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2-7-29 16:38 编辑
漳河水库以明槽为界,西库为来水主要面积,东库上游承雨面积小,主要为蓄水库,漳河林场那里靠近鸡公尖大坝,库底比漳河镇西低多了,为西库为来水主要沉淀区,水质最佳。
2008年旧文:让我们回头看这些年我们保护漳河做了些什么:
一、盲目保护漳河舆论造势空前绝后。会议多多,文件垒垒,使每一个荆门人闻“开发漳河”便神经紧张,必共讨之,共伐之,共诛之。如今盲目充当保护漳河的英雄多多,其狂热之情比昔日文化革命中高喊“万岁”者有过之而不及。然而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漳河,皆人云亦云,他们以为只要没有游客、不搞农庄就是保护了漳河。
其实当今水质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其次为农药化肥污染,才造成了许多动物与生态绝迹,人类怪病多多。漳河为蓄水22亿立方米的大型人工湖,有很强的自净力,采取灭绝人迹的方法保护漳河不符合自然规律,亦违背科学。那种认为城市不能向漳河方向靠近的谬论必须矫正。有山不靠,有水不依是愚昧。
二、保护漳河行动微乎其微,仅做了点堵屁眼的工作。
这些年保护漳河的实际行动仅控制了漳河镇以北的房屋建设和关闭了部分小媒矿。而上游当阳、远安、南漳等县市并没有因为荆门人高喊“保护漳河”而停止发展和减少污染,如陈垸等集镇废水对漳河污染越来越严重。可以说荆门人保护漳河除了给自己头上带了顶紧箍咒,仅在下游做了点堵屁眼的工作,便关门满足于自淫,令人啼笑皆非。
请看中国第八大水库现在发挥的功能:
漳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举全省之力,10万人奋战7年建成,流域面积2980平方公里,淹没林田约200余平方公里,蓄水22亿立方米,原功能为农田灌溉,主要灌溉面积位于荆门境内。但是,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认为用漳河水费贵,不划算,不是特别干旱年,他们宁可打井取水,也不愿用漳河水。目前漳河主要功能仅供应荆门城市人居与工业用水,而每年所收水费远不能保证人工工资和工程维修,靠国家财政补贴1000万以上才能维持运转,那么将来省里一旦把漳河下放给荆门管辖,漳河将成为荆门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水资源闲置,亦是林田浪费:
如果漳河这笔宠大的水资源长期仅供应荆门城市用水,也许有一天当阳人会提出质疑,认为是资源浪费,要求退库还林,堵截连接东西库之间的明槽(东库和西库之间连接水道),放掉西库蓄水,只保留明槽以东库容,以恢复下游自然与船运,那么荆门堪忧。说到这里,荆门城郊还有一笔近在迟尺的水资源浪费。分布在掇刀至漳河一线的烂泥冲、车桥、乌盆冲、杨家冲、凤凰五座中小型水库蓄水近10000万万方立方米,自修建后均为闲库,没有发挥任何效益,令人痛心。目前,这五座水库年蓄水足够供荆门城市用水。
中国已有人质疑上世纪大跃进过多修建水库淹没林田资源,认为有必要让部分水库退水还田。因此我们如果不科学的利用漳河,让漳河这么一笔庞大的水资源闲置,随着未来节约性社会发展。将来很可能退西库还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