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77|回复: 0

老电厂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1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1 23:55 编辑

老电厂
邹剑川
  一、

  城北八里处,有一个叫八里岔的地方。老电厂就在八里岔。远望去,八里岔不过是个高地,四近都是农田,两根高大的烟囱直入云霄。一个火电厂。最早是湖北电力工业局直属单位,正处级。先前电厂的职工是很牛X的,因为当时随县供电局还属襄樊供电局管,要说起来不过是个科级。

  正处级的电厂有一辆上海牌小轿车,但打我记事起,那车子就很少开动。经常跑的是一辆北京牌吉普,屁股突突冒着白烟。人们一看到吉普,就说,书记来了。

  书记来了。是电厂吓唬不睡觉的小孩子常说的话。书记是代表党的,是威严。书记一来大家都不敢做声了。我从小对书记这个词语怀有敬畏,因为它代表一种秩序。

  胡二毛常说他爸爸以前是书记,我一直以为他在吹牛,后来我了解到胡二毛的爸爸的确是书记,又书又记,抄抄公文,写写会议记录的书记,但是此书记非彼书记。

  不知道什么时候电场吉普车换了主人,人们看见吉普车就说:厂长来了。车子还是那辆车子,但是现在是厂长说了算了。厂长是大学生,年青得很,常常一脸的沉重,痛心疾首的样子。厂长是西安人,说一口普通话,戴着眼镜。但是厂长来的时候,电厂已经不是电厂了,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大约从我出生起,电厂就没发电了,改名农电检修工程处,后来也没什么农电供检修,索性划归襄樊供电局管,改叫随县电力修造厂。后来随州改为市,就叫随州电力修造厂。其间还有什么反复我就不清楚了。但是牌子换得太勤,做牌子的都搞烦了,所以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随州电力修造厂的反面还是湖北省农电检修工程处。

  然而牌子终于是换了,处级单位也变成了科级,那牌子数十年来也没有天翻地覆慨而康的意思。电厂的职工多少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和小城的人一样了,成了地方杂牌军。甚至过了一些年随州供电局的奖金和福利比电厂的还要好,这就更让他们接受不了啦。平时,……”这样的声音就从他们的鼻孔里发出来。



  二、

  然而电厂的八旗子弟兵们依旧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快乐的。我的父亲是一名钳工。但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就没摸过钳子。因为无事可干,大家闲散的快活着,等着发工资的日子。

  国家正式工,全民所有制。不,那个时候还叫国营单位的身份给了工人们自豪感,高音喇叭里依旧是嗨呀嗨呀呵,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样的曲调。一到早上6点,军号就会响起,告诉大家起床了,准备上班了。上班其实没什么可干的,工人们幸福的在车间里打扑克、下象棋。K”将军这样的叫喊在空旷的车间在车间里回味悠长。仓库里的物资日渐的锈蚀腐烂,但是没有人想过处理它。这些国家70年代调拨的各种物资就在仓库了放了近20年。以至于后来清查库存时,忙了好几个月。

  虽然无事可干,但是厂里机构建制还是齐全的。各工种一应惧全,办事员、科长、书记、武装部长、工会主席、车队队长……

  但是大家都不干活,所以领导和非领导的概念很模糊,工资永远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工厂里常常空旷无人,唯一没有缺过勤的可能就是那两根大烟囱。

  职工们旺盛的精力在各种文体活动,民兵军事演习中发泄不干净,就倾泻到了土地上。厂里种上了各种绿化树,果树,树起了假山,还有花草。四季花开,一年到头职工都可以吃到原产的葡萄、梨子、苹果……用于发电的池子养上了鱼,电厂更象是一个集体农庄。

  电厂附近有国营棉花原种场,种子公司实验示范田,蔬菜公司科研所,实用菌种研究所,还有菜农的塑料大棚,以及共青大队、星光大队的万亩鱼塘。电厂职工在先进农业科技的熏陶下,人人都有成为农业学家、植物学家可能。附近化肥厂的氨水沟提供了富含丰富养分的免费肥料,植物出奇的旺盛。

  我在电厂和各种农业作物打交道,因为电厂是先进农业农民包围下的没落工业文明,面对高科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附近日益富裕的菜农、渔民们,电厂职工唯一可以骄傲的只剩下:我们在高地,涨了洪水淹不到我们,他们还要过来求我们。

  多余的一些:高地原属电厂一半划给了湖北省农电技工学校,该校也是正处级单位。书记姓马,是从前解放军的骑兵团长。我怀疑他是宁夏、甘肃一带的回民。他老是讲:日他妈,打仗时候,就是要往前冲,越怕死的越快。你冲,别人不敢朝你开枪,你气势上压倒了他。据说他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字)



