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奸臣辈出,看过奸臣其事之后,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奸臣,无不以忠臣自居,张口闭口“忠君爱国”“独立人格”。然揭去这层自我标榜的画皮之后,却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奸佞本质。
为何有这种现象发生呢?究其原因,无非奸臣虽奸,却非脑残之辈,亦知百姓不宜直欺。智商若如非洲吃人总统般低下,迷恋武力,很难登上高位。即使篡位做了皇帝,恐怕也如王莽、世凯之流,难以长久。奸臣居一人之下,既能享万人之上的权力,又能免受众矢之的。但这种地位的获得也不容易,于是奸臣们绞尽脑汁,终于创造出四大绝招:
【第一招】善于伪装,自扮清廉
奸臣大多心怀不轨,但为大计计,常忍常人所不能忍。未上位前,谨言慎行,低调得很,就是说话都不敢大声,从不轻易表明观点,喜怒不形于色,装作公正廉明,却是背后使拌子。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即为此类典型。蔡京相貌儒俊,举止斯文,态度谦躬,处事勤快,言听计从,绝对的正人君子。秦桧平时言语不多,一副老实巴交之相,可在大臣之间两面三刀,卖了别人还被视作大好人。上位之后,若马上锦衣玉食,既难服众人之心,亦难填政敌之口,甚至也让皇帝失望。乾隆年间江苏巡抚孙有道擅长搜刮民脂民膏,为掩人耳目,常穿打满补丁的旧朝服,并借以沽名钓誉,以清廉俭朴示人。上行下效,以致当地旧朝服贵,赛过洛阳宣纸。
【第二招】精于拍马,投其所好
科学证明,无论男女,在甜言蜜语面前,容易丧失判断力——政治亦然。奸臣为上位,说尽甜言蜜语,骗尽世人赞誉,上至君王,下抵百姓,无不以之为忠臣,自然升官晋爵,顺利上位。当然大奸之徒不限于此,更在于察言观色,善于投机。严嵩为顺明世宗让生父入太庙,不仅为其生父安排隆重礼仪,还竭尽所能,在祭祀礼毕后,写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文笔绝佳,深得皇帝赏识,从此平步青云。乾隆喜爱作诗,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就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乾隆喜欢书法,到处题字,和珅就练字、练书法,而且专门模仿乾隆字,到后来几可乱真,现存一些乾隆题的匾额实际是由和珅代笔。
【第三招】结党营私,任用亲信
奸臣再厉害,也无奈独木难支,因此必须与一群同道联手,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不仅可以更加得以应手地打击政敌,甚而可以支配君王。严嵩有上阵父子兵,刘瑾有“八虎”,魏忠贤则更厉害,文有“五虎”;武有“五彪”。此外,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四十孙”的大小爪牙。不仅如此,从朝庭内阁六部直到各地方的总督、巡抚乃至于州县都是阉党之人,网络严密、盘根错节,势焰熏天。朝中事无巨细,必须派人飞驰到魏忠贤面前请示,经他认可方能办理。熹宗虽然近在咫尺,却无人请裁,真是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阉,不知有皇帝。
【第四招】打压政敌,转守为攻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无论奸臣如何伪装,善于表演,时间久了,总会有人看穿这套把戏。于是奸臣们为求自保,必须转守为攻,残酷打压政敌。秦赵高指鹿为马,绝不是调剂宫廷生活的普通娱乐,而是一着辨识敌友的阴险权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皆有弱点,赖昌星之成功,赖其善于因材施贿、对症下药。奸臣们也无不如此,军功卓著的,诬他蓄谋造反;受民爱戴的就说他收买人心;文章传世的则说他以文犯上;实在找不到把柄的,就给他定个“莫须有”。总之,你没有查清奸臣之前,奸臣已经把你彻底打倒。
有此四招,奸臣们稳居朝堂,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然而任何事物发展到了顶峰,必然要回落谷底,奸臣当道到了顶峰,就是其灭亡的开始,鳌拜、和绅莫不是红得发紫,紫得发青,青到发黑,突然之间天崩地裂,轰然坍塌。
古代奸臣难有善终,实在应引今人为鉴。不过,古代奸臣中不乏颇有文采和学识甚佳者:赵高,深通法律,蔡京,精通书法,秦桧,宋体原创,严嵩,诗书画俱杰……后代奸臣实在不堪,除了会向上级表忠心之外,就是一哭二演三作诗了。唉,羞愧古人也。