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江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烈奎)汉宜铁路开通、一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以泽口区港为代表的潜江港区建设正抓紧推进,铁、水、公、城市公交整体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给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经济社会的建设正迎来一个绝佳机遇期,同时也是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发展环境最佳的历史时期。
笔者近日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我市按照 “三化同步”的新理念,持续推进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路网布局和结构,全面推进“路、站、运、渡”一体化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交通环境,努力提升交通整体功能,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初现
“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随着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汉宜高速铁路等“国字号”大项目加快建设,我市交通运输铁、水、公、城市公交整体联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初现规模。现已建设完成一、二级公路68公里,改造干线公路18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411公里,危桥加固改造26座,全市路网基本实现了“国省干线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外通内畅,干支相连,管理规范,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站场建设完成各级客运站14个、候车亭108个、招呼站206个;道路旅客运输日发班次1305个,客运网络已延伸到全国30个省市。
港航建设成果同样瞩目。港口码头改造完成5个,整治航道87公里,改造渡口48处。境内主要7条通航河流通航里程259公里。潜江港沿汉江建有泽口、红旗2个百万吨级港区,拥有机动船舶70艘,总载重48933吨,航行区域通江达海。
据介绍,今后几年我市将继续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到2015年末,使我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400公里,居全省前列,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4公里。新增公路里程主要是农村公路。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还将完成病危桥梁加固改造77座,保障路桥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安全通畅。
“半小时交通圈”的期待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建成一级公交网络,公交车总量达到300辆,万人拥有量超过7标台,届时中心城区组团之间可实现公交全覆盖,城区群众出行不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而在道路客运方面,客运经营业户全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民营化经营,道路班车客运车辆达到750辆,省际、市际客运班线车辆全部达到中、高级水平。我市未来旅游客运经营业户将按小、中、大型分层次发展,道路旅游客车数量控制在20辆、600座以内。改变现有的道路出租客运合作经营模式,向两权(经营权与车辆产权)合一的经营模式转变,出租客运车辆达到450辆,全部达到中级客车以上水平。
为了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城镇居民,推进全市村镇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使城乡交通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在未来5年内,我市内园林城区通往乡镇班车通达率将达100%,所有通公路的行政村都通客车,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通路即通客车”的目标。“农民从家门口出发,10分钟可以乘上客车,20分钟可到乡镇,40分钟可到达市区或上高速公路,潜江逐步步入半小时交通圈,实现本市与交通动脉的无缝对接。”
现代物流运输业兴起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据介绍,现代物流业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
“该产业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其发展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综合型服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潜力巨大,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据悉,我市将打造“1+8”城市圈川渝通道江汉平原综合性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营造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科学合理布局,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实现川渝通道物流连接,辐射整个江汉平原,更好地服务并带动整个城市圈经济发展。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根据我市交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达到103亿元。”据介绍,到时,我市公路里程和路网密度进一步增加,产业带动能力更加强劲,路网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港口及物流业发展规模性突破,大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必将成为潜江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领路先锋。
针对交通建设,市交通运输局描绘出五个构想:首先,构建大骨架,对接城市圈,完成潜石高速公路,318国道一级公路、潜杨线及汉江大桥、运拖线等二级公路;其次,建设大通道,连接大园区。完成219省道潜监线、247省道荆新线、王周线、广泽公路延长线一级公路,周普线二级公路建设。其三,完善大网络,服务新农村。新改造县乡公路38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300公里;同时,引进大企业,发展大物流。完成火车站、泽口、后湖三大物流园区和六个配送中心建设,建成交通信息中心、城市公交总站和新区客运站,完善站点网络;此外,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完成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和汉江航道整治工程,疏浚内荆河等内河航道,大力兴建沿江和内河港口,促进水路运输和沿江产业大发展。
按照“对外通畅、对内通达、水陆联运、通江达海”的交通一体化目标,我市着手全面构建公路、铁路、水运、城市公交大交通综合运输网络。2015年,我市必将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层次完善,运能负荷充分,功能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