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75|回复: 0

大国兴衰之道二:大炼钢铁——鸦片战争的冲击第四节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98

主题

696

帖子

774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4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8-6 2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节 铁改造制度,铁改造文化

  大炼钢铁需要克服重重技术上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并不是单个藩国所能解决的,需要冲破幕藩封建结构,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协同。

  佐贺藩计划建设反射炉的时候,菲山藩已经建设了一个小型实验用的反射炉,开始了熔铁研究。佐贺藩建设反射炉的时,菲山藩派遣了技术者和职人协助。在没有熟练外国人指导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实验摸索,只有一次经验的人的助言都是十分宝贵的。菲山藩建设正式反射炉遇到困难时,佐贺藩派遣技术者和职人协助。菲山藩的反射炉一直完整的保存到今天。

  水户藩的铸跑计划,则完全委托从其它藩聘请的3位兰学者做总指导。其中一人是萨摩藩的竹下清右门,是建设萨摩藩反射炉的技术人员。一人是很有名的兰学者大岛高任,来自南部藩。

  南部藩,望文生义,可能在日本南部,实际在日本东北,今天的岩手县、青森县、秋田县,再往北就是北海道了,由于藩主叫“南部”而得名。这里有高品位的磁铁矿,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是炼铁的好原料,南部藩是日本两大传统制铁地域之一。南部藩的首府是盛冈市。中国铁道部购买的日本E2-1000型新干线就运行在东京——盛冈,再往北到达八户。盛冈往北约2/3的路段是隧道,新干线几乎不见天日,于是被称为“地老鼠新干线”。隧道出来则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于是E2-1000型新干线的车窗非常大。中国铁道部慧眼识珠,选择了E2-1000,可以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法国和德国车就没有这能力了。

  大岛高任17岁时到江户、长崎学习兰学。兰学家们密切关注佐贺藩的铸炮进展,遇到的困难,思考原因,商讨解决办法。比较一致的见解是,佐贺藩的反射炉直接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的铁,这种铁熔融困难,即便熔融了也不能造优质大炮。应该使用洋式高炉从矿石制铁。于是,大岛高任提出了高炉——反射炉一体方案。

  传统制铁法首先出现在今天的土耳其地区,后传播到中国,经朝鲜半岛流传到日本。传统制铁法使用木炭或煤炭,温度较低,约1500度。煤炭中硫的含量高,会使铁变脆。根据湘军造枪炮用煤就可以判断,湘军使用的是非常古老的火器。

  即便是在严格的封建制的制约下,大炼钢铁也必然催生了相互协作的必要。需要超越藩的框架进行协作交流。在江户、大阪、京都、长崎有大的兰学塾,这4个城市不属于任何藩,是幕府直辖地,是集中全国各地人才的场所。武士在这些地方的兰学塾学习,必然产生了与其它藩武士的友情和知识的交流,为将来打破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随着佐贺藩铸炮事业的进展,深感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1852年,佐贺藩成立了名为“精炼方”的研究机构,研究冶金和铸造,还研究蒸汽机和蒸汽船。由佐野常民负责,通过兰学者的人脉招聘请了不少外藩的藩士,如京都的兰学者福谷啓介、“机巧堂”的田中久重父子、和歌山的兰学者中村奇辅等。不久,福冈藩和萨摩藩也如法炮制聘请外藩人才建立类似的研究组织。藩国开始尝试打破封建的界限。

  反射炉是综合的大工程。建设反射炉必须动员组织铸物师、锻冶师、陶器师、水车师、大工、左官、右工等等,这样的工程是手工业社会没有的。手工业社会也有很大的工程,但没有这么多职业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涉及的知识不仅是兰学,还有本土的手工业技术,还需要超越藩的框架去协作管理。这种大规模不同职业的协作,孕育着打破等级森严的封建身份制度,不问身份,有能力者立前头,即便是只有一次经验者。此外,这样大规模事业所需要的资金,即便是长州、萨摩、佐贺等西南雄藩,筹集资金也非常困难。

  岛原、鸟取、南部等贫穷的小藩,自己没有能力筹集建设反射炉的资金。鸟取藩则与山林地主合作建设运行反射炉。岛原则基本采取民营形式建设反射炉。水户藩聘请南部藩的大岛高任建设制铁的高炉和熔铁的反射炉,由于安政大狱(1858-59),幕府强制终止了水户藩的铸炮事业。大岛高任回到南部藩的釜石地区继续建设制铁高炉。由于贫穷的南部藩出不起建设的费用,由商人出资,大岛技术指导建设。这个根据荷兰人书中的示意图,日本土法上马,后被称为“大岛型”高炉,1858年12月1日制洋铁成功。这一天被称为铁的纪念日,大岛高任也被称做日本铁之父。

  大岛型高炉对日本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进展,使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只有传统制铁法的1/3,传统制铁法几日操业制铁完成后,炉子会被废弃,而大岛型高炉是半永久的制铁炉。随着大岛型高炉的成功,南部藩的铁山主逐步采用了大岛型高炉。到明治维新,南部藩有10座大岛型高炉,附近的仙台藩有2座,合计12座洋式土法高炉,成为一大型制铁地带。它们为明治维新后建设官营釜石制铁所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准备。

  1871年,大岛高任随同明治政府派遣的欧使节团参观欧美。大炼钢铁的人,耳闻目睹的西方就是铁就不奇怪了,于是就有了《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記》中的记述。这与后来中国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非常不同,对当时中国留学生来说,刷盘子送报纸和到工厂打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挣钱的多少,于是看到的西方就是钱。铁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

  幕末大炼钢铁,与明治后直接联系的项目并不很多,但重要的是对日本制度和精神的改造。大炼钢铁在政治制度上突破了幕藩的封建框架,萨摩、佐贺、长州等大炼钢铁的主力,后经过曲折的道路实现联合,成为倒幕的主力,最后建立中央集权。经济制度方面,多工种的组织协作管理,洋法土法并举,与民间资本相结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明治后的各种经济政策和制度,都能看到当年大炼钢铁的影子。

  大炼钢铁使日本人在精神上认识到:<B>如果做,就能成</B>。虽然会伴随着无数困难和失败。只要组织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就可以克服艰难险阻。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中国日本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其实就是讲述这样的精神。但是,真正遇到困难,却是猪八戒式的行为准则:散伙,分行李,回高老庄。

  今天,日本岩手县的釜石市,在大岛高任第一座洋式土法高炉的遗址上耸立着纪念碑。纪念大岛高任的丰功伟绩,是他还有他的无数前辈团结合作,把日本带入了铁的时代,虽然历尽艰辛和失败。而中国则是另外的纪念,中国的大炼钢铁已经被彻底否定,进博物馆的是小岗村散伙分行李的誓言书。大岛的土高炉把日本带入现代化,散伙分行李的誓言书不知道把中国带向何方。

  铁改造制度,铁改造文化。实际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中国人和日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完全相反。经历了大炼钢铁的日本人,这么理解:推进新的生产力发展,然后改造生产关系与新生产力相适应,新生产关系再反过来促进新生产力发展。中国后来虽然经历过大炼钢铁,但被彻底否定了,于是这么理解:因为现有的生产力落后,需要采取旧的生产关系与之配合,旧生产关系反过来推进旧生产力发展。于是,中国的改革就是散伙分行李,导致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夭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