑

一座老宅,传承历史和文脉,一方面我们在高举文化兴国大旗,一方面又利欲熏心毫不留情的拆除,难过的老房子,在国人面前形成怪圈。

在西欧,政府经常将一些古堡巨宅“卖”给私人,有的甚至采取超低价格转让或“零转让”方式,条件是买方要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保护标准负责修复和经常性地维护,违反规定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钟祥,大碗我鼓噪保护老房子,弄的灰头土脸无功而返。唉!自家门口的老房子就保护不了,无从谈起!和老李一起叹息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1

主题

2186

帖子

267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8: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与有限的任期内取得无限的GDP,一任长官会采取拆除建设再拆除再建设的拉锯式手段不断在一块地皮上得到1000倍的产出,于是号称上下5000年的文明古国居然很少见到百年前的完整的老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76

主题

495

帖子

68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8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8: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有闲功夫,会玩呢,哈哈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62

帖子

132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3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1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民主就只有形式,只有利欲薰心,只有GD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8

61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2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墙面这一块石头是3米X 1米的整块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99

主题

6008

帖子

7411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741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19 2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新农村遗忘了本地民居风格.设计师们应该多到农村走走收集一些本地古民居建筑风格,然后设计出具有本地风格的现在民居.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3318

帖子

466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6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7-20 0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漂亮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和鸱尾。佩服古人的手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0

主题

540

帖子

63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637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7-20 09: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保护得不好,只会自生自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