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2
贵宾
独钓寒江雪
   
- 积分
- 5417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在一块薄如蝉翼的绸纱上,正面绣着京剧脸谱三国人物庞统,反面绣着东周列国志人物里克。这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承人刘小红历时7个月完成的《京剧脸谱》,这种绣法为全国首创。
记者在大冶市东岳路刘小红的绣坊里见到了这幅绣品《京剧脸谱》,其正面是由深红为主打色,夹杂以黑、蓝紫、大红、白四色绣成的三国人物庞统;其反面是东周列国志人物里克,由黑色味主打色,再局部用深红、大红、白、粉红四色绣成,脸部为黑碎蝴蝶脸。“这种绣法叫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是目前最繁杂的绣法。”刘小红说,在一次全国刺绣的展览中,她发现有人绣出了双面异形异色的蜀绣,后来发现是两面贴合而成的,回钱到家后她翻阅史书和资料发现,有人用平针绣过双面异形异色的刺绣,于是她想“既然我能独创双面全打籽绣法,何不试试绣出‘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
今年元月份,刘小红开始研究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的绣法,拆了绣,绣了拆,潜心绣了7个多月,终于成功绣出了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作品《京剧脸谱》。
刘小红介绍,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的绣法,即在一块绸纱上用两根针同时刺绣正反两面不同的图案,就相当于用缝纫机缝衣服,衣服内里缝一层线,外层也要缝线,但两股线不能交叉。不过和缝衣服不同的是,由于绸纱非常轻薄,正面和反面的针脚线必须要相互遮盖,才不至于“露馅”,这就要求刺绣者的绣工非常了得。
“运用了双面打籽的绣法,而且还是双面不同图案,不同颜色,这在全国还是首创。”大冶市文化馆馆长柯小杰说,刘小红的绣品的刺绣技法“双面全打籽绣技法”为独创,代表作品青花瓷瓶》,曾获得2011年中国(浙江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而“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相比“双面打籽绣”在技法上更胜一筹。
链接
打籽绣是用打籽的方法,把要绣的地方全部用打籽的方法打满,不能有空的地方,绣出来的作品也是很有立体感,但是比绕线绣精致很多,也有浮雕的感觉,且费线费功夫。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