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2-12-12 19:54 编辑
皇家贡品春鱼,原名石鱼,属远古生物遗种。无骨无刺,形小(长约1厘米)透明,圆而微扁,呈乳白色,颈部两旁各有一小黑眼,肉质嫩松,味道鲜美,宋、元、明、清各代,春鱼和银鱼(也是阳新特产)均当作珍品,进贡皇家,故阳新春鱼又名“贡鱼”。 阳新富河有一种鱼,只有米粒那么大,晶莹透明,味道鲜美,过去一直是向皇上进贡的珍品。 相传很久以前,富河岸边住着一个木匠,为人善良忠厚,心灵手巧,他常帮船工渔民修补船只,帮百姓修补房屋。凡经过他修理的东西,再也坏不了,所以富河上的船工、渔民都叫他“小鲁班”。木匠有七旬老母,身患重病,不能照料自己。木匠在家万般孝敬母亲,洗洗补补,端饭送茶,细心照料。 一天,母亲对他说:“儿啊,为娘的拖累你了。”木匠说:“娘莫这样说,儿是娘身上的肉,应该的。”母亲又说:“我的牙齿落完了,吃东西尝不出味,要是有一种又鲜又嫩又细的东西吃就好了。”母亲无意的一句话,可难坏了木匠,到哪里去弄这种东西呢?他沿着富河岸边,找呀找呀,找到天黑也找不到母亲所说的那种东西。 木匠找了三天,还是没有找到。想到不能满足母亲的愿望,尽到孝心,他伤心地哭了。这时,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人,问道:“后生家为何这般伤心呀?”木匠便把母亲病重,想吃的那种东西告诉了老人。老人说:“难得我这徒弟有这般孝心,你回去后,把锯木屑撒进富河里,便有你母亲想吃的那种东西了。”说完,老人不见了。木匠恍然大悟,知道这是师祖鲁班点化自己,连忙跪下,对着天上磕了几个头。他跑回家中,抓把锯木屑撒进富河,锯木屑马上变成了一种米粒大小,晶莹透明的鱼。它们成千上万,金灿灿地铺满了河面,木匠用网捞起一篮,用鸡蛋打成汤,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吃,果真又鲜又嫩又细。母亲问道:“儿呀,你这种鱼是怎么弄来的?”木匠便把遇着师祖鲁班的事说了一遍。母亲说:“儿呀,这全是你平日里行善积德的报应,娘吃的是儿的诚心呀!”母亲吃了几次,病竟全好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皇帝传下圣旨,令兴国州的知州将这种鱼进贡。皇帝一尝,连声称赞:“珍品,珍品!”就令兴国州的知府每年用这种鱼进贡。 后来,捕捞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鱼越来越少,它们钻进河底的一个洞里,只到每年春天,才出来游几天。所以,人们都叫这种鱼为“春鱼”。
阳新特色美食湖北省国师宴食品
枫林油面和鱼面历史久远,闻名遐迩,乃昔日朝廷之贡品。传闻清代咸丰帝多次宴请其教习之师陈光亨(人称铁御史),不以山珍海味,只用老师家乡的特产――枫林油面鱼面辅以麦酱,以飨其乡恋。一代帝王以此给足了恩师的“面子”。国师宴因此而美名远扬。
国师宴鱼面 国师宴油面炖土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