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斌(右)和丁宁在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合影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万经煌)
“丁宁的教练是咱们黄石人。”8月15日,当记者听到这个消息时,马上开始多方打听。经过辗转联系,记者终于联系上了这位从黄石走出去的教练——现任中国乒乓球队国家队教练陈斌。
当听说是家乡的记者时,陈斌十分高兴,并感叹好久没回黄石看看了。“黄石今年要举办国乒节,我一定要趁着节会回家看看。”
7岁开始打乒乓球
1966年,陈斌出生在黄石,7岁时他就开始打球。陈斌说,他的父亲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想让他朝乒乓球运动员的方向发展。
当时陈斌在华新水泥厂子弟小学读书。“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小学地理老师吴明修。”陈斌说,吴老师是一个乒乓球迷,一有空就带领班上的学生去打球,经常和学生们切磋球技。放假后,吴明修老师自愿放弃休息,带着一群学生练球,从不间断。
“那时候大家都爱打乒乓球。”陈斌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打乒乓球的热潮。很多人一下班,就在院子里开打,有时候打到高潮,全小区的人几乎都会来围观,特别热闹。
当时国乒基地还没有建起来,陈斌去体委训练时,只有一片低矮的平房。一般放学后,6点钟就开始练,一直练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1976年,14岁的陈斌被选入湖北省省队,打了8年球,1991年进入菲律宾打了一年外援。
1992年,陈斌回湖北省当省队教练。2003年,陈斌被调入中国乒乓球队,担任国家队教练。
带领五朵金花夺冠
调入国家队时,陈斌一直任男二队教练。2010年开始,担任女子队教练,手下带丁宁、范瑛、陈梦、饶静文、赵岩5名女队员。
陈斌说,刚开始从男二队转到女子队,平时因为和男队员说话大声惯了,而且有什么练得不对的地方,他一般当面就指出来。可是没想到“男女有别”,他用对男队员的语气和女队员说话,女队员都受不了。有时候他刚批评了两句,女队员的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了下来,弄得他手足无措。
“后来,为照顾女队员们的情绪,我说话也变得有艺术性了。”陈斌说,他很少当面批评女队员,每次说话语气也比较温和,变着花样让队员们接受批评。
经过数年的磨合,作为师父的他和队员们相处日益融洽,他手下的“五朵金花”也取得了不少漂亮的成绩:丁宁获得2011年世界杯单打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团体冠军、单打亚军;范瑛获得2011年世界杯团体冠军;陈梦获得2011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四项冠军;饶静文获得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四项冠军,成绩斐然。
期待家门口的比赛
在教练陈斌的眼中,身为90后的丁宁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自信的女孩子,和教练队友交流时,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扭扭捏捏。
“她的接受能力快,好胜心也比较强。”陈斌说,丁宁非常有韧劲,如果训练中有一个技术动作没练到位,她非得完全练熟了才罢休。丁宁199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1岁就来北京打球,对这个特别能吃苦的小女孩,陈斌也格外怜惜。陈斌说,有时候练习发球,别的运动员训练时间一完,都走了,只有她一个人还在练,有时候从外地参赛回来,第二天她也不休息,马上投入到训练当中。
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丁宁与李晓霞对决。然而因裁判的数次判罚,丁宁的情绪大受影响,最终以1∶4输给李晓霞。赛后,丁宁再也无法控制,泪水横飞。而此时,陈斌就在一旁,默默守候着自己的弟子。“我当时也为裁判的不公正判罚感到愤怒。”陈斌向裁判组提出了异议,可是无果。
为了让丁宁放下心结,当天晚上,陈斌和另外两位教练一起来到丁宁的房间,耐心劝导她。一个多小时后,丁宁终于点点头,对陈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8月8日,丁宁、李晓霞、郭跃三人携手,共同击败日本队,成功卫冕女团冠军。
“真没想到,能率队在家门口参加比赛。”这位围绕乒乓球转了大半辈子的教练,非常期待能早日回黄石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