  三、

  上一次涨水是1954年。我经历的一次涨水是1988年左右,河堤决口,四周果然一片汪洋,电厂在高地。这使得我们感谢那个选址的人,而且预先设计排水系统异常强大。几场大雨过后,电厂的厂区没有一点水的痕迹,而四周早已经是水漫成灾了。

  一些牛、猪、鸡、鸭疯狂的跑到高地上,它们比人更敏感。我看见一头黄牛挣脱了缰绳飞快的从厂后门窜到了篮球场,它的后面是一片迷蒙蒙的水。接着是一些狗,其中有几只我认识,但此刻它们早已没有了往日威风,真正成了丧家之犬。在高地上喘息,轰隆隆的大水袭来。四周的田野、村庄都成为泽国。电厂成为一个孤岛,上面满是人、畜、家禽。

  水退后,我在一根枯木上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蛇、青蛙、蚂蚁、蝗虫。那情景让人惊讶,它们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木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排在了一根漂浮的木头上。

  生存,是生物的本能,不生存就不是生物。

  四、

  大水过后,传来了电厂要垮台的消息。似乎这场大水浸泡下的电厂高地的根基开始松动了。人心浮躁,多年以来一直安定悠闲的人们开始不安。但人们也说,电厂培养的的湖北电力系统各地的处级干部就有一操场,他们不会让电厂垮台的。国营企业是国家的,永远不会倒闭。

  此时间,电厂已经由湖北省重点火电建设投资项目沦落为破败的烂摊子,职工仅剩下300人。隶属于襄樊供电局主营电力修造,事实上不修也不造。

  厂长想了很多办法,做瓷砖,做铁塔,甚至做爆米花机器,做汽车改装,研制环保设备。最后都一一失败了。从一个发电企业到检修企业到建材机械企业?谈何容易!

  那个时候,正在播放《末代皇帝》,空气里似乎预示着什么。

  破产已成定局。最后一次大会上,厂长泪流满面,从此一直很颓废,他常常站在自家阳台上若有所思的地看着厂区。

  那两根烟囱还是一直在那里。

  旁边的农电技校的孩子笑着说:你们垮台了,你们要滚蛋了。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破产的电力企业,职工分流各处,只留下了少数一批人。

  汉川、荆门、武汉、荆州、鄂州、武汉、襄樊、黄石、黄冈、十堰、荆门、沙市……

  在破产过程中,一切都很平静,没有人闹事,没有人提出无理要求。一切都很有秩序。后来一位来接收的电力单位劳资人员说,该厂不愧为老电力企业,人员具有很高的觉悟素质。

  电厂的原工作人员多为现工作单位的骨干,他们中的有些已经退休。我一直想整理一下这一批人后代的来到、离开和后续,以及他们上一代和下一代人的生活境况。我想他们折射了一个行业的变迁,他们是中国电力事业成功和失败的见证。

  五、

  从前文革时候往电厂自备自来水井灌大粪,用步枪、机枪、高射炮平射武装斗争的附近菜农们在电厂里卖完了最后一批蔬菜,看着职工们陆续离开。厂区日益的空旷,楼房里的人越来越少,来自湖北各地电力单位接送人员的车队拥挤在厂区。

  若干年后,这些菜农们成为当地最富裕的一批人。

  2002年,长大了的笑话电厂垮台的农电技校的孩子们,目睹了他们学校的消亡。该校(也是湖北省电力公司直属处级单位)解散。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电厂邻居的存在毫无意义。

  2003年,我一直很害怕死的外婆死了。这个来自湖南长沙的电厂送煤工埋葬在了湖北。

  2004年,我的外公还在老电厂,他已经很老了。这个来自湖南衡阳的八级钳工,当地汽车维修的祖师爷,徒子徒孙遍及各地。至今仍担任许多单位的顾问职务,解决各种柴油机、锅炉疑难杂症。他已经快80岁了,他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4年的某天,在全国电力紧张的时候,我在老电厂的一栋老房子里对着漆黑的夜发呆。

  停电了。外公说。

  我走到阳台上,看着对面1000米外另一处高地,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烟囱,灯火通明,烟雾缭绕。那是一个新的火电厂———随州电厂。

  电,会来的。
我对着日益衰老的外公——1949年就从事电厂工作的老工人说。
2006年作品
发表于湖北电力文联《三弦琴》杂志
获得湖北省楚天文艺奖文学创作类三等奖
中国电力文协 中国电力作协 全国电力职工文学作品大赛 三等奖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