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4日07:52汉网-武汉晚报汤华明 朱蕾
在雷公镇陡坡村的一根电线杆上,竟然搭了8个线头。
在安陆农村,很多地方灌溉水田抽水,都是将水泵电线弯成钩搭在主电线上取电,很是危险。
昨天中午,安陆市雷公镇陡坡村的一户人家就像塌了天。户主聂永华12日下午在田间抽水灌溉稻田时触电死亡。好端端的一个幸福人家,就这样大祸临头断了脊梁。
这是雷公镇发生的第5起农民户外用电死人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其中姚河村一户人家3口人同时在田间被电死。
跟随陡坡村的几个村民,记者来到聂永华出事的稻田边,散发着稻花香的水田边,一卷白色铝芯电线还放在原地,抽水灌溉的潜水泵还泡在水里。他触电死亡2个多小时后,才被发现。
陡坡村村民周先说,12日傍晚天黑前,聂永华拿着电线,背着潜水泵,来到距离其家300米的稻田边,将两根电线弯成钩,搭在稻田边的220V电线上,准备抽水浇灌水稻。可能是电线与潜水泵的连接处漏电,顿时使他倒在水沟边。当村民发现他时,聂永华早已停止呼吸。就在同一天下午,雷公镇王畈村67岁的何宽容,在自家水田灌溉稻田时,同样被电击身亡。
周木平的家在距陡坡村5公里的姚河村。一进大门,就看到一张白纸上写着“祭七”白帖,一个男子照片周围蒙了一圈黑纱,43岁的周木平触电死亡7天了,留下奶奶、父母、妻子和一对未成年的儿女。
周大兵曾经当过姚河村的书记,他说:“8月6日早上,周木平趁天气凉快,独自一人背着潜水泵和电线去了稻田边。谁知,这一去,他再也回不来,触电后的周木平左手留下一个电击的小洞。身体还成坐式。”据村民介绍,周木平全家都靠家里种的15亩水稻,养活老人、供孩子们读书。近一个月来,雷公镇几乎没有下雨,正在抽穗扬花的水稻处在丰收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浇灌才能保证收成。
电线断在田地里
强电流击倒了三人
姚河村老书记周大兵介绍说,几年前,本村的周小明家一家三口全都在田里触电死亡。头天晚上,姚河村下了一场大雨,电闪雷鸣后,一条经过周小明家自留田的电线被雷击断,没想到断开的电线还带电,20岁的周小明和父亲周光银、母亲王德英,一起到田里给庄稼打药,当他们一家三口走进田里的时候,强大的电流将他们击倒,父子三人再也没有爬起来。
同年8月,村民周金元也在搭电抽水时,触电死亡。相邻的罗庙村谢宽富,是个身体结实的壮汉,在水沟边抽水时也被电击中受伤,几小时才苏醒过来,现在的谢宽富,提起电心里就发怵,再也不敢去接触跟电有关的东西了。
电击惨祸缘何发生
村民用电缺乏保护
据雷公镇党委宣传委员吴先生介绍,雷公镇近一个月几乎没有下大雨,旱地的农作物损失很重,水田的稻子正处在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所以,农民利用小功率的潜水泵抽水灌溉在雷公镇很普遍。
记者走访陡坡村、姚河村、王畈等村,几乎每个村的电力主线上都搭有抽水的弯钩电线(见图),有的主电线上的弯钩搭线5、6处,密如蜘蛛网,这些电线都是反复使用多次的铝芯线,磨损久了很容易漏电,人体一接触就会发生事故。
陡坡村很多农民说,一家几块地,分散四处,难以集中灌溉,也买不起质量好的灌溉设备,更无法将电线直接牵到每块田间地头,弯钩搭线取电抽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雷公供电所主管工程的人士介绍,农村电网改造后,在每台变压器上都加装了安全保护器,保证输电线在遇到倒杆、断线时自动切断电源,不至于使路端的人、车、畜牲等发生触电事故。对于村民的家中和户外用电,供电所除了宣传国家的安全用电法律、用电知识外,还强力推广过漏电保护器装置,一旦人畜不慎触电,就会即刻断开供电。这个小装置市值几十元钱,安装在家里,安装在潜水泵的进线处,都能很好保护人畜安全。可是,企业不能强推产品。
昨天上午,雷公镇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已经会同雷公供电所的人员,上门慰问了死者聂永华、何宽容的家属,并做出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决定。
就在记者采访完回武汉的时候,安陆雷公镇在汉口发展的企业家周女士打来电话称,“得知家乡雷公镇连续发生农民用电事故的消息,作为乡亲,心里很难过。为了防止此类悲剧重演,我愿意出钱购买漏电保护器装置,配发到每个村民家中。”
武汉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陶菊勤称,不大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为什么把36伏规定为安全电压的界限呢?原来人体通过5毫安以下的电流时,只产生“麻电”的感觉,没有危险。而人的干燥皮肤电阻一般在1万欧以上,在36伏特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在5毫安以下。所以,一般说来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但应注意,在潮湿的环境里,安全电压值应低于36伏。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人体皮肤的电阻变小,这时加在人体两部位之间的电压即使是36伏也是危险的。所以,这时应采用更低的24伏或12伏电压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