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苦在起跑线上
文 张宽胜
常看到一些五六岁的孩子忙着在暑假补习,笔者有些不解,于是问那些孩子的家长,得到的回答是,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一上学就面临分班,成绩好的就分到好班,成绩差的就分到差班。看到别的孩子都补习,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补习怕跟不上。说了半天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比起那些五六岁的孩子,那些小学生中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所谓补习班遍地开花,校外课桌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是城里的学生,上午上这补习班,下午上那培训班,有时晚上也忙忙着补习,搞的学生苦不堪言。我姐姐在武汉的一个小孙子,刚开始读幼儿园就在暑假培训班学钢琴,要忙着考钢琴三级。我问她,孩子这么一点小,都开始进培训班学钢琴了,他吃得消吗?她说,孩子也的确挺累的,但没办法啦,这不都比着的吗?人家的孩子都上这补习班那培训班,你不让孩子上补习班,人家就说孩子的家长无能啊!
诚然,家长们要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这没有错,然而一味要求孩子透支童心,绝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退一步说,如果这个世上人人都成了朗朗,都是撒切耳夫人,都是顶级大师,那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像今天这种节假日拼命补习的儿童,学习中哪来快乐二字。回想笔者小时候读书那阵子,一本语文,一本算术,两个练习本。没有家长的加倍呵护,没有堆成山的作业。我们做完作业,其余的时间就是嬉戏,我们快活,我们天天“不亦乐乎”。有时也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打猪草,放牛。比起今天这些“金童玉女”来,我们由于长期接触大自然,我们的身心多么的健康,根本不需要谁搞心理辅导。那时生活虽然艰苦,吃饭只能讲填饱肚子,也不讲究什么营养搭配,但我们快乐多了,幸福多了。而今天的孩子们,整个学期里,每天“起五更,睡半夜”且不说,就连暑假寒假,孩子们都得上这补习班,那培训课。家长们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再看看西方某些国家的孩子们,一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家庭作业,三年级开始有少量家庭作业,基本上十几分钟就能完成。许多有小孩的人家会在院子里装个秋千或篮球筐,孩子们放学后更多的时间都花在玩上,而不是做作业。
暑假在英文里叫break,意思是学期后的间断,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理所当然地把这个空隙时间,看成是应该休息或做些课堂之外的事。家长们更鼓励孩子们在假期里放下书本,多体验课堂之外的东西,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容忍他们“不务正业”。所以西方国家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相当强,并有丰富的实践知识。而国人们津津乐道让孩子们“寒窗苦读”,结果一个个成了两脚书橱,却没培养一个诺贝尔式的人才。
正值暑假,愿孩子们在假期里少些补习培训,多些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如此孩子们就是乐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