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565|回复: 14

芦洑宝塔之张港往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2

主题

185

帖子

58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83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2-8-15 1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复建成立的芦洑宝塔与景峰庵,天门网友大概对其知之甚少,但是作为潜江八景之一已经在曹禺文化广场毅然耸立,本来应该属于天门张港的文化甚景,毁于抗日战争和文化革命,对于新建立在潜江的这些文化胜景,作为天门管辖的张港依然文化气息消失殆尽,天门网友对此有何评论,请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32

495

主题

6281

帖子

7870

积分

上尉

潜南新城城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7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2-8-15 21:1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
我还不晓得这塔以前在张港咧
恩。塔是不错。蛮漂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0

71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若云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279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8-15 2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清楚情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8-15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芦洑宝塔和景峰庵
来源:潜江风情录
旧志称潜江八景之一的“芦洑宝塔”,又名“芦洑佛塔”,在今竹根滩镇沙街对河的张截港。
张截港又名张港,历属潜江,1954年划归天门管辖。中国航天部的高级经济师张书祥先生是沙街张家洼人,张家洼的洼里洼外一大方,遍布张姓人家。1994年张先生从北京回乡探亲时对笔者讲,张截港其实就是“张家港”。张姓有“万代训孝友,诗书振家声”的谱派,传说在“万”“代”等六七代以前的祖辈,家大业大,“捐官”者也有。如今汉江北岸张港等大片土地也属张姓所有,因此当这里成为一个码头时,便自然地以张姓命名,成了张港或张家港。这传说虽然未经考证,却也说明了张港与潜江的渊源。
据志载:建在张港塔湾的芦洑宝塔为“七层浮图”,距太安寺甚近,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锁三澨”,减少水患。这“三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指汉水和汉水南岸分支的芦洑河、北岸分支的泗港河。这3条河,给历史上的天潜沔3县人民带来了惨重灾难。后来,天门人堵塞了泗港河,沔阳人也在芦洑河下游筑坝。水涨时,汉水和芦洑河无法分泄,潜江连年决口,故灾害尤甚。而芦洑宝塔修建后,非但没有起到“镇锁”的作用,反倒在明隆庆万历年间。
康熙九年(1670),云游僧人雄峰在芦洑宝塔原址开始募资修建景峰庵,这时距芦洑宝塔沉没已百余年。雄峰请了在潜江名望极高的顺治甲午选贡朱士尊写了一篇《募疏》,在城镇码头等人口集中和商贾往来之地散发张贴,又亲携《募疏》四处化缘,得慷慨解囊者甚众。《募疏》用当地渔民常拾到散落的塔砖一事借题发挥,说是晋朝处士赵逸有一次过杜子休宅,指出杜的宅基是中朝龙骧将军王浚平屋后所建的太康寺三层浮图遗址,杜掘土查验,果得昔时塔砖数十方,便舍宅修灵应寺,又用所掘之砖重修了浮图;现张截港七层浮图塔砖再现也应了需重修浮图之说。《募疏》还说,康熙七年(1668)秋,有真武铸像一躯从汉水上游流止于此,当地人抬迎上岸后,仅盖一间草屋让其遮蔽风雨,不能久让真武水神无栖身之地,须赶紧重建庙宇,让神归位司事。此一说,显然是朱士尊老翁听信了佛门弟子的话而杜撰。但无论是宝塔残砖不足为奇的再现,还是真武水神不清不白的来历,颇迎合了许多佛教徒的虔诚心理。所以,当朱士尊在《募疏》中号召“聚十为千”,把“此日之颓垣断瓦”变成“浮图高百丈,宝铎闻十里”时,财源也就滚滚而来了。
江汉明珠仙桃——
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
中国黄鳝之都
世界无纺布之都
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花鼓戏之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沔阳雕花剪纸、沔阳皮影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2

主题

185

帖子

58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8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8-15 2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芦洑宝塔原址是在张港,旧时称之为张截港,芦洑宝塔毁于大水,后又在张港修建有景峰庵,毁于文化大革命,张港现在已经寻觅不到这些旧址,然而作为文化传承的潜江,在曹禺文化广场修建了高56米的芦洑宝塔,张港的文化胜景却俨然成为了潜江的八大胜景之一屹立于曹禺公园,天门在文化传承方面滞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2

主题

185

帖子

58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8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8-15 2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芦洑宝塔和景峰庵

旧志称潜江八景之一的“芦洑宝塔”,又名“芦洑佛塔”,在今竹根滩镇沙街对河的张截港。

张截港又名张港,历属潜江,1954年划归天门管辖。中国航天部的高级经济师张书祥先生是沙街张家洼人,张家洼的洼里洼外一大方,遍布张姓人家。1994年张先生从北京回乡探亲时对笔者讲,张截港其实就是“张家港”。张姓有“万代训孝友,诗书振家声”的谱派,传说在“万”“代”等六七代以前的祖辈,家大业大,“捐官”者也有。如今汉江北岸张港等大片土地也属张姓所有,因此当这里成为一个码头时,便自然地以张姓命名,成了张港或张家港。这传说虽然未经考证,却也说明了张港与潜江的渊源。

据志载:建在张港塔湾的芦洑宝塔为“七层浮图”,距太安寺甚近,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锁三澨”,减少水患。这“三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指汉水和汉水南岸分支的芦洑河、北岸分支的泗港河。这3条河,给历史上的天潜沔3县人民带来了惨重灾难。后来,天门人堵塞了泗港河,沔阳人也在芦洑河下游筑坝。水涨时,汉水和芦洑河无法分泄,潜江连年决口,故灾害尤甚。而芦洑宝塔修建后,非但没有起到“镇锁”的作用,反倒在明隆(庆)万(历)间,水啮(ni?瑁┖影叮?吞?菜乱坏来罱?コ寥肓撕拥住=裉欤?谌狈κ妨细?莸那榭鱿拢?颐遣荒苋パ菀锼?摹懊谰啊绷恕?

