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黄石日报)□首席记者梁坚义
蓝天下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沐浴在阳光下,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历史风采和文化魅力。上周,记者走进古铜矿遗址,一探这里的“两节”备战情况。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73年被发现,经过10多年的考古发掘,直到1984年对外开放。后因设施破败,被迫于2007年闭馆,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王凤庭,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保卫科科长。他说,自从闭馆后,古铜矿遗址说不出的荒凉。
让王凤庭感觉到变化的是在首届中国·黄石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举行前。
2009年11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移交给大冶市政府管辖。随后,大冶市投资数千万元,修复建设了一批冶炼场馆和水电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随着矿冶文化旅游节的举行,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才慢慢恢复了人气。
王凤庭带着记者跨进隔壁的监控室,用鼠标轻轻点开一处处监控点,镜头下出现清晰的场景和活动的人流。
近两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借“双迎”和“申遗”之机,在保护、挖掘和利用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大冶市成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青铜文化大冶研究中心,出台了遗址群考古工作计划和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消防设计和白蚁防治方案,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省、市文化、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编制、完成、通过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古铜矿遗址的保护范围由现在的80多亩扩至8000余亩,建设核心保护、一般保护区,以及建筑控制区。
王凤庭扳着指头补充道:还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工作,修通了旅游专线公路、建设了治安岗亭、设置了停车场、开通了公交车、制作了专题宣传片,安保人员从4人增加到10人,周围10多家“五小”企业全部清除。
沿着鹅卵石、花岗石铺成的小道,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冯海潮边走边介绍。他轻轻拉开冶炼馆铜色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栩栩如生战国时期的冶炼群雕。选料、鼓风、加热、出铜……十几道冶炼程序一展无遗。
1年前,这个冶炼馆还只是一个框架,后投入100多万元,收藏了近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船型木斗、陶罐等冶炼工具以及矿渣矿石。
据了解,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古铜矿遗址的人气和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去年游览人数超过了16万人次,完成收入78万元。今年古铜矿遗址上半年的游览人数和收入同比均实现了增长。
冯海潮还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将在明年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进行再次考古发掘,采冶年限经考证有望提前500年至8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牵手多个高等院校,就青铜文化研究一刻也没停止;新征用的230多亩土地勘察工作也正在进行,到时将根据勘察结果,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