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86|回复: 2

徒步灞河

[复制链接]
来自
吉林
精华
0

16

主题

46

帖子

102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2

IP属地:吉林省吉林市

发表于 吉林省吉林市 2012-8-21 16: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亘在中地理中部的秦岭,朝向富饶的关中平原的北侧,有七十二条峪。峪,就是关中人对秦岭北坡那些大而深,且终年有河流出的山谷的称谓。

    植被茂盛的巍峨秦岭作为长江和黄河中游流域的一个重要分岭,从它的“峪”里或川里往北流出的河,都流入了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往南从“峡”里或沟里流出的河,都流入了嘉陵江,汉江,或是丹江,最终都汇入了万里长江。

    每当我站到秦岭之巅,一种特殊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是我站到其它山脉时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它驱使我复观察南北分界线两侧相邻的树木,想看看南方的树和北方的树到底有什么区别?甚至好奇的找到一块凸石两边的小草,想瞧瞧南方的草跟北方的草究竟有什么差异。

    虽然眼凡胎的我每次都没看出有些什么不同之,但有一种感觉我认为是真实准确的。这就是如果此刻顶的云彩飘下雨滴来,那么,落到分岭南面那些树的雨,会流进秦岭南坡那些大大小小小的“峡”里,进而变了“江”。南方雨大,条条江浩浩而去,去滋润祖南方的那片红土地。落到北面的这些树雨,则会流进秦岭北坡那些长长短短的“峪”中,从而就变了“河”。北方雨少,道道清澈的河光粼粼的流淌着,去哺育祖北方的这片黄土地。此时此刻的我,面对着秦岭这种“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巍峨雄浑的宏伟势,不肃然起敬。

    古人说:八绕长安。指的是八百里秦川中部,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等八条河环绕着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城。除了远道而来的渭河和泾河外,其余六条河均出自西安南边秦岭里的“峪”里。这些河在滋润了西安这片皇天厚土后,便一扎进渭河,向着滔滔黄河奔去。

    有人说,人生旅途就如翻山,是爬坡,登顶,下山的一个过程。但从秦岭之巅往下走,你可能还会感觉到,人的一生也可比作一直在下坡,就犹如旁的这条小溪,它会越走越强壮,河最为汹涌澎湃或最为跌宕起伏之,也是在下坡的途中,直到它最终消失于那澜壮阔的海洋之中。

    我旁的这条小溪就是灞河源。别看它很小,只是涓涓细流。即使它出了峪也不算是一条大河,但它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可是曾掀起过滔天的巨澜。

    灞河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自它诞生那一刻起,就着江河东去的规律,倔犟的往西方流淌。

    灞河在崇山峻岭里顽强的探寻着一条通往西方的通道。因为在西边,有一条清雅俊秀的美丽河流在等着它,那就是浐河。当历尽千难万险的灞河遥望到心怡已久的浐河后,才掉伴随浐河一路北行。

    两条已长大的河流意缠绵的在关中平原依偎着缓缓前行。当它俩流过那座被当代作家陈忠实改了名的狄寨原(陈忠实把它称作白鹿原)脚下后,浐河实在不住灞河的惑,一扎进了灞河的怀抱,可谓是有人终眷属。

    灞河是粗犷的,河滩里那一块块光滑的花岗岩质地的灞河石,就是就是这位刚小伙的健美肌。浐河是恬静的,河滩里那质地纯净的细沙,就是秀美姑娘冰肌玉洁的柔肌肤。我不能只把两条河流比作投意合的侣,实际,它们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见证人。从百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蓝田人,到五千多年前的半坡人村落,再到21世纪盛大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公园里的游人,灞河流域不知隐着多少人类进步的奥秘。

    不过灞河在与浐河见面前,为了使自己体魄更加健美,它先在蓝田的秦岭山麓吸纳了另一条较大的支流,这就是辋川河。说起辋川这个地名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说起唐朝大诗人王维,在西安几乎是家喻户晓。

    要论起描述灞河流域的优美田园山川景,王维这位摩诘诗佛至今仍无人企及,只能望其项背。

    王维在辋川隐居的十年里,创作了大量意境深远,美妙绝伦的诗歌画作来咏颂这片山河大地,并抒发自己的感悟。他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余落,墟里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静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涧中。”以及“空山新雨后,天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流……”等等诸多诗词名篇,景融,物我一体。即使当今常人站在这片山河,诵着一千年多年前他的巨作,都未必能真正能领略到他那种超凡入圣的艺术境界,和那种对大自然理解的深邃真谛。

    从王维那个时代再往前推约一千年,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灭秦战争的最后关键一场战役,就是在辋川里的峣山一带发生的。刘邦采纳了谋臣张良的建议,先用财宝收买了镇守峣关的秦军守将,然后在关外遍旗帜,布下疑兵。刘邦的重兵则绕过峣岭,取道翻过篑山,对秦兵前后夹击,大败秦军。秦王朝没了灞河流域的这最后一道关隘,都咸已危于累卵。

    灞河,不知见证了中多少个朝代的兴衰,目睹中第一个封建帝秦朝的兴亡,在灞河的生命长河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瞬间。

    八百里秦川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一指向西域,一指向太平洋,人类文明从这里向世界扩散,又从世界各地向这里汇涌。灞河也是黄土地中华文明前行的载体,虽然它的长度仅百余公里,但它确是华夏历史的重要脉之一。

    西安城东,灞桥端庄,灞柳依依,灞河徜徉。灞桥就是关中著名八景之一“灞柳风雪”的所在地。远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年代,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每逢三月,漫天柳絮随风飘舞,犹如冬瑞雪飞扬,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乐道。

    盛唐年间,曾在灞桥边设有驿站。人们送别亲人或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并折柳相赠,以示重。逐渐形了“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因此,灞桥一度曾被做“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哀婉词句。千百年来,灞桥下面的河里,不知跌落了多少思念泪珠,承载了多少思亲之愁。

    站在灞桥的我,遥望着鸿门宴的遗址方向,不知怎的,突然想到了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他在这里可不是被楚霸王折柳相别送走的,而是在即将变项羽的俎前,借着厕所的机会逃走的,刘邦大难不死,最终一统天下。历史就是这样,机遇与风险共存,战争与和平替,生存与死亡并行。

    后,灞河与浐河相会的地方,一座庞大的世园会公园将浐灞地装扮的格外俏丽,灞河经过人们的多年整治,已经脱胎换骨,颜貌已与时俱进。

    我在垂柳依依的灞河堤坝走着,领略着灞河的风光,体会着灞河的风,品味着灞河的沧桑,感悟着灞河的历史。旁的这条美丽的河流,曾几何时,被人们折腾的满目疮痍,几近消亡。然而,如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的这个生死攸关的重大命题。近些年来,从秦岭植被的管护,到浐灞地的恢复,灞河正在恢复元。我相信,未来的灞河,定会有一个崭新的青。

    由秦岭万清泉汇的丹江,在丹江库积蓄着,随时准备出发北,为祖焦的华北大地送去清洌甘甜的生命之。而在秦岭的另一侧,灞河和它的众多兄弟们们,潇潇洒洒的自由流淌着,它们不仅滋润着坦坦的八百里秦川,更要为中华民族的亲河——黄河,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液。

    哦,灞河,这条在中地图很难找到的小河,却是我心中永远澎湃不息的大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河南
精华
1

11

主题

41

帖子

103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03

IP属地: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发表于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2012-8-21 1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黑龙
精华
0

7

主题

41

帖子

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1

IP属地:黑龙江省绥化市

发表于 黑龙江省绥化市 2012-8-21 2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