康熙九年(1670年),云游僧人雄峰在芦洑宝塔原址开始募资修建景峰庵,这时距芦洑宝塔沉没已百余年。雄峰请了在潜江名望极高的顺治甲午选贡朱士尊写了一篇《募疏》,在城镇码头等人口集中和商贾往来之地散发张贴,又亲携《募疏》四处化缘,得慷慨解囊者甚众。《募疏》用当地渔民常拾到散落的塔砖一事借题发挥,说是晋朝处士赵逸有一次过杜子休宅,指出杜的宅基是中朝龙骧将军王浚平屋后所建的太康寺三层浮图遗址,杜掘土查验,果得昔时塔砖数十方,便舍宅修灵应寺,又用所掘之砖重修了浮图;现张截港七层浮图塔砖再现也应了需重修浮图之说。《募疏》还说,康熙七年(1668年)秋,有真武铸像一躯从汉水上游流止于此,当地人抬迎上岸后,仅盖一间草屋让其遮蔽风雨,不能久让真武水神无栖身之地,须赶紧重建庙宇,让神归位司事。此一说,显然是朱士尊老翁听信了佛门弟子的话而杜撰。但无论是宝塔残砖不足为奇的再现,还是真武水神不清不白的来历,颇迎合了许多佛教徒的虔诚心理。所以,当朱士尊在《募疏》中号召“聚十为千”,把“此日之颓垣断瓦”变成“浮图高百丈,宝铎闻十里”时,财源也就滚滚而来了。

不幸的是,新庙宇刚成瓦殿三楹,雄峰就圆寂西归。雄峰徒弟默持承师遗志,“日不笠,雨不蓑”,和施工者一起干活,吃尽了万般辛苦。越数年,终于建成大雄殿三楹、毗卢阁三楹以及三身宝座、千佛慈容等等。朱士尊亲额其颜曰:“景峰庵”。表达了他和佛教徒们对倡修此庵的雄峰僧人的景仰之情。

《募疏》作者朱士尊和儿子朱载震都是康熙《潜江县志》的主纂,只不过朱士尊的编着未梓,而朱载震的编着却梓行传世,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读到的康熙《潜江县志》。朱士尊晚年在县河边上拖船埠一带建别墅名“宜庄”,自号“宜庄花农”,笔者将专题为文介绍。

默持在景峰庵经营三十余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陕西清涧监生刘焕任潜江知县,与默持成为至交。刘焕每公事至张截港,必憩庵中,与默持作竟夜谈。他在《景峰庵记》中高度赞扬了默持“劳胼胝,聚资财,崇隆其浮图而夸大其象教”的忠诚信仰精神。一百多年后,嘉庆举人宁熙朝来到张截港,写了《登景峰寺楼》:

长河带绕景峰楼,流尽春光送尽秋。

惟有名利贪未了,风波不断往来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0

71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若云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279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8-15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天门文化局应当有所作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2

主题

185

帖子

58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8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8-15 23: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河带绕景峰楼,长河大概指的就是襄河,襄河又称之为汉江,汉江像丝带一样围绕着景峰楼,流尽春光送尽秋,江水的波涛汹涌,流逝的是无数个春去秋来时光,惟有名利贪未了,只有名誉利益和贪欲是无休止的,风波不断往来舟,河风吹起那阵阵波涛送往着无数来往的行人。这首登景峰寺楼写于嘉庆年间,但对于现代依然有着无穷无尽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张二江,还是马荣华,如果他们都读过这首意境悠远的诗词,或许来张港考察过,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面对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想必他们也不会成为如今众人皆唾的阶下囚,那流尽历史的沧桑与浮华,那流尽时间的淬炼与铅华,那流尽春去秋来的张港小镇,都在这景峰楼下,看惯世间浮尘与冷暖,皆不及佛家万事皆空的大智慧,名与利,贪念与奢华,皆不如张港汉江那流逝的江水,仿佛只有它才能看清这历史的真相,风波不断,送往着来来回回的小舟,在时间与历史中洗净铅华,看那东升的日出,与远处传来景峰庵里飘荡的钟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42

主题

185

帖子

58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83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8-15 2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寺庙是毁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后古庙被毁,张港人纷纷把古寺被毁的砖纷纷抱回家里,想家里也能沾点佛气,有的拿去砌墙,有的拿去做堂厅里的台面,有的拿去偷偷的做了灶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4

90

主题

3012

帖子

372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723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2-8-16 0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柔风风分享。
关于芦洑宝塔和景峰庵的情况,很久以前在一本很旧的张港镇志上看过,后来重修县志,不知张港镇志是如何记载的。现在还有地名称景峰寺,洪山寺。
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张港归天门所辖,这些文化传承的事,理当由天门来做,可惜没人重视。相反潜江做了,并且做得很好,值得我们三思!相较天门口号喊得山响,行动不见半步,潜江无疑是只做不说,埋头苦干的典范!
天门自己的钟谭文化,石河文明的命运可见一斑。前几年的佛子山,整成不伦不类的佛祖山,如今情况又是怎样?是不是觉得佛祖比佛子的辈份高点?
说笑了,阿弥佗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