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今年以来,鄂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五个鄂州”和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紧扣主题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稳神竞进,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2012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继续扩张,增长幅度逐步回稳。上半年,全市实现县域生产总值269.3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虽然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较去年上半年回落了3.7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了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态势,回落有度。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2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9.6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6.35亿元,增长8.4%。
(二)工业生产难中求稳,高新产业稳步扩大。上半年,全市县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虽比1-5月仍下滑0.4个百分点,但滑落幅度收窄1.1个百分点。产出总量稳中有增,从主要工业产品来看,统计的74中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47种,占总数的63.5%。其中,铁矿石同比增长43.6%;服装增长24.7%;水泥增长9.5%。生产增幅滑落势头见缓,从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用电量来看,工业企业实际用电量下降5.51%,降幅比1-5月收窄0.02个百分点。高新产业队伍稳步扩大,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9.9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全市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91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8亿元,同比下降57.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9.93亿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6.51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91.2亿元,同比增长54.6%。1-6月,纳入省统计局监测的全市26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43.9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9.3亿元)的63.5%。
(四)农业保持基本稳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投入和农民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初步统计,全市县域实现农业增加值21.96亿元,同比增长4.5%。夏粮产量2.57万吨,同比增长8.5%。油菜籽产量5.0万吨,同比增长3.8%。蔬菜产量41.65万吨,同比增长1.4%。水产品产量12.69万吨,同比增长10.91%。生猪出栏45.12万头,同比增长9.9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20.3元,同比增长18%,农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
(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存贷增加。上半年,全市县域完成财政总收入28.26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国税完成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8.9%;地税完成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7.4%。6月末,全市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8.43亿元,比年初增加41.69亿元,同比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1.42亿元,比年初增加28.96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连续5个月居全省市州首位。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29亿元,同比增长37.8%;中长期贷款余额75.36亿元,比年初增加6.05亿元,同比增长8.2%。
(六)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居民收入稳步提高。6月份,全市县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个百分点,涨幅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1-6月,全市县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4个百分点,涨幅比1-5月下跌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8.0个百分点,涨幅比1-5月下降0.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达9898.94元,同比增长14.35%,增幅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320.3元,同比增长18.0%。
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成长、亿元项目引进、全民创业“五大工程”,实行一项工程、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部门负责、一块帮扶资金、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推动工业加快发展。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缓解企业融资难。落实“四大家”领导挂点、派驻工作队和市直部门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难中求进。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机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9.1%,位居全省第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8%、29.6%、26.1%,在冶金产业5.5%的低增长下,为县域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淘汰小选厂等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1%。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6.5亿元,增长58.3%,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力促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市区共建机制,加快开发区平台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葛店开发区筹资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筹资6个亿支持鄂州开发区18平方公里园区集中连片建设,筹资7.5亿元加快梧桐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园区。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集群发展。开展发展环境大调研,找准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在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优、收费最低的目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114项,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实现提速提效。加快推进“三个一百”工程,完成招商引资151.3亿元,增长4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8893万美元,增长8.9%,提前一个月完成半年任务;向上争取投资项目45个,到位资金9.74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开工项目1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了45个,增长1.1倍。投资结构得到改善,高新技术、技改扩规、节能减排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8.9%、42%、48%;民间投资完成193亿元,增长56.7%,占全市投资比重75.1%,增强了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底盘”支撑。
(三)发挥财政金融职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引导财政金融部门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我市与多家省金融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市财政拿出100万元奖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贷款,推进银企对接、共赢发展。市财政还安排1.5亿元财政间歇资金支持企业资金周转、1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贴息,筹资5000万元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到1亿元,截止6月底,全市县域贷款总额首超20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贷款余额达204.1亿元,同比增长29.52%,增幅连续5个月在全省排名第一,6月份排名第二,存贷比达到60.2%,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29.79亿元,增加额接近去年全年的九成,增量存贷比达到102.12%的历史高位,信贷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四)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鄂州现场办公会和鄂州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地级市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制定今年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将15项重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与36个省直部门签订了“厅市共建”合作协议,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葛店开发区开展减少行政层级试点,探索“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改革和功能区建设路径,搭建“市-功能区-新社区”组织架构,同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进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发展投融资平台和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推动生产要素城乡优化配置,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难题;以“六种模式”建设新社区,全市建成和在建新社区71个;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夏油双丰收,夏粮实现“九连增”,实现农业总产值51亿元,增长6.5%。大力推进“两型”社会改革,依托“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以鄂州开发区为载体,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搭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做实农村新社区“1+8”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体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总量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仍面临下行风险。综合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投资增幅走低。1-6月,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长32.1%,但同比回落16.1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2.6个百分点。与投资密切相关、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较大的建筑业营业税增速下滑,1-6月,增长25.03%,同比回落13.4个百分点。全市县域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重点项目有待加强。二是工业投资明显放缓。上半年,全市县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8%,增幅比1-5月回落8.5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减弱。1-6月,全市县域基础设施投资45.18亿元,增长23.9%,同比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形势严峻。一是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增幅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增幅分别回落5.47、2.0、1.9和0.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大。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达23.17亿元,同比增长24.3%。应收帐款净额达到26.46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投资需求减少,我市钢铁、商品混凝土等主导产品产能过剩,产量下降。四是新建企业少,工业增长后劲乏力。
(三)外贸出口显著回落。由于国际贸易壁垒增加,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全市出口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上行、外贸企业出口产品单一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外贸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上半年,全市县域完成海关出口总值7831.4万美元,同比下降17.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8.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72.8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1819万美元,同比下降17.5%。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工作发展思路是正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稳增长、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突出抓好稳增长、促发展的重点工作,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我市县域经济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新跨越。
(一)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综合改革示范。以行政层级改革为重点,整合设立功能区,逐步建立市、功能区、街道“一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小功能区管理架构、县级审批权限、开发区支持政策”的要求,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两型”发展改革、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武鄂同城化发展协作机制改革上,创造行政服务环境新优势,创造转型发展新优势,创造和谐发展新优势,创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二)扩大工业项目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项目大提速。对所有项目梳理分类、明确目标、统筹整合、联手推进。深入企业,一企一策拿出破解措施。强化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动工。加强跟踪衔接,促使签约项目完成合同签订以及选址、注册、审批等工作,缩短项目签约实施的周期。积极谋划、争取、引进和储备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力争今年80%的签约项目签订合同,80%的合同项目完成注册、选址和报批,争取绝大部分在年底前动工。
(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工业增长。围绕实现工业销售收入“双千亿”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大力推进“五大工程”,大力扶持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体系由“一业独大”向绿色、集约、高端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投入产出比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应变力和竞争力。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完善扶持企业的政策,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部门帮扶重点企业的制度,“一企一策”,及时掌握进度和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并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受益。确保波尔亚太、吴城钢铁、顾地科技3家企业进入销售收入10亿元行列,确保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微型企业300家,新签约工业亿元项目80个。
(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金融产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强化金融服务。扩大间接融资,积极争取信贷规模,探索外国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新途径,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拓展直接融资,支持上市后备企业库的优质企业筹组上市,鼓励企业多途径直接融资,引进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以股权融资方式吸引资金。增加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入股担保公司,加快担保平台建设。
(五)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整合和优化社会优势资源,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紧密协作型服务网络。重点建设鄂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和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等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鄂州市经信委 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